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ristianit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richtersodom (海因里希)》之銘言: : : 了解 : : 你原文的問題是「上帝為什麼要無緣無故的打擊一個人?」 : : 經文中,顯然上帝毀滅約伯(假設天火是上帝降的好了)是有原因的(撒但的挑戰), : : 但對約伯而言確實是「無緣無故」,因為不是他自己造成的苦難。 : 嗯……我想提出反證, : 但不知道會不會陷入咬文嚼字。 : 其實有時候我不太清楚關於《聖經》怎麼理解的原因是, : 以前有教友跟我傳教時, : 他們告訴我:「《聖經》是上帝的話語,是絕對正確的。」 : 可是當我遇到其他的教友時, : 發覺有時候對於某些經文他們又不是那麼認同。 : 這個認同與不認同之間,其實我不太清楚怎麼拿捏。 : 也就是,什麼樣的文字是應該確信的, : 什麼樣的文字則可以稍微打馬虎眼。 如何理解《聖經》對基督徒確實是一個困難而嚴肅的問題。 我認為你這一段所問的問題,可以細分成兩個: 1. 如何看待聖經的形成? 2. 如何詮釋聖經? 而第一個問題會影響第二個。 一般而言,基督信仰的信徒對聖經形成的看法,可以粗分成四種: (1) 《聖經》是上帝的話語,根據上帝逐字逐句的默示而寫出, 作者只負責抄寫; (2) 《聖經》是上帝的話語,根據上帝逐字逐句的默示而寫出, 但作者能保有自己使用字詞與文章的風格; (3) 《聖經》是上帝的話語,根據上帝意念上的默示而寫出, 作者有可能在歷史上或細節上犯一些錯誤; (4) 《聖經》整體而言是對上帝或其話語的見證,但有時直接包含上帝的話語。 大部分都介於這四種之間, 大概我們很難用其中一種一統江湖。 因此,文字的認同與不認同之間, 沒有辦法很明確,得先看詮釋的人是甚麼立場, 基要派會堅持(1),新正統派認為是(4),其他多是介於(2)與(3), 當然非信徒不在此範圍內。 不過以大方向來看,聖經不同經卷的文學風格卻提供我們很好的詮釋脈絡, 因為不同文體間有不同的詮釋方式, 就像一般人會了解一首詩當中有許多描述意境的方式, 以及比喻、象徵性和情感性的表達; 一般人也不會把啟示錄(天啟文學)的大紅龍當成真的有一隻怪物在空中飛。 如果我們忽略此節,就會像是拿莎士比亞或唐詩當三民主義讀。 同樣的,前面也有板友提到,《約伯記》屬於智慧文學, 本身又用故事性的詩體寫成,因此其故事的真實性確實有討論空間, 而智慧文學當然也會有其著重的主題,相對的在次要的枝節部分就不會交代得如此清楚。 例如你所提到約伯的兒女、那一大堆中間死掉的人。 : 您提到,上帝毀滅約伯是「有原因的」。 : 的確,從上帝因為撒但的挑戰而將約伯交到撒但的手上這一點, : 看起來確實是有原因的。 : 但是我所謂的「無緣無故」「無端」或是「無故」, : 並不是對約伯而言, : 而是上帝自己說的。 : 而且上帝也不是對約伯說:「對你來說,確實是無緣無故……」之類的, : 而是坦承自己的所作所為是「無端」的。 是的,但這句話是上帝對撒但所說:「...你雖激動我攻擊他,無故地毀滅他,...」 (原文直譯是「...並且煽動我無緣無故的吞吃他...」) 我個人認為, 「...無故地毀滅他」是「你雖激動我...」之下去做的事情, 因此在語意上此處的「無故地」是指「並非約伯的緣故」, 而不是「我閒來無事就毀滅他」。 : 在其他板友的解釋中,包含薩德先生在內的幾位, : 提到《約伯記》比較是古人的文學創作, : 而非神的話語。 : 若是如此,那比較值得討論的就是, : 在《約伯記》的作者心中所認為的上帝, : 是會無緣無故將災禍到人的頭上。 : 而《聖經》將其收錄,也就認為這樣的觀點是符合《聖經》的觀點。 : (但這些是比較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思考) 這一段的相關解釋上面已提過。 補充的一點是,根據前面的解釋, 文學創作的角度不一定跟《聖經》是否是上帝的話語相衝突。 : 有的板友則解釋,上帝不存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概念。 : 也就是義人一樣有可能招致災禍。 : 如果是這樣的概念,那當然《約伯記》就完全沒有不理解的問題。 : 只要明白,在《約伯記》創作的年代, : 對於上帝的信仰是否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樣的概念。 : 行善事一樣可能會有惡報。 我認為用「不存在」太過頭, 我一樣會持「苦難的來源有許多種」的觀點,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唯一解(咦?), 約伯的三友說的內容不全對也不全錯, 但更大的錯誤在於他們把這些認定為唯一的情況並且套用在不符合的人身上。 : 還有的板友的解釋則強調上帝有愛,並且最後加倍給了約伯賞賜。 : 但這樣的論點似乎有一點難以自圓其說, : 又或者是我比較愚鈍,不太能理解先降災禍再給予加倍恩賜是一種愛的表現。 : 特別是這些災禍是降在一個連上帝的認可的義人頭上。 別說你了,我也不大能認同這樣的觀點, 我覺得這不大像是《約伯記》要談論的主題, 真要說的話,我覺得加倍的賞賜詮釋成安慰比較容易接受, 但要以此頌讚上帝的愛.....ˊ_>ˋ : 有的朋友則回答(我自己請教一些信教的朋友), : 你覺得上帝比較偉大還是人比較偉大? : 你憑什麼去評論神?思考神應該怎麼做? : 如果這樣說的話, : 似乎意指對於《聖經》所記載的我應該如文本所述的去接受, : 而不應該去做任何思考。 我個人覺得, 基督信仰的上帝獨特的使用各種不同的文體來啟示這個信仰, 而且很大的一部分不是用教條,而是敘事體(或比較廣義的「故事」), 這樣的啟示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體會、感覺, 也間接闡述出真理的豐富性、活潑性與多元面貌,(這裡比較主觀) 不思考,就太可惜了。 : 因為關於同一文本所產生的分歧非常巨大, : 所以其實我還在思考應該要怎麼去理解, : 哪一個想法才比較能貼近文本的概念, : 又比較能去表達,現在教徒對於《約伯記》的理解。 分歧巨大是事實,大概只能在大方向上有一致性,細部的詮釋空間很大, 真的要理解的比較深入,恐怕要做點功課,去看一些相關註釋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24.1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