看板 China-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mankaro (明太子玉子燒)》之銘言: : 而且更重要的是 父母師長居然還選擇同一件教材來教育 : 或者在這茫茫的文海中 居然兩人都選擇相同作品來反覆閱讀 : 相似的孩童回憶、相似的靈魂共鳴、同等級的文化層次 : 益發顯出彼此的惺惺相惜之情 : 他從當下的情境 引發連結到多年前記憶深處的記憶 : 甚是至百年前作者生平的故事 : 那一刻 世界是不一樣的 : 比起不曾讀過詩書的人 能夠連想古人的情境、生平 : 讀過詩書的人更能從更高的脈絡中了解自己當下的處境 : 並且從作者的生平 預估自己可能的會因為此種經歷會有怎樣的後果 : 當下的思緒除了簡單的情緒 更多了廣闊深刻 之前看原原po的文章時便很想回文, 今天正好附在man板友之後稍稍說一下:) 原原po有一段心得引起我的一些想法: 「還有,劇中引用的古文詩詞跟古代典故之多,實在讓我感到厭煩。 不是我討厭看古文詩詞跟古代典故,是這部戲引用它們的手法, 讓我覺得有過於賣弄文采跟學識之嫌。 甄嬛在洗澡,皇帝從後面走近,甄嬛在驚嚇之餘,竟然卻也不忘引用漢成帝的典故; 劇中角色在引經據典時,還都會完整的把出處告明,或是藉由別人之口說"你也讀牡丹亭?"」 ∞∞∞ 我們活在現代的情境底下,平常如果真這樣對話確實讓人感到故作風花雪月, 總覺得只有言小才能忍耐這樣的問答, 但放回古典的情境中,姑且就隨電視劇設定是雍正朝好了, 清代盛世康雍乾這三位的學養其實不下於朝中的文臣學士, 甄嬛既出身書香門第,這些用典咬文嚼字對她而言應該不是造作, 而早變成一種滲入生命底層的教養了, 這像是加入高級秘密俱樂部會員一樣,懂得典故機鋒的對話者自然能夠會心一笑, 兩人就有了不言而喻的默契,而這分懂得,就如同man板友說的一樣, 來自於同樣的文藝興趣愛好、相似的感動經驗; 她一開始對皇帝的傾心,想來也有很大部分來自於: 她發現皇帝是這文化涵養俱樂部的會員。 甄嬛在劇中應該是被設定成本身就醉心於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中的才女, 而非一開始就把它當成一種爭寵的配備技能來學習, 其他的後宮嬪妃卻多半是因為這樣的理由。 她是真的喜歡,所以當安陵容與她被華妃召去伴奏獻唱時, 安陵容只覺得自己被當成微賤的歌女,但甄嬛的反應並沒有這麼大, 除了人格特質本身的差異外,其實也和她並未對這些才藝抱持有所為而為的態度有關。 因此就算她受到了驚嚇,也立刻回到了大家閨秀的身份, 用自己熟悉的藝術情境,把這個有點失態的現實當下轉換成嬌俏卻可喜的典故打趣, 那就是她平常的生活模式; 聽到果郡王引牡丹亭曲詞,脫口而出"你也讀牡丹亭?"這段, 因為我沒有看過小說原著,記得有板友提過作者頗多借鏡紅樓夢筆法之處, 這段情節倒令我覺得隱隱像是在對紅樓夢的情節遙相致敬。 在紅樓夢中,是賈寶玉帶進了西廂記等"淫詞豔曲", 後被黛玉發現,結果一起沉浸在"餘香滿口,詞句警人"的閱讀樂趣中, 黛玉因讀了西廂,又聽了牡丹亭的曲文, 完全著迷於這些非正經女兒該知道的作品中, 和寶玉便用著裡頭的句子互相取笑,此時這些文字是一種符碼, 讓她和寶玉共享的這個私密世界不會輕易被外人探知。 這種只有"你知我知"的感覺,不就正是甄嬛曾經最單純的初心嗎?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甄嬛的驚呼"書名",給我的感覺並非編劇刻意加入的炫才片段, 而是一種沒有壓抑住的驚喜感,因為這是一部情真至上、嘲諷禮教束縛的戲曲, 她想來是私心喜歡,但斷斷不能在皇帝面前談及, 卻被理應對四書五經治國策論更為爛熟的親王灑脫自然地吟了出來, 那一瞬間,她竟找到了除皇上之外另一個俱樂部會員, 那句話或許更像是她忘形得想要認證此人而脫口而出的通關口令: 她是多麼想要確認那不是他隨口無心的表達, 而是他真的進過那個她全心喜愛的小世界。 找到"同類"的喜悅,讓甄嬛險些忘記了自己還在必須臨深履薄的宮中啊。 這樣的同類、知音之感,也是甄嬛和果郡王愛情觀裡很重要的一個點, 浣碧看出來了,她也想讀書學作詩,無非就是想取得密碼進去那個小世界, 但很可惜那還是一種後天有所為而為的努力,也因此她費盡心思還是進不去良人的心裡。 能在對話中吟詩用典的角色,都已經擁有某種文化上的品級了, 安陵容不通詩書,她都能拐著彎兒羞辱草包夏冬春,粗俗女子注定在宮裡待不了的, 因此這些引用詩詞的對話,事實上就已經是對該角色的一種刻畫和襯托, 應該是必要且對劇情上起作用的存在。 一點淺見與大家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66.221
