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ristianit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之銘言: : p188 : 社會工作被曲解為政治鬥爭的工具,這種觀點一直延續到60年代... : p189 : 1981東海才成立社會工作組,之後才獨立為社會工作研究所 : 嚴格來說,台灣社會工作教育是從1970年之後才開始,... : 而且常常和社會學學者混淆。... : 2.台灣四十年來經濟影響了社會福利的發展,... : 我們的國民所得已經達歐美先進國家的1980水準,但社會福利投入只有1/3~1/7之間 : 3.無論是民國初年,或是戰後,均以外部力量為前導。... : 1960擴散力量不在是基督宗教或基金會,而是聯合國,以及學術交流。 : 並受到美國強烈影響。... : 4.獨特的政治結構國家組成,使得引入了現代社會工做和社會福利依然是畸形發展。 : ...,軍公教在過去四十年裡面,想有2/3強的社會福利年支出,這是典型的威權組合主義 : 國家特徵。對於其他弱勢階級,社會福利也有消音作用。 補充一些東西 1.過去台灣的社會工作,福利服務的確是當時執政黨牟利的工具, 為的是照顧播遷來台的軍公教人員。 2.某 d的所謂「1990之所以被視為臺灣社會福利制度的黃金時期 便是因為社會福利政策領及其他法令陸續出現提供了完備而全 面的制度,我說這是蓬勃發展」 這樣的描述無疑是迴避「為什麼這些制度會陸續出現」的原因 ,也就是戒嚴時代的解構,黨政軍體制的瓦解,社會政策才真 正有個發展的溫床。 問題來了,某 d才以維基資料舉出唐宋當代的社會福利體制並 不遜於歐美;那麼為何到了民國時期的社會政策卻不因襲良善 的中國制度,而全套採用西方基督信仰影響下的產物? 3.詹火生:「..我們可以扼要的說:台灣社會工作,從1950年代 到1970年代,幾乎是西方宗教團體透過民間社會組織,以工業 先進國家所發展出來的社會工作方法,提供以社會救助、家庭 服務、青少年服務等為主的服務..」 也許很多人不曉得,你我所知的社福政策,也就是在上述同一群 社會工作者推動制訂而成,以所謂「社福黃金十年」前數年的背 景,在政治氛圍下沒有靠山,沒有支持,這群人的意志如何能貫 徹至法令之上?崇尚中華文化以家庭為中心的東方社會,何以會 採用受基督文化影響至深的社福政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9.144.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