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onfucian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SteveYoung說的沒錯,我引的資料確實不夠精確,所以也有懷疑。 據孟子言,則他與梁惠王的對話中,既強調義的必要,當然也有義的「好處」之論; 那麼這個「義」,也可能只是淪為追求「利」的工具或手段了。(義的「好處」便是利) 畢竟「強兵富國」乃是時各國君王追求的目的。 我比較想知道的,是「即便」是以「利」為出發點地追求「義」, 這種「義」,如何能與單純談「利」有所區別? 豈不容易淪為為「義」而「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文時間過近。您引勞思光的那段話已解決我的疑惑(提供了線索)。 非常謝謝。 ※ 引述《SteveYoung (史提夫樣)》之銘言: : : SteveYoung已經說了重點了。 : : 我找的資料,顯然以《論語》為論述對象,但是否能代表整個儒家呢? : 答案是: : 看您怎麼判斷與孔子觀點不同的人是不是儒家 : 「重義輕利,但並不排斥利」與「儒家把『利』作了『公利』和『私利』的劃分」 : 用在《論語》則可以,《孟子》與《荀子》則有待商榷。 : 孟子答梁惠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 請注意「何必」這個辭彙,是個很強的立場表示。 : 這點在一下篇我會再詳細說明一下我的詮釋。 : 簡單說,孟子如果不排斥「利」,或者認為有「公利」的話, : 則他這段回答會很難解。 : : 儒家把公利放在第一位。對私利,主張一要符合道德規範,二要節制。 : : 當二者發生衝突時,要「捨身取義」。 : 這段話該如何解釋? : 我的看法是:如果「公利=義」這個式子是正確的 : 則更可以證明 : 義與利是兩分的(因為捨身也要取義,然身之不存,又何需求利?) : 對於兩分或利義之辨 : 應該可以看成,如果兩者衝突的時候,該如何取捨, : 這點很重要, : 說孟子不重視利,並不是說他不承認有利, : 事實上他知道人生中很多決定都與利有關係, : 但是這點並不能構成凡事都應該追求利, : 相反的,應該要以「義」的觀念來弭補。 : 講的或許不甚清楚, : 望各位先進不吝賜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1.143.62 ※ 編輯: pitterson 來自: 61.31.143.62 (01/19 14:20) ※ 編輯: pitterson 來自: 61.31.143.62 (01/19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