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ristianit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簡單講這鬧劇在演啥: :   遙遠的西方,出現了一位年輕人,他傳授許多教誨、道理,宣稱自己是神,是真理 : ,並行了很多奇事,信徒愈來愈多,逐漸影響並刺激到了當代的宗教家、祭司,這些人 : 無法想將此年輕人逮捕並除掉,於是想方設法去陷害年輕人。當年輕人終於被抓到時, : 卻苦無將他定罪的證據,但是大家都不爽一個年輕人膽敢宣稱自己是神,於是集體鼓譟 : 之下,將他釘上十字架,過不久這個年輕人就死了。 :   我說過了,今天一個宣稱自己是神的人若是出現在你的周遭,你肯定將他視為瘋子 : 。假如他善解人意,思想前衛,那大概會將他當作聰明的怪人,你始終不會相信他是神 : ,因為他沒有使出神力、創造神蹟。當時候的人也一樣,耶穌不提出己證,他被釘死是 : 自找的(可以說是自己的安排)。 人對一件事的認知與接納,時常建立在可以直接的經驗證據上。 我明白,要相信「耶穌是神」一事更是如此。 然而,「耶穌是神」的理解,來自於耶穌復活後門徒的認信。 其歷史研究,可參閱 Edinburgh 新約教授 Larry Hurtado 的研究。 代表作 "How on earth did Jesus become a God?" 回到正題,以猶太人的彌賽亞觀,耶穌確切的任務是證明自己是神的兒子、猶太人的王、 應許的彌賽亞。 從西元前二世紀的哈西典運動、天啟文學蓬勃的那幾百年間,稱自己是彌賽亞的人很多。 彌賽亞的形象,也融合了摩西、約書亞、士師、撒母耳、大衛,成為一種集革命、反抗、 軍政、靈恩等強人性格與超人能力於一身的政治彌賽亞。 耶穌在世有一個很特別的工作,一面他要回歸希伯來聖經的精神,成就先知的啟示,一面 他要處理普羅猶太人對彌賽亞的錯誤期待,和菁英知識份子(法利賽人、撒都該人、祭司 、文士)對律法、先知啟示的扭曲。他要將猶太人從殖民政治壓迫(及衍生的仇恨和革命 想像)以及宗教規儀的雙重挾制下解放出來。 於是他所做的,乃是照著先知書上所預言地,將之紛紛成就。猶太人要知道耶穌與那些冒 牌彌賽亞有何不同,大可使用律法和先知書檢驗。 然而,耶穌被殺害,從人的面來看,背後完全就是一樁政治權謀。沒有什麼清白合理的司 法空間。 第一、若是要神蹟,耶穌已經公開行了許多神蹟奇事 約3:1-2 「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猶太人的官。這人夜裡來見耶穌、說、拉 比、我們知道你是由 神那裡來作師傅的.因為你所行的神蹟、若沒有 神同在、無人能 行。 約10:33 「你們縱然不信我,也當信這些神蹟,叫你們又知道,又明白,父在我裏面,我 也在父裏面。」 約11:45-7 「那些來看馬利亞的猶太人、見了耶穌所作的事、就多有信他的. 46 但其中 也有去見法利賽人的、將耶穌所作的事告訴他們。這人行好些神蹟,我們怎樣辦呢?若這 樣由着他,人人都要信他。」 猶太人是要求神蹟,然而就算有了神蹟,他們也沒有預備好相信。 可16:11 他們聽見耶穌活了、被馬利亞看見、卻是不信。 可16:13 他們就去告訴其餘的門徒.其餘的門徒、也是不信。 約4:48 耶穌就對他說、若不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 約6:36 只是我對你們說過、你們已經看見我、還是不信。 約12:37 在他們面前行了許多神蹟、他們還是不信他。 第二、猶太人對耶穌的審判,與耶穌在受審時的沈默無關 在大祭司該亞法面前,耶穌承認他是神的兒子,並且是要『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 上的雲降臨』者。