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ineseMe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請問大家對緩脈的觀點是什麼呢? 藥王脈學認為緩脈是不能吹得太大的氣球的手感 可是許多脈學書籍確定義緩脈是 "緩脈既可以說正常的緩,也可能是稍微有一點偏遲, 就是說一息60到70次。大約這麼一個範圍 比正常的脈稍微慢一點。但是它又不是典型的遲脈。 " 我的媽呀這差異可真大,藥王脈學則批評: 有些醫家是遷就在讀音或望文生義上 主張緩就是〝緩慢〞、〝慢〞的意思,所以把緩脈 歸為遲脈之一類,或許這是智者千慮或有一失。 === 想請問各位先進: 1)您學習的脈學,緩脈的定義是什麼? 2)您如何從脈中判斷風濕,濕,寒濕 又 之前看某醫師談論他師父傳給他的六部真臟脈之手感: 右寸,充氣充到七八分滿的氣球 右關,半鬆半實的平緩小土丘 左寸,半彈簧半氣壓式的避震器 左關,柔軟而稍有韌性的稍粗的圓管狀的橡皮筋 雙尺,充水到五六分滿的長條形水球 用藥王脈學對緩脈的定義,再對照此,右寸的平脈 不就是緩脈嗎? 這樣似乎與某些醫家主張:肺脈右寸浮緩是平脈,相吻合呢? 問題有點多,謝謝各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9.52.7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ineseMed/M.1539237500.A.411.html ※ 編輯: sbshank (220.129.52.71), 10/11/2018 13:59:30
stevenyuan: 問題確實有點多,是自學嗎?你在緩脈那邊說多數醫書是 10/11 19:16
stevenyuan: 定義速率問題,我不清楚是否是多數醫書,可是我看的 10/11 19:16
stevenyuan: 醫書好像多數是緩與急相對,是緊張度的問題,不是速率 10/11 19:16
stevenyuan: 問題。再來第二個問題,你的真藏脈定義跟我好像不太一 10/11 19:16
stevenyuan: 樣,讓我不知怎麼回答你,所以跳過這題。然後,既然你 10/11 19:16
stevenyuan: 提到藥王脈學的緩脈,網頁上已經寫了緩脈也可以是平 10/11 19:16
stevenyuan: 脈,然後我又看不懂你的問題了,緩脈與浮緩不同,怎 10/11 19:16
stevenyuan: 麼會相吻合呢? 10/11 19:16
不是自學,是在學校念書,也有私底下在跟其他老師學脈學(但他不在台灣) 我覺得脈學每一派的差異很大,像我的老師說在台灣幾乎不會把到緊脈 但是我就跟他說但台灣醫師常常會把到 我老師就說他們鬼扯 那為什麼我會相信我的老師呢 因為他把我的長年痼疾醫好 作為病人 在台灣求醫近十年 沒有一個成功 我的老師幾個月內 就把我從小出生就有的疾病輕鬆KO 另外我看過不少脈學的書籍,可是都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除了許多地方互相矛盾外,我幾乎沒有找到一本書 告訴你要用哪一味藥物修哪一個脈 唯一比較接近的是《溫病條辨》的脈方對應 但跟一味一味藥物去修脈的精準度差多了 然後 我作為病人的經驗是 台灣的醫生會完全用單味藥組方修脈的非常非常少 大部分都是套方居多 有趣的是,我的老師說藥王脈學是錯的 但是我自己的經驗是 在組方精神與許多論述蠻像的 而在某些地方的確相異 所以我才很好奇 大家是怎麼透過脈學 辨別濕 風濕 因為我最近一個案例是某一患者,老師說肺脈上有濕熱,因此方中用黃芩以清熱燥濕 但我完全把不出緩脈 但患者真的有效!
