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ristianit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聖經》認為這是人類有了分別善惡之心(真要深入擴張解釋的話 ,美醜、大小、成敗、動靜、長短、壽夭、貧富、貴賤、智愚等等好惡 區別的相對概念),這都是源自於亞當、夏娃人類始祖就有的原罪。 如果用佛教唯識學的觀點來說,當起了分別心後,就會生起煩惱了 。 因此東方宗教強調不起分別心,這便是入道的基礎了。 而基督宗教認為原罪的問題,只能靠耶穌來救贖~~ -- -----------------------------8<------------------------------- 以下內容摘自下列文章: 陳世賢:《成實論》 之認識理論研究 從「色」、「識」、「想」、「受」到「行」的一系列心理過程, 《成實論》是這樣講述的: 五陰者,眼色為色陰,依此生識;能取前色,是名識陰;即時心生 男女怨親等想,名為想陰;若分別知怨親中人生三種受,是名受陰;是 三受中生三種煩惱,是名行陰。以此事起受身因緣,名五受陰。 由上述可知,「識」仍停留在純粹的認知活動階段上,從「想」開 始,則滲入主觀的好惡分別,激發歡喜、憂慮或中性的感受,隨之以意 志的願求而生起貪著、瞋恚、愚癡等煩惱。這是未經修持之凡夫的完整 心路歷程。認識後續的心理活動,是不斷地向煩惱驅進。《成實論》此 處非常明確的把煩惱與行陰聯繫起來,煩惱可說是人生苦迫的原因。凡 夫的認識活動,就《成實論》看來,實是轉向苦因的楔引。 -----------------------------8<------------------------------- -------------------------8<------------------------------ 以下摘自《中華仙學養生全書》(上)第415頁: 第二十四章 中字直指 《道德經》云:「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識得這中,即是聖賢仙 佛種子。否則修道無地,一舉足而即落魔坑。中者何?玄關是也。《參 同》云:「運移不失中」,「浮遊守規中」,皆指此也。陶仙云,「中 非四維上下之中,儒曰喜、怒、哀、樂之未發;道曰念頭不動處為玄牝 ;釋曰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那個是本來面目,乃是真中也。「 中境妙自養己凝神,入室還丹,以至脫胎神化,無不在是。故初入道者 ,即要識得這中,乃有登進之路。在著文始天尊問道於太上曰:「修身 至要,載在何章?」太上曰:「在於深根固蒂,守中抱一而已。」…… --------------------------8<------------------------------ 以上內容摘自李涵虛:《道竅談》 這篇強調守中的重要性,這「中」指的是「喜怒哀樂之未發」(儒 家《中庸》的說法)、指的是「念頭不動處為玄牝」(道家的說法)、 指的是「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那個是本來面目」(記得是佛教 禪宗的《六祖壇經》的說法)。 最後這篇提到初學者要了解這個要訣,因為從開始修道到成道的過 程裡,幾乎與這篇說的要訣都是有關聯性的。 ※ 編輯: ilanese 來自: 36.230.54.45 (03/24 19:29)
springxx:聖經跟佛教差太多了 03/24 20:08
springxx:所謂分別心 根本是依樣畫葫蘆 拗出來的東西 03/24 20:09
XSZX:請提出證據證明佛教的分別心是有依到誰的樣畫出的葫蘆.... 03/24 20:11
XSZX:否則我只能認定你指責佛教依樣畫葫蘆的說法又是一次「魔戒抄 03/24 20:16
XSZX:襲天堂事件」.... 03/24 20:16
springxx:有些是可以解釋的 不是看到什麼就是什麼 03/24 20:33
springxx:看到有分別 就創個叫分別心 03/24 20:55
uka123ily:看誰先發生的不就得了 03/24 22:37
XSZX:證據呢?提不出證據就不要顧左右而言其他... 03/25 15:06
XSZX:不,除了誰發生在前之外,你還必須證明後出現者在提出前有接 03/25 15:07
XSZX:觸過前者的理論,要抄襲總得接觸過原作吧! 03/25 15:08
piggy826:反正是惡是抄襲,都是春x說的算 03/25 16:43
uka123ily:春X僭越了 03/25 16:48
上述內容是腦補,但腦補出來的東西也要得有本事讓其他人認同啊! XD ※ 編輯: ilanese 來自: 111.249.250.37 (03/25 19:09)
piggy826:就是要言之有物呀 03/25 21:22
sneak: 聖經跟佛教差太多了 https://muxiv.com 11/09 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