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ristianit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kockroach (假先知假使徒)》之銘言: : ※ 引述《MathTurtle (恩典)》之銘言: : : 你可以質疑前提1的定義, : : 但攻擊前提1並不是在說這個論証循環, : : 就算你成功地指出「上帝是最完美的存有物」不是一個正確的定義, : : 這並不表示整個論証有循環。 : : 如同我前面講的, 這個論証按照原 po 所提供的版本, : : 你要攻擊它可以質疑前提1, 可以質疑前提2, 也可以質疑從1與2推論3是否valid, : : 但至少就這一個formulation而言, 這當中沒有循環的問題。 : 我不認為第一句就是「前提一」 : 事實上,第一句只是 a = 看不懂 "a=" 是什麼意思, "a" 是什麼? "=" 是什麼? 前提一是「上帝是最完美的存有物」, 不是 a= : 第二句是 b : 第三句是第一、二句的 rephrase,還是 a=b 不構成任 : 何 statement : 除非你認為任何三個名詞只要夠成 a=b, b=c, a=c 的句型,他在 : 形式上就是正確的,不是循環論證 : 那我認為你對循環論證的解釋太過寬鬆了 我完全看不懂你在寫什麼耶。 a, b, c 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你的等式又代表什麼意思? 還有你的 "a=" 在我看來不像是有意義的句子,到底是什麼意思? : : 這裡我看不懂, 不知道你能否解釋清楚一點。 : 我們可以假設完美是 p = perf(x) : 而上帝是最完美的存在物是 g = p : 在宣告 g = p 之前,你必須先宣告 p = perf(x) : 否則 p 和 g 都是未知變數的情況下,你的宣告只是 void = void : 這是一個無效敘述句 看不懂。 什麼叫「我們可以假設完美是 p = perf(x)」 什麼又叫「而上帝是最完美的存在物是 g = p」, 這似乎是你自己的版本的本體論論証。 你當然可以找到一個版本的本體論論証是循環論証, 這點我一點都不會反對。 但是你找到的這個版本並不是原po提供的版本, 原 po提供的版本是這一個論証: 1. 上帝是最完美的存有者 2. 存在的東西比不存在的東西還完美, 3. 因此, 上帝存在。 在這個版本裡面, 沒有出現 p=perf(x), 也沒有出現要宣告什麼東西, 它就是要從前提1與前提2推論出前提3來。 你若是要攻擊這個論証, 你可以攻擊前提1或是攻擊前提2, 或是質疑推論是否有效, 但這裡沒有循環的問題。 : : 當一個人說「上帝是完美存有物時」, 他不需要預設上帝存在, : : 也不需要預設完美存有物存在。 : 如果『當一個人說「上帝是完美存有物時」, 他不需要預設上帝存在』 : 請問他到底預設了什麼? : 他預設上帝很機車,講話 ggyy ,所以上帝是完美的嗎? : 你必須先證明當一個人說「上帝是完美存有物時」, 他不需要預設上帝存在, : 而不是拿來當討論的前提 之所以說他不需要預設上帝存在,是因為在這個論証當中, 一個人可以宣稱前提1, 否定前提2, 並否定結論, 換句話說, 一個人可以宣稱「上帝是完美的」 並宣稱「存在的東西不需要比不存在的東西來完美」 並宣稱「上帝不存在」, 上面這三個命題在邏輯上是相容的。 又或者, 一個人可以同時承認上帝是完美的, 卻不認為完美需要包含存在, 因而否定上帝的存在。 只要這樣子的想法在邏輯上是可能的, 就表示「上帝是完美的」不需要預設「上帝存在」。 : 「完美不需預設存在的必然性」是你的結論,把結論拿來當前提,這叫做循環論證。 「完美不需預設存在的必然性」不是我的結論, 也不是我的前提, 我只是要說明, 一個人如果認為完美不需預設存在的必然性, 那麼他可以同時承認上帝是完美的卻否認上帝存在, 這只是用來說明「上帝是完美的」與「上帝存在」如何相容的可能模型。 這模型不需要為真, 它只需要是邏輯上可能的就行。 : 也許你會說,存在是個中性的辭彙,和其他美好的、公平、正義、善良的屬性不同, : 所以當你說上帝是最完美的時,你可以不用預設上帝存在 : 如果是這樣,那麼你就不能有第二個命題「存在的完美比不存在的完美更完美」 : 因為你是在修改「完美」的定義,把原本已經定義好的 set 打開,加一個新的 : 成員進去,然後證明這個新的成員屬於該 set。 : 這個動作叫乞題,這還是循環論證! 這個動作並不叫「乞題」, 這個動作也沒有修改「完美」的定義, 它只是邏輯論証該做的事, 把有用到的前提都列出來。 拿一個簡單的三段論証為例: (1) 小明是中國人 (2) 中國人都會講中文 (3) 因此, 小明會講中文 我想很少有人會認為這個論証「乞題」, 而你可能認為宣稱小明是中國人就預設了小明會講中文, 然後我前面要說的, 是宣稱小明是中國人不需要預設小明會講中文, 因為一個人可以同時宣稱小明是中國人, 卻認為不是所有中國人都會講中文, 因而同時宣稱小明不會講中文。 換言之, 「小明是中國人」與「小明不會講中文」在邏輯上是相容的。 然後你似乎要說, 「中國人」的概念裡就包含了「會講中文」 (就好像「完美」的概念裡就包含了「存在」), 因此這個論証「乞題」。 但這麼一來似乎誤解了論証的意義, 「中國人」的概念裡就包含了「會講中文」在這裡是明顯地列為第二個前提, 而你可以透過否認它來拒絕結論(3)。 但你卻似乎要說, 這麼一來我修改了「中國人」的定義, 說我如果認為中國人不一定要會講中文, 那麼我就不能宣稱命題(2), 的確「中國人不一定要會講中文」與「中國人都會講中文」是不相容的, 但這並不表示當我使用(1)-(3)這個論証時, 我修改了「中國人」的定義。 事實上關於「中國人」一詞意義的蘊含寫在命題(2)裡, 但這命題卻是這個論証的前提之一, 如果不假設命題2, 是無法從(1)推出(3)的。 同樣地, 我前面要講的也只是, 如果不假設「存在的東西比不存在的東西完美」, 單單要從「上帝是完美的」這前提, 是推不出「上帝存在」, 而把「存在的東西比不存在的東西完美」列為前提, 正好是這個論証寫成這個形式的目的。 這裡並沒有循環論証的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6.27.186.91 ※ 編輯: MathTurtle 來自: 86.27.186.91 (06/05 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