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ineseMe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其實穴位這種問題應該由從事「針灸科」醫療或研究的捧油來回答才專業。我的經絡 知識一直停留在「針灸科學」一書的年代,而且針灸只是我做傷科的技術之一。我實在 回答不出經絡學說在近十年二十年有無重大的進展(指臨床實務上啦,某大大大老去糾正 WHO資料錯誤這種我只當新聞看看)。畢竟,單單同身吋(何謂一吋的意思)的各種說法與 操作定義應該就夠上幾堂課了。(然後你會想問老師自己採用哪一種,然後老師回答之後 你還是不知道老師自己採用哪一種) 「離穴不離經」這句話,遇上「經絡尚無物質層面/結構性的檢測方法」,真的就只能 傳述而無法驗證。我只能說,這伍個字對針灸的學習與操作是一種階段性的重要參考。 但任何人要挑戰這伍個字,我也是贊同的。 甚至,還可以另外問一個問題,經絡與穴位必然相關嗎? ←吃飽再來想吧 有個科普文章可以給大眾參考。「穴位有多大?經絡有多寬?」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55693 (該書作者應該是大陸人吧...) 若你看完這5篇,我也想問,那傅爾電針呈現出的皮膚電阻值變化,與穴位的「實質」 還相距多遠? 做臨床的同業應該知道我上面這些都是唬人的,因為,只有療效才是真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4.147.164 ※ 編輯: gentlwind 來自: 123.204.147.164 (12/28 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