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ineseMe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Yashiva (Poeme)》之銘言: :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6-11/27/content_5395012.htm : 無法轉換簡繁字體 : 所以請自行連結 : 個人覺得這篇文章似乎點出了中醫與西醫之間的不同和問題 : 客觀且不偏頗 : 很多人常會有一個疑問:中醫科學嗎? : 問題是中醫需要科學嗎? : 科學又是什麼? : 問中醫科學嗎這個問題感覺就很不科學orz : 個人觀點 : 大家看看就好 「秀才學醫,籠中捉雞」   許博淵 作者文集   我在《一個中醫的堅定信徒是如何動搖的》一文中提出了一個「必須」,即 必須下決心大力整頓中醫藥市場,對中醫本身毫無貶意,更無惡意。不料,有一 位自稱中醫的網民跟帖說,如果中醫果真如我所說的那樣不堪,它早就消亡了。 對於我痛苦地訴說的迅速消瘦,他不無調侃地說,他不知道中藥有如此減肥的效 能。   古代名醫都有深厚的國學根底,而這位「中醫」連最普通、最初淺的現代漢 語都不能理解,不知道他如何能作為中醫去謀生。這就促使我想起了振興中醫的 第二個「必須」,那就是在中醫教育中必須加大傳統文化的份量,傳統文化不及 格者不得畢業。   古時有一句逗笑的話,叫做「秀才學醫,籠中捉雞」,是說那些無緣跨上仕 途的窮秀才們為了謀生轉而學醫,很快就能夠入門,成為不錯的醫生。這是為 何?因為中醫和《易經》等古代文化典籍具有相同的宇宙觀和思維方式,內中有 許多共通的東西。   出於對古代文化的興趣,我也偶爾翻閱一些中醫書籍。我個人理解,中醫的 特點可以概括為五個字:經驗加哲學。   中醫是中國人幾千年來在與疾病作鬥爭中積累起來的經驗。這種經驗具有模 糊性,常常是「口不能言」,只可意會不能言傳。因此,中醫很難制訂標準。中 醫治病不能像生產汽車那樣,各個車間按照標準生產零部件,然後機械化組裝, 而是特別強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樣的病甲與乙不同,同一個病人夏天與冬天 不同,不同門派的醫生用藥也不同。模糊性不等於不科學,相反,它是一門高深 的科學。現在,連西方人都認識到了科學的模糊性而將其視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中醫的經驗不是零散混亂的,而是由哲學思考串起來的。這就是中醫的另一 個特點:哲學性。中醫把人體看作一個相互密切聯繫、相互影響的完整系統,把 人與宇宙自然看作一個統一併相互作用的整體,其中包含著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 哲學思想,與我國古代主流哲學一脈相承。這是祖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   經驗加哲學既然是中醫的特點,也應該是中醫師必備的素質。秀才們熟悉中 國文化,熟悉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熟悉中國人的宇宙觀和方法論,為學醫準 備了良好的條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就如同籠中捉雞。現在學醫的人如何?我 沒有調查,不能做結論。但也有一些零星的觀感。我在看醫生時曾遇到一位實習 的大學生,小伙子的字寫得歪七扭八,幾乎難以辨認,而且還有幾個常用字不會 寫。我倚老賣老地告訴他:「看來你得練練字。中醫很講究病人的心理配合。如 果你能寫一筆好字,舉止談吐溫文爾雅,病人就會覺得你很高明,具備了良性心 態,用同樣的藥,效果就不一樣。你既然學了中醫,就要有做名醫的雄心啊!」 小伙子很謙虛,連連點頭。從他那裡,我大致估計到,傳統文化課程在我們的中 醫學校裡恐怕份量不夠。現在讀了上面所說的這位網民的跟帖,又一次加深了這 一印象。   如果說中醫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通之處,還可以說一點,就是重視德性。古代 要求有志於從政的人先要修身,做好自身品德的準備。中醫也一樣,非常重視醫 德,把醫德放在醫術之前。醫德就是同情心,就是責任感。讀過一本介紹中國歷 史上歷代名醫的書,很為孫思邈等大家的道德行為所感動。現在的中醫師如何? 我以往很少看病,接觸的醫生少,感覺還都挺熱心的,至於中醫整體醫德如何, 則不敢妄斷。但本文開頭所說的這位自稱中醫的網民,居然可以嘲笑別人的痛 苦,這樣的品德,如何可以做中醫呢?   