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ristianit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icespeech (Ice)》之銘言: : 呵,蠻有趣的 (茶)。 : 我也不想說是講得太嚴肅啦, : 這板上嚴肅的文章很多,我們用說說枕邊小故事的方式來出發好了。 : ※ 引述《nein718 (水母狂大隊, 出動~~)》之銘言: : : 推 icespeech:這不是很矛盾嗎?你要忠於某信條之前, 140.113.235.115 10/27 14:47 : : → icespeech:勢必先理解該信條揭示之內容吧, 140.113.235.115 10/27 14:47 : : → icespeech:不然你怎麼知道你要如何"忠於"? 140.113.235.115 10/27 14:47 : : → icespeech:既然如此,我要理解聖經,就得先忠於聖 140.113.235.115 10/27 14:47 : : → icespeech:經;可是我不先理解聖經,就不知道我該 140.113.235.115 10/27 14:48 : : → icespeech:怎麼忠於它。 140.113.235.115 10/27 14:48 : : → icespeech:這樣推出來的結論就是: 140.113.235.115 10/27 14:48 : : → icespeech:不可能理解聖經,也不可能忠於聖經。 140.113.235.115 10/27 14:49 : : → icespeech:我可以把這當做你要表達的意思嗎 (笑)? 140.113.235.115 10/27 14:49 : : 以閱讀康德的倫理學著作為例: : : 「如果一個人無法(正確地)理解康德, : :  他又如何能忠於康德地去理解?」 : : 對於一個初學者, : : 我們可以說他完全不理解康德、 : : 或者他的理解是全然不正確的嗎? : : 當然不是這樣。 : : 他能讀懂康德── : : 只要他具有基本的閱讀能力, : : 只要那花體字確實有在他的腦海中引發思考, : : 只要書中的各種概念慢慢集結成一個架構, : : 在這個意義上, : : 他確實(在一定的程度上、正確地)理解了康德。 : : 也就是說, : : 在「開始了一個有效的溝通」的意謂上, : : 他開始「懂」了康德。 : : 但是如果他始終只按著自己的意思與臆測, : : 那麼他有辦法正確地掌握康德的道德學說嗎? : : 當然沒有辦法。 : : 如果他始終拒絕按照康德的思路去思考問題, : : 如果他始終不肯弄清楚每個概念的精確內涵, : : 如果他始終不願意根據文本來修正自己的解讀, : : 那麼他的理解就不是忠於康德的。 : : 在這個意義上, : : 他也就沒有辦法正確地理解康德。 : 唉唉,不知道你是習慣了還是怎樣, : 簡單的東西可以擺明講,不用包裝成這樣花花綠綠的,不會比較好懂。 你不喜歡我的類比, 正如我無法欣賞你說故事的方式一樣, 我想都是個人喜好的問題。 : 我來幫你做個總結: : 如果有人想看懂一本書的某個段落要闡述的想法, : 那他就得先照著這個段落上寫的內容,跟著作者的思路實際走一遍, : 自然就可以理解了; 如果他真的能暫時擱置自己先入為主的看法的話, 基本上是的。 : 反之,如果一開始就認為這作者是魔鬼或騙子,從頭到尾不把書看進去或唱反調, ^^^^^^^^^^^^^^^^^^^^ : 當然就無法理解了~ 這就是「稻草人」的由來了。 : 好啦,請循其本。 : 如果你所謂 : 「要理解聖經,就得先忠於聖經。」的意思就是這樣而已的話, : 那當然沒有人可以說你錯囉~ 當然不只這樣。 其實我表達的焦點在於「詮釋是一個進程」(特別用黃色的字體強調), 意思是: 人理解的正確性,以及忠於文本的態度, 是有程度之分的。 當他越忠於文本,他的理解自然就越正確可靠。 : 因為每個人都是這樣讀書的,這種常識不管你寫得再怎麼深奧, : 或是講了什麼康德倫理學 : 到最後也都是早就有共識的廢話, 但是你最初在推文中提問的時候, 似乎不具備這樣的共識。 : 只是你把它講得好像很難懂,而且用來當做幫聖經加菜的紅鯡魚而已。 