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ineseMe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rueamour (醫應學佛應希醫王)》之銘言: : 很多人都受到過敏的困擾,不曉得有沒有人願意分享一些 : 對於過敏的中醫現象,病因,臟象,或者治療的方式的呢 : ? : 歡迎大家集思廣益,互相討論^^。 過敏性鼻炎治療的新發現 馬光亞(建中) 鼻是肺之外竅,鼻炎之發生,首先也是由外邪所傷,故冶鼻炎,要分新久,新病 非寒即熱,久則常變成它症,有變為熱的,有變為虛的,決非一方一藥所能圖效 。我曾寫《鼻病的辨證論治》一篇,附載《台北臨床三十年》之後,從第二六九 頁起至二七八頁止,言之頗詳。我治過敏性鼻炎,有一特別發現,是此病由陰虛 肺肝熱熾而成,屬寒者少。患此者,鼻塞,遇冷空氣即發嚏連聲,流涕如注,似 是弱不禁風,甚者鼻癢,目癢多眼淚,更甚者半夜後黎明前發喘。子丑正是氣血 流注肝膽之時,至寅時流注肺經,所以此時發生這種病象。診治此證,有謂為寒 者,主張用小青龍湯,如日本漢醫名家大塚敬節等;有謂為虛者,主張用鹿茸、 人參、黃耆、鐘乳石之類,如明末張石頑等(見張氏醫通卷九雜病門)。我初治此 ,亦曾用小青龍湯、蘇子降氣湯、補中益氣湯等方,蘇子降氣湯有暫效,餘皆不 效。及讀唐容川血證論及張聿青醫案知發嚏為肝逆,子丑時喘為肝腎之疾,不過 其方雖有效而力尚嫌過輕。我在"台北臨床三十年"中曾舉五例,都是用養陰平肝 的冶法而發生實效的證明。但多數人為風寒入肺,表虛補氣諸說所絆,不敢採用 其法,採用者亦疑信參半或改用輕劑,或君參耆固表之藥,以致多不見效。於此 ,我提出我的治過敏性鼻炎的意見與治方: 一、素有過敏性鼻炎,早晚發嚏頻頻,觸冷空氣即作,這是有內熱,內熱接觸外 寒,即發生沖激和抗拒作用,故嚏,故亦可說是神經性的火----肝火。不能吃補 藥或熱藥,越補火氣越大。可用下方: 蛤粉五錢 柴胡二錢 黃芩二錢或三錢 姜半夏二錢 丹皮三錢 梔子二錢 枇杷葉三錢 生白芍三錢 薄荷二錢或三錢後下 桑葉三錢 橘紅錢半 甘草一錢 口乾唇紅的去半夏加生地、麥冬; 有感冒的加荊芥三錢、防風三錢; 鼻癢目赤的加龍膽草一錢半或二錢; 大便不實的用膽草時要加砂仁二錢佐之。 常發嚏多的是夾有外邪,須用荊、防,膚癢更須重用。 如用科學中藥,可用 加味逍遙散5.0克 蛤粉1.0克 黃芩0.8克 荊芥1.0克 防風1.0克 陳皮0.8克 枇杷葉1.0克 杏仁1.0克 鼻癢目赤的加膽草0.8克 胃弱的加砂仁0.6克。 二、過敏性鼻炎,早晚發嚏頻頻,午夜後發喘,用丸方: 西洋參二雨 麥門冬二兩 五味子一兩 柴胡二兩 黃芩二兩 姜夏一兩 熟地黃四兩 山茱萸二兩 丹皮二兩 淮山三兩 伏苓二兩 澤瀉一兩 海蛤粉二兩 薄荷一兩 白芷八錢 枇杷葉二兩 當歸二兩 白芍二兩 焦白朮二兩 甘草一兩 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早晚每服五十丸,溫開水下。 此丸方有效,但請藥店製丸須選擇很有信用的藥店,才可信賴。 ps. 此篇文章附載於《臨床辨證與經驗實錄》P167。此文亦有在《台北臨床三十 年》附載,附的方子不太一樣,但此篇文章發表時間較晚,所以,應該以《臨床 辨證與經驗實錄》為最新版本。 http://www.eyoungsun.com/?p=18  台灣是海島型氣候有過敏性鼻炎者不少,坊主在讀馬光亞教授著--台北臨床 三十年(正續集合訂本中),發現馬教授提到他治過敏性鼻炎用以下的藥方多 效,有患者已十餘年,服藥二,三十日即癒。馬教授認為此病係由陰虛肺肝熱熾 而成,屬寒者少。患者,鼻塞,遇冷空氣即發嚏連聲,流涕如注,甚者鼻癢,目 癢,多眵淚,更甚者半夜後黎明前發喘。坊主亦有此患,配藥來服用,發覺效果 顯著,只是坊主沒有耐心,斷斷續續,好了即停藥,復發再服。網友有此困擾 者,可參考。 組成:(科學中藥)    知柏地黃丸 2g 龍膽瀉肝湯2g 桑菊飲 4g 荊芥 0.6g 白芷 0.6g 服法: 以上係一日量 分三次服 (坊主一次配20曰份約600元)   註:這個方子有效,但有時亦須加減用之,至過敏性鼻炎寒症,鼻寒多嚏, 關節疼痛,畏寒不渴,可用吳茱萸湯加減。(使用宜請教中醫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6.185
stanlyleu:推一個~ 11/15 19:28
trueamour:推一個,如果有中醫生理病理的理論機轉又更好了 ^^ 11/15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