這似乎都是個案,不過可能也反映了中醫所面臨的另一個挑戰:這個需要從 業者靜心修煉和潛心鑽研的古老行業如何適應奔競浮躁的商業社會。西醫當然也 要講究醫德,也要潛心鑽研,但還是有區別。西醫畢竟比較容易「標準化」操 作,可以依靠現代化手段檢查,而中醫則完全要靠「心」去運用古人的經驗,特 別需要心靜。心猿意馬、心浮氣躁,是成不了好中醫的。倘若沒有一大批肯沉下 心來鑽研的人,成為中醫的支柱,中醫危矣!      一個中醫的堅定信徒是如何動搖的   許博淵 作者文集   最近的《北京青年報》用一整版的篇幅介紹了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 局長駱詩文暗訪中藥材市場的情況,文中談到的中藥材制假售假情況真是觸目驚 心。如:乳香、沒藥摻松香,茄子根、辣椒干冒充藿香,桂通冒充企邊桂,羊筋 當鹿筋賣,等等。山東阿膠是有名的滋補藥,可有人用馬皮代替驢皮,據駱先生 說功效完全相反。至於還有用豬皮、牛皮和貓皮煉製阿膠的,我不知道那會是什 麼效果。前些時候人們憤怒地譴責幾個呼籲取締中醫的極端分子,現在看來,如 果不花大力氣整頓中藥市場,中醫自是死路一條,不必人去取締。   據這篇文章,武漢一位91歲的老中醫說:「我從14歲學徒,從來沒有見過 中藥材質量像今天這麼差,對不起祖宗啊!」這就是說,他生於1915年,1 929年學徒。他說的「從來」,如果從他出生時算起,應該包括北洋軍閥時 代,如果從他學徒時算起,則包括國民黨時代和解放後到現在的幾十年時間,中 間還夾著武漢淪陷時期。這麼一算,我們沒有理由不臉紅。現在找不到五千歲的 老人,如果有,他是否也會說「從來沒有見過中藥材質量像今天這麼差」呢?   看到這篇報道,不禁後怕起來。職業所致,我多年犯胃病,以前年輕,抵抗 力強,能抗過去,而且那時工作壓力大,也無暇顧及。現在有點抗不過去了,從 去年秋天開始,這毛病天天折磨著我。堅持到今年5月,實在難忍,就去醫院做 胃鏡檢查,並且做哈氣試驗檢查幽門螺桿菌。胃鏡檢查的結果是,淺表性胃炎、 局部糜爛,外加食道裂孔疝。哈氣試驗的結果,100為陽性,我是8876, 醫生說沒有見過這麼高的數字。於是服用西藥,抗生素、保護胃粘膜、抑制胃 酸。6周以後,病情開始好轉。聽人說,現在流行西醫檢查,中醫治療。既然治 療,那就徹底一些,再用中醫調理一下吧。我是中醫的堅定信徒,平時也喜歡讀 點中醫方面的書籍,讀的時候還勾勾劃劃,搖頭晃腦,說中醫是中國人對人類的 一大貢獻。於是開始看中醫、吃中藥。不料病情愈來愈重,4個月時間掉了十幾 斤肉,熟人見了都問「你怎麼這麼瘦啊?」這樣又擔心是否得了什麼更嚴重的病 了,於是住院檢查,把胸腔腹腔裡的零件查了一個遍,結果還是淺表性胃炎。我 忽然靈機一動,什麼藥都不吃,難受時吃一點兒抑制胃酸的西藥,效果竟然出乎 意料,雖然沒有全愈,卻好過多了,也似乎稍稍長了一點肉。這次看了這篇報 道,我就更不敢看中醫了,誰知道我大碗大碗地喝下去的是些什麼東西?   中醫不能斷送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不能被少數利慾熏心的不法分子毀掉。 為了拯救中醫,國家有關部門應立刻採取強而有力的措施加以整頓,首先是中藥 市場。該罰的要罰,該抓的要抓,不可姑息。   人人都說治亂世必須用重典,但實踐上分歧很大。我認為,法律應該與時俱 進,與客觀形勢密切配合。法律的作用就是震懾破壞秩序的行為,維護良好的秩 序,它應該是動態的,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化,就如同駕駛汽車,方向盤不能總 是固定在一個位置上。遇到今天這樣的混亂中藥市場還那麼溫文爾雅,達不到維 護秩序的目的,法律就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就是法制的失敗。   遺憾的是,我的感覺,國人辦事,好像一個步履蹣跚的老紳士,反應特別遲 鈍,不到病危的程度,一般不會著急,不會重視。比如,城市狗患不是一天兩天 了,就是沒有人管,現在死了一些人,就開始重視起來了。但據我看,目前還不 是真重視,大多只是虛應故事而已,因為還沒有到時候,一旦瘋狗病像非典一 樣,才能真重視。中醫中藥的問題也如此,現在還沒有真重視,都只是嘴上說說 而已。在這樣的情況下,駱詩文先生的執著就尤其顯得難能可貴了。不過,他顯 得有點孤單。   木必自腐,而後風摧之。不要怕有人詆毀中醫。如果中醫中藥一如既往地效 果良好,沒有人能摧毀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8.102
nknuukyo:推一個 11/30 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