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ineseTea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身為一個學生,打從註冊入學的那一天起,學校就替你決定好了未來一年由誰來當你 的華文老師,你沒有選擇也沒有說不的權利,這對學生來說是極不公平的,因為並不是每 個老師都是一個適任的好老師,特別是在菲律賓。   在菲律賓,由於華語師資匱乏,各僑校對於華語教師可謂是飢不擇食,所有前來應聘 的老師都只要符合一個標準:有足夠的勇氣站在眾多的學生面前說中文,大部分都能夠獲 得錄用。但會說中文並不等於會教中文,語言教學是一個極需要專業知識的工作,對母語 使用者來說,語言是一種生活習慣,當中所含的語法規則在使用上是自然而然,完全不需 加以思索,但對於第二外語學習者來說,由於平時並不常使用該語言,所以對於不熟悉的 語言當中的語法規則並不了解,因此必須在課堂上學習練習,而如果教師是站在一個母語 使用者的立場,並將學生們和自己一視同仁進行教學,那麼學生如何把這門外語學好?這 是菲律賓華語教育現存最大的阻礙,因為師資來源匱乏,而導致教師的水平良莠不齊,進 而阻礙學生沒有辦法將中文學好。   近年來逐漸蓬勃發展的華語教育,不論在台灣或是中國大陸的大專院校,皆設立了相 關科系,並自有一套教師能力檢定測試規則辦法,通過測試的老師才能獲得在大專院校內 的語言中心的任教資格,若想赴海外教學,則門檻更是高了許多,大部分的海外學校都會 要求應聘教師附上國內的教師資格證照,除此之外,還需要任教國家的外語能力檢定成績 。而菲律賓的情況恰恰相反,僑校是屬於教育體制外的非正式學校,華語老師的招聘並無 一套統一的標準辦法,每間僑校各行其政,且對於老師的要求門檻低,於是許多剛畢業的 大學生(不論是否為相關科系畢業),紛紛前來菲律賓應聘華語教師的工作,然而部分的 新鮮人並非具有熱情投入華語的教學工作,大多數人都只在學校工作了一年、兩年就離職 轉業,極高的教師流動率,讓學生必須不斷地去適應新的老師,老師則必須摸索教學的方 法,等待這些沒有實際教學經驗的老師的熟成期,往往得花上很長的一段時間,而學生的 受教權益就在等待時間中被白白地犧牲。   所謂術業有專攻,倘若學校和家長真的希望能夠提升孩子們中文水平能力,就應該在 教師徵選上嚴格把關,制定一套相關的教師徵選辦法,不能抱持著寧濫勿缺的心態,隨便 找了些濫竽前來充數,最後的受害者將是身為學習主體者的孩子們。   曾經看過一個學生的筆記本,上頭畫了一個太極的圖樣,但底下卻寫了八卦二字,我 糾正說筆記本上畫的圖樣是太極而不是八卦,並告訴她八卦為何。但她卻一臉半信半疑, 直到我上網找了相關的圖片資料,她才願意相信我。如果一個學生對教師課堂上所教授的 內容願意拳拳服膺,但教師卻不能給予學生正確的知識觀念,那豈不是誤人子弟嗎?   另有一次我在現場耳聞一位老師將"因為"跟"為了"兩個詞語當做同樣的意思教給 學生,並造出了許多似是而非的句子當作例句,如:為了下雨,所以學校明天停課。如果 把句子改成為了下雨這個緣故,所以學校明天停課,那麼就沒有問題,但如果是只有"為 了下雨",會讓人覺得是學校為了要去執行下雨這個動作,所以明天停課,但下雨是自然 現象,學校並沒有能力去執行這個動作。倘若連一個母語者都不能分辨當中差異,如何能 要求一個第二外語的學習者了解這兩個句子的不同之處呢?   身為一個教師,必須保有求新求變的精神,並能與時俱進,才能做到設身處地為學生 著想。在菲律賓,有一部份的老師來源,是移居當地多年的老華僑,他們雖有著豐富的教 學經驗,但卻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因襲多年的教學方式,卻完全忽略了學生的學習 需求。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學生的程度已從當年的母語學習者逐漸轉變為第二外語的學習 者,而教師卻仍一味地固守過去的教學模式。在我任教的學校,學生都必須學習生字的部 首,但不論是教師或是學生都不知道學習這些部首的意義何在?在台灣,學習部首是為了 能讓學生自己查字典,並藉由察找字典觸類旁通學習到更多相同部首的字。可是,僑校的 學生只能把部首和部首讀音死記腦中,完全沒有活用的機會,因為學生已經完全不用紙本 字典,而習於使用電子詞典,且是英漢詞典,要查找一個華語詞彙須從英文的解釋下手, 這麼看來,部首的教學已經是完完全全不合時宜,那為什麼還要墨守成規呢?與其堅持部 首教學,倒不如將詞語的英文解釋教給學生,並讓學生自行去查找英漢字典,一個英文語 詞對應到的中文詞彙有時並不只一個,學生在查字典必然會產生疑問,發現疑問並能在課 堂上提出向老師詢問,這難道不是更加適宜的學習方式嗎?   在學校跟老師學習,並不是學習中文的唯一方式。在菲律賓學習中文,並不像在台灣 學習英文,在台灣,學生鮮少有練習英文的機會。而菲律賓學生生於華僑家庭,家中一定 有人會講中文,這些人就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但隨著一代傳一代,中文在日常生活中早已 不是溝通所用之語言,根據我在班上開學前的一次調查,學生在家中和父母家人溝通,多 半使用英文和菲律賓話,由於是福建移民,少部分的家庭也使用福建閩南話溝通,但使用 中文作為日常的溝通語言的家庭,已占不到5%。原生的華僑家庭,本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學 習環境,然而現在的菲律賓學生卻早已喪失了此一優勢,變成了百分之百的第二外語學習 者,要學習中文只能向學校的中文老師學習,但學校卻無法提供適任的華文教師,學生耗 費了數十年的光陰學習華文,中文能力的成長卻極為有限。   但不論是母語學習者還是第二外語學習者,最重要的還是學習者本身,只要學習者有 強烈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就會主動去學習。現在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不論是電視節目 或網際網路,都可以輕鬆地搜尋到中文學習的課程內容,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決定 自己的學習方式,任何的媒體資訊都能成為你的老師,學校的老師可作為一個輔助的角色 ,協助學生學習。但倘若學生沒有學習動機,對學習中文感到排斥,不論誰來擔任老師都 不可能將學生教好。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2.198.7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