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ineseMe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roastchicken (烤鴿)》之銘言: : 目前上課的時候,老師說少量多餐中醫是反對的 : 因為吃進食物時會損耗原陽推動五臟運行 吃得少則入不敷出 : 而原陽耗損殆盡時就會死亡 故少量多餐會短命 : 但是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道林養性篇裡面也提到 : 食欲數則少 不欲頓而多 則難消也 : 常欲令如飽中飢飢中飽爾 : 不知道各位對少量多餐的看法是什麼? 孫思邈的原文是 是以善養性者,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則難消也。 當欲令如飽中飢,飢中飽耳。蓋飽則傷肺,飢則傷氣, (食欲數而少段並不一定是指現代意義的"少量多餐",因為它是與"不欲頓而多 "相比較,指吃飯每餐不要過飢或過飽,食量要適中,如果只吃一餐但暴飲暴食, 食物難消反傷身。)往後看他寫的 人不得夜食。又云夜勿過醉飽,勿精思為勞苦事,有損餘,虛損人。常須日在巳時食訖 ,則不須飲酒,終身無乾嘔。 (這段的意思是不應該吃宵夜,就算要吃也不應該過醉或過飽,所以後面才說應該要在 巳時,即早上11點前吃完,這有點修行意味,因為古人通常都很早起床,很早睡覺, 不妄作勞,尤其是修行者更是節欲,所以過午不食(修行者),(一般人)吃兩餐, 還算蠻合理的。不過現代人晚上多數還在忙碌,真的過午不食,可能會餓到受不了。) 所以同篇後文還有提到 一日之忌,暮無飽食....雖云早起,莫在雞鳴前,雖言晏起,莫在日出後。.... 暮的意思是黃昏,夜的意思是天整個黑,所以傍晚那一餐不要吃太飽,天全黑了後盡量 不要再吃飯。 且可以看的出來,孫思邈是希望人早起,多早?春夏秋希望能早起,但也不要早到雞鳴 (約1-3時)起床,冬天雖說要晚起也不要晚到日出後,大約是六七點左右 所以他覺得隨季節不同,起床的時間約在3~7點之間。 另外考慮到古人的作息以及一些時辰的定義, 《左傅‧昭公五年》杜預《注》,載有十二時辰的完整名目為: 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7-9 15-17 晡時(或寫作 餔時,教育部國語辭典解釋申時。指下午三點到五點。 或泛指黃昏時分。古人一天兩餐,晚餐在日斜之後,日落之前,這段時間叫做「餔」。) 又如饔飧等詞語,可以知道有早晚兩餐。 最早的古人(大約是春秋時代)是一天吃兩餐,只有早晚兩餐 其後比較有錢的人或者是體力勞動較大的人就開始吃三餐,所以有 朝食、晝食(中午)與飧食等三餐。 所以聯合全文起來看,他可能是覺得大概吃2-3餐,每餐量要適中,不得夜食,真要吃 就勿過醉飽..... 就上面的討論,我覺得孫思邈應該沒有現代少量多餐的意思,也就是並不是說要每餐 量少,然後吃個5-6餐。 換個角度來想,之前有位腎臟科醫師說,現代人腎臟病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每日攝取的 總食物量越來越多,吃的多,需要代謝的廢物多就會加重腎臟的負擔, 所以,他還蠻推崇古代過午不食,早點睡覺的養生觀念, 雖然,可能現代人都很難做到。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27.29.39 ※ 編輯: lepputte 來自: 36.227.29.39 (05/26 00:47)
stanlyleu:推一個 05/26 09:36
Uber:推 05/26 11:00
shok:讚 沒有斷章取義地全盤討論 05/26 17:07
roastchicken:推 05/28 22:03
roastchicken:我曾經聽說是宋朝以前人一天兩餐 宋朝後一天三餐 05/28 22:04
roastchicken:這應該是好事(經濟發達)造成的吧 05/28 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