大祭司就撕開自己的衣服說,『他說了僭妄的話,我們何必再用見證人 呢?說這僭妄話是該死的。』 他們的目的不是要證明一個事實,而是要找一個定罪的藉口。當耶穌說自己是神的兒子的 時候,猶太祭司並沒有興趣去驗證這個命題,無論是從希伯來聖經中找反駁,或是讓耶穌 當場展現異能。 這個人是否真是神的兒子,他們沒有興趣去問,他們唯一在意的是能否在猶太民眾及羅馬 巡撫面前,能夠合理地殺害耶穌。 第三、神蹟之不可為之處 太26:53-56 「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現在為我差遣十二營多天使來麼。 54 若是這樣、經上所說、事情必 須如此的話、怎麼應驗呢。 55 當時、耶穌對眾人說、你們帶著刀棒、出來拿我、如同拿 強盜麼.我天天坐在殿裡教訓人、你們並沒有拿我。 56 但這一切的事成就了、為要應驗 先知書上的話。當下、門徒都離開他逃走了。」 既然耶穌都能讓風和海聽他話了,看似,很多糾紛當下耶穌只要命令降下天火或是落雷就 能解決了。偏偏耶穌要搞得很複雜。似乎,耶和華這位上帝的性格,跟世人磨得愈久,就 變得愈不乾脆。 但總之,耶穌自從落在真正的壞人手中開始,就再也沒變過什麼花招了。被罵、被打、被 戲弄、被羞辱、被釘、被戳、被鞭打、被迫服苦搬重物、被迫禁食、被強盜譏笑,「就像 羔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 為什麼這麼做呢?像是史懷哲這一類的基督教人文主義者傾向認為此時耶穌氣數已盡。 簡單說,心理趨近崩潰或瘋狂,已經使不出什麼能力了。 但聖經中,卻說這是神計畫的一部份,要讓耶穌以受難走完人生最後的道路,以迎接復活 的救恩。 :   如果耶穌是神,他能夠預知未來,那他的所作所為、以及犧牲,就是一場自導自演 : 的戲,如果耶穌只是凡人,那他因為他的謊言而死,更是笑話。 這故事是否有鬧劇的性質呢?我認為有。原因一部份像您所說的。 C.S. Lewis在 Mere Christianity 中,分析對耶穌事件可能的三種理解:神子、騙子、 瘋子。大致就概括了長年以來圍繞著基督信仰的核心爭議。 耶穌若是理型上的全能全知神,甚至如不少早期希臘教父說的是無感動、無情感 (impassionate)的上帝化身,那這大費周章的人間歷險記就很狗血。 反之,耶穌如果是「人」,因其偉大情操被升格為「神」,如同樣屬早期教父所建立、並 在近代受新正統神學家Tillich所發揚的「嗣子論」(adoptionism),合理性就高多了。 然而,一旦在基督論上採納嗣子論,就不得不更動救恩論的內容,把因信稱義換為「榜樣 論」:耶穌基督是一個偉人、完人的表率,所以復活成神。我們藉由效法基督的榜樣,而 成為基督徒並得著復活的救恩。這個嗣子論並非無可取之處,但絕大多數想發展嗣子基督 論的人都處理不好它與保羅正統的衝突。 再等而下之的,就是採取耶穌只是一介癲狂先知的「非實在論」進路。把耶穌的神蹟「去 神話化」、復活理解為「象徵」、聖靈感動則是「腦部宗教荷爾蒙分泌旺盛所導致的一種 心理狀態」。近代主流的宗教學家都喜歡這種解釋方式,說宗教是一堆不實的謊言,卻是 那種讓人「有被救贖感」的幸福謊言。到這個地步,當然連自由派的基督徒都算不上了, 但至少他們能把基督教看做一種有偉大影響力的心靈哲學而給予高程度的尊重。 然而,咱們是否還少考慮一種可能性呢? 就是耶穌「又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 這大概是正統神學按照聖經啟示所塑造出來最無賴、且最源遠流長的基督徒觀點了。 