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ineseMe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victor77 (bird)》之銘言: : 我重新看了一次 : 還是覺得他的意思是脈比症更重要 : 比方像是這篇 : http://bit.ly/g8iOz5 : 四診同重.脈診最重 : 尤其在用藥的法則和順序 : 主要都是參照脈象 : 反而另外三診更像是輔助 像上面藥王脈學這篇文章內頭幾句就提到"初診之後"用脈為主, 依藥王脈學所述,他用的其實就是病、脈、證並證的模式。 用望、聞、問、切得出主病,這主病可能延用古病名(EX:胸痺), 亦或現代病名(EX:糖尿病),之後用脈去觀察病人服藥後的變化和生理機能, 脈診好用的地方就是它能即時提供訊息,反應出"當下的"生理訊息。 這種即時的訊息在臨床中是相當好用的參考指標,好用在哪? 舉個2點: 1.脈的反應是即時的,藥克下去把一下脈能馬上得知變化情況 (至於訊息如何判讀較好是另一個故事了..),像望診察色要反應出這種 即時變化相對困難。 2.脈中承載的訊息量大,可以細緻的描繪出生理狀況,比如說肚子痛,喜按、喜熱飲.. OOXX etc....判定出屬虛寒腹痛。脈可以再進一步告訴你它虛到哪、寒到什麼程度、 或是是否兼溼等等。脈診可以進一步量化出某些指標,這是望、聞、問診都不易做到 的事。 又如有人能由觀測"氣"來判讀生理狀態,但觀測氣的細緻度,想要練到脈那樣可以 表現出位數形勢等訊息是相對不容易的。(不過診察的手段多些很棒呀) 還記得有一次聽到林兩傳醫師在醫師公會的演講的感想... 林醫師描述他可以借由他手的觸感來得知病人全身的結構,並在腦中呈現出一整個 "動態的"圖,他在喬病人的過程中,能從手來得知病人的結構變化,所以他很清楚 整個治療的"過程"發生了什麼事,整個過程都清明且直觀。 當時聽到簡直驚為神人(天人不夠看,簡直要當神拜XD),想說對應到內科,內科簡 直就是猜猜樂,雖然偵探遊戲很好玩,不過中間發生什麼事是串起來的,是推測出 來的,而不是實際"看到"的。 後來想想,脈診就是中醫"看到"病人體內狀況的一個好的工具,雖然還不能清楚到 完全明白病人體內到底發生了啥事(連CT、MRI掃出來也不見得100%知道發生啥事啊.. 但有個脈來觀測即時的變化,這樣用藥下去發生了什麼事至少清楚些。 簡單講,要知道病人體內發生了什麼變化,脈是好工具。 : 另外脈象指出病機的精確度 : 似乎也不是可從望聞問所得到症可比擬的 : 然而讀醫書時卻發現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講症 : 桂枝症麻黃症症狀描述的很詳細 : 但是脈只有幾個字脈浮或脈沉就帶過 : http://bit.ly/eU3LfP : 既然脈重要為什麼不把脈講得更詳細 : 這是我覺得疑惑的地方 古書也有描寫多字一點的呀,比如上面提到的傷寒論就還有平脈法(雖說真偽尚無定論) 等篇章。金匱中也有較詳細的描寫,如胸痹病就有提到"寸口脈沈而遲、關上小緊數" 這類對脈細緻一點的描述。 另外因師承不同,對脈的重視程度也有很大的歧異,我個人在摸索心得是像藥王脈學 這樣分多層在臨床上確實是有作用的,古人皮、脈、肉、筋、骨的分層不全是寫爽 而已 XD。 : 另外一個更有趣的 : WanYanKai 的狗窩 : 跟藥王脈學講壇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 : 兩人都說脈重要又說對方亂把 : 中醫界的脈學現在是什麼樣狀況呢 感謝提供訊息,終於明白大戰的原由了 XD 我個人支持藥王脈學啦,至少他的網站標點清楚還會上色 (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3.42.131
jim1780r:原來在戰了,不過看了一下用語詞彙,高下立判 01/29 10:38
jim1780r:推兩傳醫師的演講,真的很令人敬佩!! 01/29 10:43
victor77:感謝解惑,有臨床經驗確實可看出死讀醫書的盲點 01/29 11:31
tinmean:誰高誰低還不知道呢...唉...沒看到藥王寫了一堆錯誤觀點嗎 01/29 11:49
cmonkey:有什麼錯誤觀點,不妨說出來批一批吧?純討論。 01/29 13:51
yuhen0121:我到目前為止不覺得藥王有問題阿?他有理論有舉例,也能 01/29 22:38
yuhen0121:古今貫通,把許多人的疑點都解釋清楚。 01/29 22:39
aplasmaman:記得tinmean是手面相版的版友,是否是因為在五術與中醫 01/31 00:40
aplasmaman:的觀點上陳先生與您的意見相左?(記得他認為學中醫無須 01/31 00:42
aplasmaman:學習玄學) 01/31 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