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onfucian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待財有道                      —德育古鑑「交財類」學習引言                                   編輯室整理   金錢是人與人互相往來時,一份物品上交換的憑據。所以,它一定會牽涉到人與人之 間的往來。而在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視的有兩樣東西,其中一個是身體,另一個就是金錢。 因此金錢一定要有正當的「取」跟「用」,正當的取用叫作「義」,不正當的則為「不義 之財」。   透過錢財的往來,可以創造人跟人之間良性的互動,累積很多善良的行為;反過來也 可能創造出很多傷害別人的行為。每個人都有一顆貪愛自己的心,貪愛自己的身體和身體 以外的物品,而可以拿來買賣物品的就是金錢。所以每個人難免對金錢都有貪愛之心,一 旦為了貪愛金錢,無視他人所需,往往造就一些不善的行為。從這些交財類的內容,可以 看出個人不同的生命準繩,為人處世的基準。   世界上的人活了一輩子,幾乎都是為了錢財在努力,因為活著而沒有錢是行不通的。 那到底錢是罪惡的還是有益的呢?這很難說,必須看以什麼心態來用這份錢,不過在我們 還沒有修行、調伏身心以前,被金錢所害的機會是蠻大的。因為執取金錢,就會生長出貪 心,而貪心一來,為了保護自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別人的權益,甚至傷害別人的生 命,做出很多恐怖的事情。   唐代有位龐蘊居士,家境非常富裕,當時他運了一車一車的錢,丟到海裡去。他說: 「因為有了錢以後,卻被它惹得團團轉,因此使我變成煩惱的人,就是這些東西害死了我 ,也害慘了人類的一生!」所以他把錢扔到海裡,用來喚醒大家,不要被金錢所綁,否則 會永遠動彈不得。   但是,從更廣大的角度來看,金錢用在恰當的地方,確實是可以幫助很多的人,就這 個部分來看,有錢倒是好事情。而能善用金錢的人,是可以從人與人的一來一往之間,創 造生命的交流,為人類做許多有意義的事,造福人群。   例如福智文教基金會的盧總幹事,以前玩股票,意外賺了很多錢,而當錢累積太多時 ,帶給他的意義,只是帳面的數字。他不知道該怎麼花用,後來就天天去吃大餐,到處吃 遍了,卻不覺有什麼味道。然後到世界各地去旅行,最後又發現,其實每個地方都大同小 異,差不了太多。接著他開始買珠寶,因怕被偷,統統放進銀行保險箱,偶爾才去清點, 漸漸也感覺到毫無意義。朋友建議說:「有錢人是要有品味的,玩點藝術品吧!」於是, 他就改買名畫。就這樣往物質不斷追求、更新,但心靈依舊空虛,完全沒有辦法發揮金錢 的效應。   直到學佛以後,把以前買的東西,再一樣一樣賣出去,換成金錢來參與基金會,做利 益大眾的事,這時才感到心裡面真的很安頓。總幹事恍然大悟,原來金錢的好與壞,實際 上是在於心靈的差別。他終於體會到孟子說的「與民同樂」的喜悅,如果能用金錢換來心 靈的提升,那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不過,現在了解這個道理的人並不多,一般人往往根據你的穿著打扮,來衡量你有沒 有錢,於是大家拚命在外表上比來比去。有一份報導指出:去年臺灣年輕人換手機的比率 是五個月換一次。只要有新的廣告出現,馬上就被吸引住,永遠也沒有滿足的時候。   再看看我們活了一輩子,都是想離苦得樂,可是偏又走錯了方向,認為獲得較多的物 質可以換來更多快樂,減少物質就會痛苦,所以就在金錢上與人斤斤計較,不管任何事、 任何物、任何人(包括父母、兄弟、夫妻、子女)都在不斷的劃分,不停的切割,切到最 後就只剩下一個孤寂又自私的自我。而這樣的人生會過得快樂嗎?這的確是需要我們好好 深思細想啊! 已獲得同意轉載 http://bwmc.org.tw/Tfr/tfr_30/tfr-30-03.htm --     我們愈關心別人就愈不擔心自己。     我們愈不擔心自己,我們痛苦的感受就會較不強烈。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209.84 ※ 編輯: Jack0 來自: 218.168.209.84 (12/18 17:39)
Irence:這篇不錯,推一個^^ 140.112.244.77 12/19
Jack0:) 218.168.215.166 12/19
wbson:推 140.112.250.45 12/19
endor:恩,有道理 218.166.164.224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