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ineseMe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ance5487 ( )》之銘言: : 我被醫師告知說體質是寒濕 : 叫我寒性 涼性食物不能吃 : 醫師給我一張表 表上寫哪些食物是什麼性質 : 但後來又有在網路上查 : 發現有好多種版本 有的食物在這版本被歸類是涼性的 : 但在另一個版本卻被說是中性 : 想請問版上的大家 有沒有比較統一的表可以參考 或是較可靠的資料來源 : 或是要怎麼作才比較好 這個問題其實你問大部分的中醫師都不會有統一的答案, 就連李時珍本草綱目裡整理許多歷代中醫名醫的意見,還是會看到很多的時候 古代中醫師自己都在打架,這問題有歷史時代的因素(抄書還抄錯),植物品種改良演 化,醫師個人見解,煎炒煮炸炮製法不同,因應不同疾病不同的分法....所以很複雜 比如說 平性還是可以分出平偏涼、平偏溫,所以有的醫師就會說這個比較溫,但是 另一個醫師跟你說這個是平性.... 舉例來說: 以我們常見的麻油來說,到底是燥熱還是涼潤? *************************************************** 李時珍本草綱目上胡麻油(即香油)原文這樣說: 弘景曰︰生榨者良。若蒸炒者,止可供食及然燈耳,不入藥用。 宗奭曰︰炒熟乘熱壓出油,謂之生油,但可點照;須再煎煉,乃為熟油,始可食,不中點 照,亦一異也。如鐵自火中出而謂之生鐵,亦此義也。 時珍曰︰入藥以烏麻油為上,白麻油次之,須自榨乃良。若市肆者,不惟已經蒸炒,而又 雜之以偽也。 【氣味】甘,微寒,無毒。 【主治】利大腸,產婦胞衣不落。生油摩瘡腫,生禿發(《別錄》)。去頭面游風(孫思 邈)。主天行熱 ,腸內結熱。服一合,取利為度(藏器)。主喑啞,殺五黃,下三焦熱 毒瓦斯,通少時,即瀉下熱毒,甚良(孟詵)。陳油︰煎膏,生肌長肉止痛,消癰腫,補 皮裂(《日華》)。 治癰疽熱病(蘇頌)。解熱毒、食毒、蟲毒,殺諸蟲螻蟻(時珍) 。 【發明】藏器曰︰大寒,乃常食所用。而發冷疾,滑精髓,發臟腑渴,困脾臟。令人體重 損聲。 士良曰︰有牙齒疾及脾胃疾人,切不可吃。治飲食物,須逐日熬熟用之。若經宿, 即動 氣也。 劉完素曰︰油生於麻,麻溫而油寒,同質而異性也。 震亨曰︰香油乃炒熟脂麻所出,食之美,且不致疾。若煎煉過,與火無異矣。 時珍曰︰張華《博物志》言︰積油滿百石,則自能生火。陳霆《墨談》言︰衣絹有油,蒸 熱則出火星。是油與火同性矣。用以煎煉食物,尤能動火生痰。陳氏謂之大寒, 珍意不然。但生用之,有潤燥解毒、止痛消腫之功,似乎寒耳。且香油能殺蟲,而病 發症者嗜油;煉油能自焚,而氣盡則反冷。此又物之玄理也。 *********************************************** 李時珍在發明這段提到很多醫家的看法,但看本草綱目要把整段看完,其實李時珍的意 見,在文章中他有提到,"珍意不然",李時珍自己不贊同陳藏器所說胡麻油是大寒的說法 ,但他認為胡麻油生榨的時候(生用),確實是有潤燥解毒,止痛消腫的功效,所以應該還 是具有寒性,所以在氣味中李時珍認為胡麻油是 "微寒",他也說"入藥以烏麻油為上, 白麻油次之,須自榨乃良。若市肆者,不惟已經蒸炒,而又雜之以偽也。 生榨者良,這種生榨(冷壓法)的胡麻油是具有微寒涼潤的性,但如果經過蒸炒這種炮制 後榨出來的胡麻油就比較不好,因為會變成溫熱性,所以才說市面上販售的不僅有摻假貨 (明代就有大統油?)且經過蒸炒改變胡麻油的性質,最後變成"煉油自焚", 轉變成燥熱性。 所以醫家會有不同意見有時候可能沒有細究製程,搞不好是因為彼此拿到的油品不同, 所以變成各說各話,搞不清到底誰對誰錯。 要解決這種爭端,其實就是需要由歷史文獻中逐漸考據,再對照現今的研究,以及治病 的經驗累積,然後在中醫教育中逐漸影響新一代的中醫,才會有統一一點的看法。 不過我看多數的中醫,也沒多少人會在這部分下功夫研究,大多還是停在抄抄書的階段 再者,官方或學術機構可能也不認為這是重要的東西,所以大家也是繼續抄抄書..... 最後你只好拿李時珍本草綱目當參考書, 因為至少他有認真的抄了好幾本書,且有自己思考跟試驗 (李時珍好歹也是有行醫、且尋訪名醫、認真考據,本草綱目不是一家之言,更非一 些沒看多少病人的醫師(讀書筆記)可以相比的) 用西醫營養學的角度介入中醫是一個很好的補充,但不會是中醫的主體,因為中西醫之 間有很大一塊是文化的差異,在中醫強調各個成分之間協同合作競爭後出來的最終作用, 而西醫營養學強調的卻是單獨的營養素,比較少提到各營養素之間的影響, 比如說中醫說的補血的食物,其實有時候不是單純只是補鐵質維他命,有時候是增進腸 胃道營養吸收,裡面真的測起來不見得有多少鐵質,甚至鐵質含量再多也多不過西藥鐵 劑,西醫會去注意鐵質,一些維他命.... 但是鐵質與鈣質等二價離子間的吸收彼此會互相干擾,有時吃很多鐵質卻不一定能吸收.... 所以你到底是吃營養素(西醫概念)還是吃食物(中醫概念)其實是差很多的.... 單打獨鬥注重個人隱私 vs 團隊合作注重協調平衡.... 單一成分用藥 vs 複方觀念 ........ 西醫與中醫之間其實有許多不同 以現在中醫漸往西醫靠,而西醫也開始往中醫概念移動的趨勢來看... 我相信真相可能會在不中不西的兩者中間。 PS:當然,以上也只是我一家之言,大家參考就好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46.1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ineseMed/M.1430663608.A.71E.html
lance5487: 我覺得你寫得很好 非常感謝你的分享 讓我知道會有不同 05/03 22:51
lance5487: 的原因 05/03 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