changatcmu: 用不同派別的名詞定義去互相解釋 本來就會有出入 10/11 21:26
※ 編輯: sbshank (220.129.52.71), 10/11/2018 23:05:14
gladopo: 一般緩的定義是速率,把濡緩放在一類可以考慮當成汗出後 10/12 11:16
gladopo: 皮膚表面不緊崩,脈管邊緣不甚明顯這類 10/12 11:16
fashionjack: 正常是一息四至,18次要送急救了。 10/12 16:33
fashionjack: 浮沉遲數弦洪。 10/12 16:38
changatcmu: 用藥修脈的派別很多啊 山上派就有類似的影子 其他還看 10/12 19:58
changatcmu: 過好幾派 10/12 19:58
changatcmu: 但是過度強調以藥修脈 就會漏掉整體觀 不見得是好事 10/12 19:59
基本上古代醫家都是以單味藥組方修脈 因為古代沒有科學中藥粉 不像現在大部分的醫生喜歡科中 A方+B方+甚至C方D方+單位藥 這種例子 根據我老師的說法 那是台灣科學中藥流行後 造成的懶惰開法 其他地方的中醫界沒有人在這樣開方 但古代醫家 很多中間最重要的修脈思路在醫案中被隱藏了 我的老師思考完全沒有方劑概念 把完脈 看完舌象 修脈的藥物就出來了 但卻也是很有整體觀的 甚至我吃完幾個月後 我從來沒跟他提過的身體小毛病 神奇的全部消失 ※ 編輯: sbshank (220.129.52.71), 10/12/2018 23:41:55
changatcmu: 我只能說是派別不同 有人疊方疊的嚇嚇叫 有人單位藥開 10/13 01:36
changatcmu: 的順 沒有疊放就爛 開單位藥就高尚的道理 10/13 01:36
changatcmu: 不要用一個老師看天下 10/13 01:37
我身邊病友圈 沒遇過一個是靠疊方治好嚴重疾病的
LesAmoureuse: 不懂中醫,彭公也是開單味,我吃一天十幾年的舊疾就 10/13 13:17
LesAmoureuse: 好了,但我完全沒提過,主訴是別的。不過我一直以 10/13 13:17
LesAmoureuse: 為他寫單味是為了方便抓藥的人抓藥,寫方劑不小心 10/13 13:17
LesAmoureuse: 抓錯就不好了 10/13 13:17
感謝分享! ※ 編輯: sbshank (36.228.127.100), 10/13/2018 14:29:53
guemao: 想加入病友圈兒 求加入 10/13 14:31
changatcmu: 那不能代表甚麼 同溫層的概念而已 10/13 14:56
也非同溫層 我加過許多病友團的群 不同的"師尊"還是互看不爽的 但是我歸納出一個結論: 1.我沒看過大病被疊方治好過,中病小病卻常常看到 當然,如果真的有疊方可以治療大病的醫師,我也很想知道是誰XD 因為疊方的手法(特別是疊三 四 五個方 完全不減味)已經超出傳統中醫的範疇。 2.科中單味的缺點是會超過健保給付 單味組方醫師常常要開到一天30g~40g(看患者體重) 3.中醫本來沒有疊方的手法,那是科學中藥發明再加上健保給付體制,變得必須這樣玩。 因為如果藥一味一味的加,一天健保的給付根本不夠用 我看過不少台灣醫師的書,有看過一些醫師, 以前主要用水藥時代,還是一味一味的加,但現在卻變成一方一方的加 ※ 編輯: sbshank (36.228.127.100), 10/13/2018 16:04:54
guemao: 哪兒有很多方可看 求加入 ORZ 10/13 18:34
redeploy: 明顯的疊方 絕對是這十幾年台灣中醫界特有的現象 10/14 16:52
redeploy: 有些醫師會認為 某病人可用某方劑 以該方劑為基礎加減 10/14 16:53
redeploy: 這種情況下 根本很難用疊方 除非一些藥味少的方 可以疊 10/14 16:55
ccc99188: 單味組方醫師也有一天6g~10g就顯效的,世界很大高手如雲 10/14 22:20
hywhyw: 脈太受主觀意識影響,分歧很大是常態,別在用字上強求 10/16 09:00
hywhyw: 第二個問題:四診合參。風有風的兼症,濕有濕的兼症,四 10/16 09:15
hywhyw: 診合參確定是風、濕、風溼後,再來琢磨你的脈。把脈開藥 10/16 09:15
hywhyw: 且有效是大師的事,初學者不要在脈上過度強求 10/16 09:15
gallantterry: 把脈絕對要注重 ! 剛執業是可以先捨脈從證 但絕對 10/18 18:49
gallantterry: 要記住脈相的變化 10/18 18:49
gallantterry: 緩脈有生理的緩也有病理的緩 10/18 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