churryrain:推 文化涵養俱樂部XDDD 11/17 03:34
flymoi:推 的確是角色必要的刻畫 也就是去除掉這些 她就不是甄嬛了 11/17 03:58
ntuutn:非常認同這篇觀點,就像做什麼行業懂什麼行話 11/17 07:20
essendo:推 11/17 08:31
shalidi:大推~原PO寫的很好阿!尤其浣碧那裡完全說中了十成十,文 11/17 10:14
shalidi:化的涵養的確就像個小世界,如果不懂或是程度不到,真的會 11/17 10:15
shalidi:感覺自己不在那個圈子內,也無法接近別人的心 11/17 10:15
bonnie60735e:推樓上也推原po 11/17 11:18
msa8529:推薦這篇文章 說得在情在理 11/17 11:40
crescentalle:大推這篇文章 讓甄嬛這個人物更突出了! 11/17 14:29
erty:我深深覺得文章可以用典(應該沒人在批評這個),但用的斧鑿太 11/17 16:00
erty:過,這就是每個人看戲能不能接受的了,像我就覺得通關密語這 11/17 16:00
erty:說法對我而言有些牽強,不過個人有個人的看法囉。 11/17 16:00
dilemmaegg:哦哦哦推這篇!!! 11/17 18:16
myhg:哈哈這樣解釋有讓我比較理解甄果戀~ 11/17 18:33
emma369:嗯..你這樣解釋"牡丹亭"那段似乎有點道理,可是我也是不太 11/17 18:38
emma369:能接受什麼通關這種說法。而且我覺得如果真是一個世界的人 11/17 18:39
emma369:應該就更不需要引用得連出處什麼都那麼鉅細靡遺了 11/17 18:40
emma369:而且很多引用的地方我覺得也不是在"共賞詩詞歌賦",還把出 11/17 18:42
emma369:處那樣統統講出來,覺得刻意了。國小大家應該都讀過"智慧 11/17 18:44
emma369:的累積"這篇文章,作者說她在俯仰無主時,"尋尋覓覓...", 11/17 18:45
emma369:那首聲聲慢就這樣脫口而出,我覺得若是心有所感,大概也不 11/17 18:47
emma369:會特意要說"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這樣吧= =" 11/17 18:48
maitri:我對智慧的累積沒啥印象耶,不過對雅量三姊妹倒是印象深刻 11/17 18:59
maitri:推浣碧那段,每看到浣碧求甄嬛教她詩詞那段, 11/17 19:02
emma369:真的!!雅量真的很令人印象深刻,還有背影XDDD 11/17 19:02
maitri:就會想到杉杉來吃的提款卡理論, 11/17 19:07
maitri:反正就是談戀愛要知道對方的密碼,否則只是擁有空殼而已. 11/17 19:08
maitri:我覺得會提及作品名稱或刻意介紹會有點怪的原因是 11/17 19:11
maitri:那些作品本就是古人嫻熟,不須刻意描述, 11/17 19:11
maitri:反倒是像刻意介紹給觀眾,就像emma大說的, 11/17 19:13
maitri:不會特意要說『「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 11/17 19:14
ny9213:看過一兩部古裝韓劇,裡面如果出現特殊的古代用語,不管是 11/18 01:14
ny9213:官銜、人名、地名還是別的什麼,螢幕上會出現註解文字, 11/18 01:15
ny9213:不過不知道這是原劇本來就有,解釋給現代的韓國觀眾看的, 11/18 01:16
ny9213:還是台灣這邊上字幕時加上的(是有這麼貼心嗎?),這個做法 11/18 01:18
ny9213:蠻特別的,雖然好像有照顧到時代情境的完整性,但是觀眾在 11/18 01:21
ny9213:台詞之外還要去追外加的說明,其實會打擾到觀看的流暢度, 11/18 01:22
ny9213:遇到這種情況還真是棘手啊,難不成要把註釋通通集中到每一 11/18 01:24
ny9213:集的最後,給觀眾來個課後輔導嗎? 11/18 01:24
AAcrossBB:韓劇註解是本就有的 雖不同於戲劇 看日本小說時也常會註 11/18 17:56
AAcrossBB:解在章結尾 離題 京極堂的備註可真多XD 11/18 17:57
emma369:樓上!我也看過京極堂XDD 11/20 21:04
sneak: 的累積"這篇文章,作者 https://muxiv.com 11/28 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