那是你的觀感, 而我只是拿一個我比較熟悉的、比較不具爭議性的文本來舉例而已。 : 問 題 是,雖然每個人都是這樣讀書的, : 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在照這種方法理解了某書的某段落之後, : 就完全服膺作者的思想然後毫無疑問的耶, 你是否正確地理解, 跟你是否贊同你所理解的, 往往是兩回事。 以規範倫理學為例, 那些正確地(忠於文本地)理解康德的學者, 並不一定會成為康德主義者。 : 反倒是提出問題的不僅大有人在,連兩本書的思想互相矛盾的也都有。 : 咦?這又是為什麼呢? : 答案很簡單嘛- : 因為雖然在理解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在腦中開一隻虛擬機器"忠實地"跑作者的思路, : 但是跑完了、理解了內容之後, : 不同的人不見得都會有一樣的結論, : 而任何人也都可以對作者的思想提出攻擊或懷疑。 : 如果有人照你的方法理解了某書之後,對某書提出懷疑, : 你能因為這樣指責他說"你沒有忠於某本書,所以會有懷疑"嗎? 我從來都沒有說「你會懷疑是因為你沒有忠於文本」。 相反的, 只有在忠於文本的前提下, 人的懷疑才會構成真正的問題, 而不是自己紮一個稻草人來攻擊而已。 : 想當然是不行嘛, : 否則我們現在豈不是還活在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裡面? : 我簡單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 : 理解的時候要忠於某書,但理解完提出疑問的時候不需要忠於某書的思想。 我認為更精確的表達是: 即使你忠於文本正確地理解了一本書, 你仍然可以不贊同或者質疑這本書的論點。 : : 我相信對於每個複雜的、有深度的文本來說, : : 理解始終是一個進程, : : 在這進程之中是可以不斷趨近完善的。 : : 你的理解可以變得越來越正確, : : 只要你越來越忠於文本(不管是康德還是聖經)。 : : 所以如果你可以看得懂聖經的文字, : : 那恭喜你, : : 你已經開始理解聖經, : : 並且已經在某個程度上忠於它(至少是忠於字面吧)。 : : 至於你是否朝著正確的方向去理解, : : 是否最終能正確地掌握它的內容、明白其中的真理, : : 那就要看你是否有足夠虛心的態度、 : : 是否足夠認真地考慮它對自己的證言了。 : 呵呵, : 如果你有"忠於"我的文章,那看完我上面的闡述之後, : 你就可以"理解"你這個地方是錯在哪邊。 我理解,但是並不贊同。 : 上面這段 procedure 其實暗示了 : "因為聖經是真理(或者它"其中包含真理",隨便) : 所以我們在忠於它理解之後, : 只能不斷地讓自己的理解更完美下去,不能像 Ice 上面所說的提出疑問。"  ^^^^ 我會把「只能」改成「可以」, 意思是: 你可以選擇繼續增進你對它的理解, 但是你也可以選擇滿足於現況, 甚至對它提出質疑。 : 打岔一下, : 我想,到這個地方你大概會想 argue 說, : "我沒有說不能,你不要汙衊我!" 我確實沒有說不能。 : 沒關係,這個問題等到你寫出了 : "看完聖經之後不一定要一直去更理解它,而可以對它提出懷疑"的 procedure 之後, : 我們再來談。 : (不過我猜對基督徒來說要寫出這種東西大概頗有難度。) 看不出來難度在哪裡。 如果你問的是我的看法, 我本來就認為「理解」跟「贊同」是兩回事。 「理解」所需的只是暫時擱置自己的成見(也就是忠於文本)而已。 : 回到正題。 : 如果真的不能提出疑問, 如果你問的是我的看法, 我會說「當然可以提出質疑」。 (畢竟沒有天生的基督徒,  在歸信之前,誰沒有質疑過聖經呢?) : 那大家當然都不知道別人理解完聖經之後感覺是怎樣, : 每個人讀完都覺得平安喜樂聖靈充滿, : 大家都很正確的理解聖經並且被聖經指引,反正不正確你也不知道。  ^^^^^^^^^^^^^^^^^^^^^^ 不太明白這句話根據何在。 我只說過「人可以正確地理解聖經,只要他願意忠於聖經去理解」, 但是從來沒有說過「人必定能正確地理解聖經,只要他願意忠於聖經去理解」。 