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ineseMe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也來說說我自己的心得好了,剛開始跟老師學中醫的時候,會覺得老師 的用藥非常神奇,和一般傳統中醫完全不一樣,從來沒有看過一個中醫師 用歸脾湯治療外感,也從來沒有想過同樣一個方子可以治療痔瘡、頭痛、 蕁麻疹等看似毫無任何關聯的疾病,但是從一個又一個回診的病患口中, 我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在老師那邊學了一陣子,以為把老師那邊的理論學全了,開始在外面診所 看診,同樣跟著老師的方法來用,但是療效卻差了一大截。後來才了解如 果開方思維受到許多因素影響,譬如說頭痛就加一點川芎、鼻子過敏加一 點辛夷清肺,漸漸地用藥開始變雜了,也習慣用疊方的方式來處理病人身 上的所有病名,用一點丹參降血壓,用一點白虎加人參湯治療糖尿病,便 祕加一點麻子仁丸或承氣方,口乾口苦用龍膽瀉肝湯,只要病患有上述的 症狀,這些藥物就通通擺上去。 再過一陣子,發現這樣子的用藥也許有療效,也許沒有,但是病患就離不 開藥物了。吃了好像有改善,過一陣子沒藥了就來拿藥吃。症狀還是那些 反反覆覆,最重要的是,看到後來我都不知道自己在開什麼藥了,感覺自 己就像是一個西醫一樣,把人體拆成很多部位來看。 於是我開始體悟到,用藥的中心思想非常重要。外感有外感的治法,雜病 有雜病的治法。如果能從這一堆雜七雜八的症狀當中,找出關鍵的病機, 開出對應的藥物,這才算是真正的中醫。 然而,要能在一開始就開出對應的藥物,並不是那麼容易。尤其是在健保 體制下,一個病患最多看10分鐘就必須讓他離開,有時也會遇到像是高醫 師所說的問題,病人吃了幾包藥物,口感不佳,所以就不吃了。 譬如說,我用了桂枝、生薑,取桂枝法之意,但是卻不曉得生薑的科中藥 粉吃起來會有一點辣,如果配溫水喝會更辣,如果沒有事先告訴病人,病 人會被嚇跑。又或是吃了兩包藥沒什麼感覺,就覺得藥物沒效,這樣的病 人也是有的。 所以,給病人的第一包藥,通常目標僅僅是症狀改善而且病患有感覺、口 感不要太差,之後的治療再慢慢調整。 當一個臨床醫師用藥真的會想很多,如果沒空想的話就是吃套餐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74.16.86 ※ 編輯: agars 來自: 1.174.16.86 (12/21 23:52)
trueamour:幫推一下~~XDDD 12/21 23:59
ellisnieh:變臨床心得串了,推 XD 12/22 00:17
hwider:讚 12/22 08:57
hwider:我好像跟你一樣^^ 12/22 08:58
jim1780r:推!! 12/22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