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ineseMe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補充書上提到的脈診部份大家參考 烏梅丸證脈沈緊,若肚子痛,則當下脈浮,因有蟲 另補充師傳胃下垂脈證,左寸消失,右關特壯 ※ 引述《cmonkey (蝦猴)》之銘言: : 內科---第三章脾胃系病症類 :   「路」的旁邊還是路 :   (胃下垂多年) :   診斷現場 :   案1:患者,女,36歲 :   患輕度胃下垂(胃小彎角切跡在髂脊連線下4.5cm)5年,長期服補益氣丸及 : 單驗方不效。 :   刻診:形體消瘦,面色蒼黃,腹脹下墜,餐後加重,噯氣,大便時干時稀, : 舌邊尖紅,苔黃白相間而膩,脈弦弱。 :   案2:患者,女,38歲 :   患輕度胃下垂(胃小彎角切跡在髂脊連線下4cm)7年,迭服中藥乏效。 :   刻診,形瘦體弱,面色青黃略顯晦暗,腹脹,餐後加重,胸脅滿悶,心煩易 : 怒,口乾,便秘,舌紅,苔薄黃少津,脈弦細稍數。 :    :   辯證論治 :   [老師]胃下垂是西醫病名,係指人站立時胃小彎角切跡低於髂脊連線,屬器 : 官性病變,中、重度較難治。 :   我說較難治,是究單用中藥將下垂的胃提升到正常位置而言,並不是說大大 : 減輕甚至基本消除臨床症狀有多麼困難。 :   [學生甲]迄今為止,胃下垂未找到一致公認的相應的中醫病名,大概是症狀 : 太多的緣故。眾所周知,胃下垂的主症是腹脹,餐後加重,可伴有納差、胃痛、 : 便稀或便秘,短氣乏力等等,很難與任何一個中醫病名完全對上號。 :   查閱現代中醫文獻,有將胃下垂歸入「腹脹」、「腹痛」、「胃脘痛」進行 : 辯證論治者,分型繁瑣,持論空泛,令人無所適從。更有簡單地將胃下垂與李東 : 垣的中氣下陷對號入座而倡用補中益氣湯者。 :   [老師]我過去治療胃下垂,也曾囿於脾胃一隅,畫地為牢,難免技窮之嘆! : 乃尋求古訓,借鑑而醫,進行反思。 :   第一, 從主症看,胃下垂的主症是腹脹,餐後加重,方書歸咎於脾不運 : 化。脾何以不運化?肝旺乘脾故也。《素問》雲「厥陰氣至為(月真)脹」,則厥 : 陰肝木病變為矛盾之主要方面。 :   第二,從病位看,胃下垂的病位僅僅在脾胃嗎?西醫的胃下垂,相當於中醫 : 的「胃下」、「胃緩」。《靈樞》云:「胃下者,下管約不利。」什麼是「下 : 管」?近代解剖學證實,古人所稱的「下管」,就是胃膈韌帶和胃肝韌帶。胃下 : 垂的發生,就是由於這兩條韌帶鬆弛下垂,無力撐托胃體所致。大家知道,韌帶 : 屬筋,而肝主筋,筋病應治肝。 :   第三, 從體質看,胃下垂多見於形瘦體弱,面藏帶黃的木形之人。 :   若以上認識不謬,則胃下垂可以從肝論治,或以治肝為重心,則順理成章 : 矣。 :   [學生甲]胃下垂的主要病位是在脾胃,老師卻把肝作為治療的重心,且治之 : 有效。上述老師的這一番解說比較新穎,但不知「木形之人」到底是怎麼樣的 : 人? :   [老師]「木形之人」是中醫體質學概念。《靈樞》將五行學說運用到中醫體 : 質學說領域,按照人的膚色、體形、智力、心理等等特徵。將人類歸納為木、 : 火、土、金、水5種類型。 :   木形之人的膚色、體形特徵為:「似於蒼帝,其為人,蒼色,小頭,長面, : 大肩,身小,手足好。」其智力、體力、心理特徵為:「有才,勞心,少力,多 : 憂、勞於事」。 :   據我長期臨床觀察,形體瘦弱,面蒼帶黃的木形之人,容易罹患肝、膽、 : 脾、胃方面的慢性病,大概是這類人肝氣易偏旺,即肝的氣機、氣化與自我調節 : 容易出現紊亂。 :   [學生甲]西醫也說胃下垂多見於體形瘦長無力者,這與中醫說的「木形之 : 人」可謂不謀而合。胃下垂患者有的還伴有肝、腎下垂,西醫無特殊療法。中醫 : 治療胃下垂,除內服中藥外,還可以針灸,針灸與藥治病舉,配合飲食療法、體 : 育鍛鍊、療效更好,老師以為然否? :   [老師]對! :   [學生乙]我也在思考老師論治胃下垂的思路。胃下垂的主症是腹脹,餐後加 : 重,老師將其歸結為木土不合。 :   這種木土不合內涵豐富,不是簡單的肝脾不和。 :   如第1例是肝脾虛、膽熱胃寒;第2例是肝脾陰虧,膽郁胃燥,總之是肝、 : 膽、脾、胃4個臟腑功能都有失調,必須從整體上全方位地進行調節。 :   而符合此等治法的方藥,首推《傷寒論》的烏梅丸。烏梅丸寒熱剛柔補瀉升 : 降並用,瀉厥陰、和少陽、護陽面面俱到。特別是重用烏梅斂肝以瀉 肝(肝以 : 散為補,以斂為瀉),合桂枝平肝(木得桂則枯),於酸斂之中大具開通之力, : 故老師治療木土不合的腹脹,最喜重用烏梅。 :   第2例除了胃下垂的共有症狀之外,還有胸脅滿悶、心煩易怒、口乾便秘 : 等,屬於木土不合中的肝脾陰虧、膽郁胃燥之證,故用一貫煎合四逆散養肝益 : 脾,舒膽滋胃。 :   我想,臨床上一定還有其他不同的證形,亦不可忽視辨病用藥。 :   [老師]對!既不能淡化辯證論治,亦不可忽視辨病用藥。 :   案1 :考慮為木土不合——肝旺脾弱,膽熱胃寒之證。 :   予烏梅丸加味: :   烏梅40g、川椒10g、熟附片10g、桂枝10g、北細辛10g、乾薑30g、炒枳殼 : 30g、蒼朮30g :   每日1劑,餐前半小時服藥,餐後右側臥半小時。 :   效果:服至6劑,腹脹大減,舌質傾向正常,黃白膩苔消退過半。 :   續服18劑,諸症消失。經鋇餐複查,胃在正常位置。 :   案2:考慮為木土不合——肝脾陰虧,膽郁胃燥之證。 :   予一貫煎合四逆散加減: :   北沙參30g、麥冬30g、黃精30g、瓜蔞仁20g(炒碎)、生地15g、柴胡10g、 : 白芍30g、炒枳殼30g、肉蓯蓉30g、杏仁15g、黃耆30g、蒼朮30g :   服法、將息如案1。 :   效果:服至6劑,腹脹大減,大便通暢。 :   上方去決明子、生地,加生麥芽30g,續服12劑,諸症若失。經鋇餐複查, : 胃在正常位置。 :    :   思辯解惑 :   [老師]我近年來不囿於「脾胃病變」之說,而是側重從肝論治胃下垂,效差 : 者固有之,效佳者亦有之。茲錄治驗2則,供大家參考。 :   [學生甲]思考老師提供的2例胃下垂治驗,第1例從厥陰病論治,用厥陰病主 : 方烏梅丸加黃耆、枳殼、蒼朮;第2例從肝脾陰虧、膽郁胃燥論治,用一貫煎合 : 四逆散,也加黃耆、枳殼、蒼朮,看來這3味藥物屬於辯病用藥。 :   [老師]是的。據現代藥理研究,枳殼能興奮胃腸平滑肌,有升提下垂內臟的 : 作用。但枳殼重用,有開破耗氣之弊,故加用等量黃耆升補元氣以斡旋之。胃燥 : 者豈能使用蒼朮?遑論重用!但臨床實踐證明,蒼朮重用,既能和胃降濁,又能 : 運脾斂精,並不增燥。 :   [學生甲]我剛才提到過,有人將胃下垂與李冬垣的中氣下陷對號入座而倡用 : 補中益氣湯者,我試治過數例,不僅無效,腹脹反而加重。 :   [老師]胃下垂不能與中氣下陷對號入座。但臨床上胃下垂確有屬於脾胃升降 : 失調者,可用補中益氣湯,方中重用黃耆30-60g升補脾氣,加炒枳殼、蒼朮各 : 30g和胃降濁,療效尚可。 :   [學生甲]胃下垂表明胃氣降而太過,應當使用升提藥物。老師說使用補中益 : 氣湯升補脾氣時,還要加枳殼、蒼朮各30g和胃降濁,其中枳殼開破降氣力宏, : 升提猶恐不及,再雜以沉降之藥,不好理解。 :   [老師]你覺得胃下垂表明胃氣降而太過,是把胃下垂與胃氣降畫上了等號。 : 大家知道,脾胃共處於中焦,為升降之樞紐。脾氣開,則運化、輸布精微於四 : 旁;胃氣降,則受納、腐熟水谷,傳送糟粕於體外。 :   所以脾升胃降,本是生理之常,斷無脾氣升而太過,或胃氣降而太過的病 : 理。 :   胃下垂不是胃氣降而太過,恰恰相反,應是胃俯壅滯,氣機紊亂,胃氣當將 : 而不降,換言之,不能保持脾升胃降,以及胃實則腸虛、腸實則胃虛的生理狀 : 態。明乎此理,思過半矣! :    : ※ 編輯: cmonkey 來自: 203.67.219.215 (10/23 12:33) : 推 HerrHans:精彩!!推!!! 10/23 14:1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19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