按照迦克敦會議「神人二性」、「屬性相通」的立場,凡是你說耶穌是神,所以「自導自 演、虛偽」的地方,我們會告訴你「耶穌在這裡是虛己、取了僕人形象的一介血肉之軀」 ,凡是你說耶穌是人,怎麼「說了一堆不合身份的話,口出狂言、還對父母親的管教指點 江山」的等等地方,我們會告訴你「耶穌的身份是道成肉身的彌賽亞,是神降世為人」。 聽起來讓人無可奈何,然而更不幸的,按照 N.T. Wright、Larry Hurtado、J.D.G. Dunn 等一票基督教起源與早期歷史的研究者所見,這些觀念是耶穌復活後的第一批信徒就保有 的認定方式,而非後期無中生有所創造。 Lewis Ayres、Michel Barnes等則是另外一批可以從早期教父神學跟你證實這些事的天主 教神學家。 :   耶穌經歷了嚴苛的磨難,也經歷了死亡,但是他是神,一切都是他自己安排的計畫 : ,卻說這是為人類贖罪,這樣的犧牲不僅虛偽,也無法感動人。 我想,若您如同耶穌般有神力,在受難或許選擇展現泰山壓頂之勢的神蹟、震懾懷疑者, 或在被鞭打時運起金鐘罩神功護體,或從十字架上跳下,證明自己是不死之身、是神。 然而,這樣一位基督教的神,難道就不鬧劇了嗎,就不耍上帝之子的特權了嗎? 簡而言之,這樣子耶穌仍然可以啟示他就是「神」,只是關於這位神的性格、降世的目的 、對人的旨意等諸如此類的神學內容,勢必與我們本著聖經的信仰大不相同。 我們只能根據神所選擇採取的行動方式認識祂是誰。祂也必須用我們(或說任何一個時代 人)所能理解的方式告訴我們祂是誰,以及祂要我們做什麼。 在當代基督教要發展教義神學,是一項危如累卵的事工。原因就是這個兩千年的時空距離 。 一世紀最初的信徒不需要教義,因為他們真正地經歷了神的救恩。 今日的我們仍然需要這種經歷,但不透過教義的媒介卻已不可行。 於是使徒們用經歷寫成的語言,我們必須把它系統化為「救恩論」、「終末論」、「基督 論」之類的教義。只是其中確實有奧秘的部分,以致於要向人神蹟如何可能、神人二性如 何可能的教義,都不得不先預設一個主觀的信仰經歷,或先驗性的神學命題。 處理這些先驗性命題屬於「前神學」(pre-theological)的護教學範疇。 基本上必須指出,基於個體的差異和人的有限性,先驗命題在認識論上是無所不在的。 這類認識論議題我在其他地方談得很多,但在本篇我並沒有這個野心。 只願你能繼續保持著對基督信仰的好奇心,常常用帶著問號的標題來與大家討論。 無論是從宗教學的方式,或是從信仰的內蘊邏輯,抓一些神學家的論點來評論分析。 畢竟,整個基督信仰的核心,是「在基督裡,與神建立關係」,其知識理論體系根植於其 上。通曉這個知識體系對那些已經歷這份關係的信徒來說是次要的。如同我教會裡面只有 中學畢業的阿媽。當然,很多信徒對其所信之經歷講不出所以然、甚至亂解聖經,對信仰 和福音也是有害的,所以咱們必須歡迎無神論和懷疑論者的刺激。 我始終相信這些對話能在對彼此有造就的情況下展開。但對於求知者來講,對自己提問的 內容作愈多功課,能期待的回答品質就更高。即使不然,收穫最多的也還是自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4.15.68.176 ※ 編輯: breath35 來自: 24.15.68.176 (01/27 19:15)
fyao:nice reply 01/27 21:32
NewManKing:我阿罵只有國小畢業 但她經歷過 在醫生簽下死亡證明後 01/28 11:43
NewManKing:沒死 或許是當時醫療不先進也有關係 但她認為是神蹟 01/28 11:44
visorkk:長知識 02/06 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