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ivi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315/2/2o2cx.html : 聯合新聞網 記者朱婉寧/台北報導 : 高鐵雲林段地層下陷嚴重,行政院評估,十年內高鐵恐怕不安全,屆時不 : 是需要大幅強化土木結構,就是必須降低高鐵行車速度、減少發車班表,高鐵 : 可能成為「慢鐵」。 43~ 去年找得相關的新聞兩則 從高鐵看國土「淪陷」 聯合報 2010/04/03 http://www.howone.com.tw/railway/news.php?uid=18&id=13465 為減緩高鐵雲林段沉陷問題,經濟部水利署要求地方封井,引致雲縣府高聲反嗆。台灣西 部沿海長期地層下陷問題,在高鐵動工前就是老問題,高鐵雲林段下陷,不過是中央及地 方長期漠視水資源運用的結果。若政府以為用「封井」就能擋住地層下陷,這種鋸箭法不 但治不了本,恐怕連「標」都治不了。 雲林高鐵沿線有一萬多口井,先不論封井是否可行,重點是,即使把雲林所有的井都封起 來,對於阻擋高鐵地層下陷也只是杯水車薪。因為,真正用水用得兇的,是工業與民生用 水。 雲林地區一直沒有水庫,長期面臨缺水問題;但政府過去幾年仍核准了幾項重大開發案, 包括耗能耗水的石化業跟面板業在內。即使未來湖山水庫完工,是否足以支應都還是大問 題。 政府基於整體經濟發展,若認為這些重度耗水耗能的產業必須存在,就須設法就用水「開 源」。包括在符合環保的原則下,如何更有效地運用地表水,而不能抱著鴕鳥心態認為「 撐過去」就好,任令抽取地下水。 除了工業用水,這幾年來,地方有沒有針對民生用水的節約做過什麼努力?縣府在進行區 域性土地開發利用,有無考量過水資源有限的問題?對於抽用地下水的養殖業又有什麼態 度? 其實值得「慶幸」的是,因為高鐵已變成台灣地層下陷的「指標建築」,因為這涉及幾百 甚至幾千條人命的公共安全,大家才會注意到台灣地層下陷的嚴重性,而不致像「溫水煮 青蛙」一樣,直到問題嚴重到無可挽回或爆發才知道。 政府為了國土保安,每年編列龐大的國防預算添購武器,對西部沿海國土「淪陷」問題卻 毫無知覺。難道真要等出了人命或高鐵被迫停駛了,政府才要從沙堆裡探出頭來嗎? 第二則新聞 是讀者投書 雲林封井?且慢! 自由時報 2010/04/06 柯海生 (作者為亞洲開發銀行退休正工程師,曾任雲林水利會總工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6/today-o4.htm 最近水利署要求雲林縣政府,把一千多口違法的農用水井封井,以防止高鐵雲林線土庫區 段橋墩基座下陷,而引起的安全疑慮。高鐵局和水利署都認為:橋墩基座下陷,是這些違 法的農用水井超抽地下水,引起地層下陷而招惹的禍;一旦封井,就可以杜絕後患。其實 高鐵經過之元長、土庫、虎尾、二崙各鄉鎮沿線,都有地層下陷的現象,且下陷的速率已 有逐漸減緩的趨勢,而下陷量都相當接近,為何唯獨在土庫區段發現較大幅度的橋墩基座 下陷?相關單位理應先查明這原因後,再對症下藥。要不然,等封了井,而橋墩基座下陷 繼續惡化時,不但失信於民,亦使任何補救措施都會更加困難。 從土壤力學觀點分析,超抽地下水引起的地層下陷,因而招致的橋墩基座下陷,如果各區 地層結構都很相近的話,各橋墩的下陷量,應近於一致。同時,橋墩基座與地層都不應有 相對的位移現象。為何土庫區段橋墩基座下陷會特別嚴重呢?除非這段地層結構與其他區 段有明顯的差異,例如:在基座下的摩擦樁群,縱向範圍內有比其他區段較厚的黏土層, 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通車振動,使與摩擦樁群接觸的黏土層比較容易發生較大的空隙壓( Pore pressure),進而降低這段黏土層的摩擦係數,減少這群摩擦樁,對高鐵行駛時引 發衝擊的支撐力,結果使整個橋墩基座和摩擦樁群一起下陷。如果土庫區段橋墩基座下陷 就是這種原因所引起的話,封一千多口違法的農用水井而言,對防止土庫區段橋墩基座下 陷,效果極微。 因此建議高鐵局和水利署先查明雲林線土庫區段橋墩基座下陷確實原因後,對症下藥,屆 時再談封井不遲。要查明上述原因,只要高鐵局和水利署合作,應可在短時間內完成。未 查明前,建議先降低這段高鐵行駛速度,以策安全。 如果分析結果,無法以封井解決橋墩基座下陷的話,此現象表示:這區段打下的摩擦樁長 度不足,解決方法就變得更加複雜。但是終有補救的方法,不過只有高鐵局才有充分的資 料和能力研擬補救的方案。 這兩則新聞 可以拿出來討論看看 我還記得當初我地下水的教授在上課時,吐嘈森林系的學者去植樹可以防範下限根本 不可能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70.22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