我相信你應該能理解兩者的分別。 換句話說, 我從來沒有將「人的可誤性」排除在考量之外。 正因為包含了「人的可誤性」, 對聖經的詮釋才會是一個趨近完善的進程。 (為何之前沒有提到「人的可誤性」?  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人針對這一點提出足夠明確的問題。) 另外,對聖經的理解正不正確原則上是可以判定的, 那唯一合法的判準也就是聖經的文本。 : 但是很不巧地,因為人類的神奇天性, : (不管你要覺得這天性是原罪還是其實是上帝不可臆測的旨意) : 就是有人會對它提出問題。 沒有什麼巧不巧的, 因為沒有人不會對它提出問題。 : 哇,當提出問題了的當下, : 大家就發現糟糕了。 : 為什麼他提出的問題跟我想的不一樣, : 是他理解的時候沒有忠於聖經,還是我理解的時候才是沒有忠於聖經? : 為什麼牧師回答他的問題的時候,跟我心裡的回答不一樣, : 是牧師沒有忠於聖經,還是我沒有忠於聖經? : 或者是,其實我們全部都沒有忠於聖經, : 而是那些跑來搗亂的無神論者才是真正忠於聖經呢? (誤) 不管是康德的道德學說還是聖經的救恩真理, 白紙黑字的文本就在那裡, 每個人都該思考自己的論點究竟可以從文本得到多大的支持: 來,我們回來看看這討論串的標題: : 「誰能夠正確地理解聖經?」 : 如果nein718的假設成立,也就是說 : 「只要忠於聖經的人,就可以正確地理解聖經。」            ^^^^^^ 我已經指出了「可以」跟「必定能」的分別, 同時也提到「人的可誤性」與詮釋的進程, 所以這句話並沒有足夠精確地表達了我的主張。      : 很明顯的你會發現, : 教會裡面跟自己有不同讀經感覺的人並不忠於聖經, : 別的教會跟我們有不同解經方式的人也不忠於聖經, : 或者,我們自己根本就不忠於聖經? : 這個假設正不正確,就留給各位看倌自己判斷。 按照我在前一篇文章提出的論點, 如果對聖經的理解是一個趨近完善的進程, 如果理解的正確性與忠於文本的態度有程度上的差異, 那麼「人可以正確地理解聖經,只要他願意忠於聖經去理解」, 跟「實際上存在著對聖經的不同解讀」, 兩者之間並沒有任何矛盾。 : 先回到剛剛提出疑問的地方, : 因為眾人的理解不同 : -無論這理解不同是因為大家不忠於聖經,還是假設錯誤, : 總之這是已經發生的事實- : 所以勢必會產生"誰的理解才是正確"的問題。 : 當然,如果照假設來看, : 大家都忠於聖經去理解內容,所以大家的理解都正確。 這並不是我的論點,我已經解釋過了。 : (當然啦,我說過每個人讀書都是這樣讀的嘛; : 你讀的時候不"忠於聖經",連看都看不下去,還理解個屁啊。) : 唔,如果基督徒可以接受這結論, : 我當然是無所謂啦, : 我個人也認為我自己的或是薩德式的理解聖經法都還蠻正確的 XD : 不過顯然並不是所有基督徒都可以接受, : 於是乎必須訂立正確的標準。 : 但是因為大家都自認為忠於聖經, : 那我們怎麼知道哪個標準、哪種理解才是正確的呢? : 不然我們隨便選一種理解當標準, : 要是其實這種理解跟萬惡的無神論者的理解差不多,或甚至更爛,那怎麼辦? 聖經的文本就在那裡, 如果願意人忠於文本, 願意只根據聖經而信仰, 它本身就限定了人對它的解讀。 : 這個問題的答案呢,說穿了也非常簡單。 : 來,我們再回到這個討論串最原始的標題: : 「[問題] 當投票結果變成真理」 : 跟著我念一遍: : 當投票結果變成真理。 投票本身並不是對真理之真的證成。 人對基督的信靠, 並不是直接來自大公會議的結論, 而是起源於聖經對它自己的證言。 更何況人對基督的信靠並不是只有在大公會議之後才發生的, 在大公會議之前的初代信徒的信仰, 豈能從大公會議的結論得到解釋? 而當代信徒對基督的信靠, 與其說是根據大公會議的結論, 不如說是跟初代信徒們同出一轍的。 : ok,現在大家知道這問題的答案了嗎? : 回文章呢,應該要貫徹中心主題, : 討論串標題是什麼就不要隨便拉歪嘛~ : 像我這樣寫故事,就叫做"首尾呼應"吧 ^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5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