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onfucian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已徵求原作者同意 ※ [本文轉錄自 ckr 信箱] 作者: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標題: 孔德成先生逝世有感 時間: Fri Oct 31 07:02:39 2008 作者: youtien (大叮噹) 看板: Youtien 標題: 我心目中的孔德成先生 時間: Tue Oct 28 23:10:58 2008   衍聖公孔德成先生去世了。下午看到這則新聞,一時有些驚訝;當然,沒有 到常見的「轟的一聲,腦海一片空白」,因為我畢竟沒上過老先生的課,和他不 熟吧。我也以為這對我心情不會有太大影響的。   只是,看了一些網上與八卦板的推文回應──那許多冷漠與根本不想去知道 些什麼的反感,似乎全然無感於孔門「人道」關懷的風涼,以及只佔少數的正面 肯定與紀念──我便逐漸悲傷起來。   這不是慨嘆什麼哲人其萎、人心不古,我早已明白並接受這些現實;雖然, 當現實再度印證那種種不樂觀的認知時,我還是會難過的。我也知道失落啊,喊 口號或呼籲什麼的都沒意義,最實際的做法就是順應本心,做好自己──我很明 白這個平常而終極的正確道理。   只是,當一顆明星放出了他最後的光芒時,我們往往便要再一次認知到,自 己做得還多麼不夠。而且我儘管嚮往,卻也知道自己永遠不可能成就那樣的人格 與風範──因為根本不具有那樣堅強、豐滿的願力與道心。   和室友講了這消息,他隨意問了幾句關於衍聖公爵位的事,還在打《三國志 11》。到對門找古代史、國學社的慕容浩,聊了一會有關夙昔典型的感觸。他在 人大時,也遇過一位從四川來的老教授,可以說是宿儒那樣的大家;老教授來半 年就去世了,他們文學社編印了幾千份紀念專刊,最後被校長一棒槍斃,胎死腹 中,原因是那位老教授不是人大這一系出來的。   下午六點了。走出宿舍,清冷的秋天,入夜,一時還不想吃東西。走在路上 ,我忽然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我從來沒有那麼強烈地感覺,覺得自己是孔子門徒 。   孔德成先生,我只在大四時在文學院見過兩三次,都是週二下午,他例常的 三禮課程。我是修別的課(左傳乙上)的,就是下課時在大廳看到,一輛黑轎車 駛來,學長將孔先生攙扶下車,進門,一步步扶上二樓教室。孔先生進大門時, 我就虔敬地向他鞠躬,表達我對他的學問堅持及其身份象徵的敬愛。   都說孔先生高大──孔家後代身材多半高大,都那麼多代了,還是這樣,真 有些不可思議──然而八十多歲的孔德成先生也未免駝了些身形,顫巍巍地,一 步一步走進文學院,那麼緩慢。老年人如此承載著歲月的重量,並不希罕;然而 我知道他是孔先生,我知道他承載的不只是八十多年,而是兩千多年的春秋。這 想像或許浪漫了些,但它是事實。多少人就是這麼想的。   除了這兩三面,以及敦化南路二段168號北平同慶樓孔先生手書「蓴鱸味永 」一幅篆字之外,其餘的印象,就全數得於老一輩及老兩輩學者、文人,或者幾 位還有上他課的學長姐的記述了。所以我對他認識也不多,可見到時我還是由衷 地向他鞠躬。前面說敬愛,不是虛的;我讀過《論語》,受用無窮,我在其中認 識了一個真正可敬可愛的人文典範,他啟發了無數後人,學習他的仁心與智慧, 成就了自己,乃至大我。是儒道釋三家思想,讓我走過了曾經的輕狂、傲慢與偏 激,讓我得以明白、校正種種弊病,讓我在二十出頭的年歲,就修習到了以沖正 平和之心看待事物的道理。近年我的心神較多地放到了道家的超然、齊物與佛家 的哲學,但我的起點與歸依,畢竟還是儒家所關懷的人間。   「近代史上,又一顆明星熄滅了。」我這麼說。我是不該失落,雖然不免悵 惘於還有誰能接續這個風範──我很明白時代已經不同,我們也不必強催自己去 繼承那全套的什麼精神,只要保持好自己受用領會到的部份,活出新的樣子就好 。但還是那句話:我畢竟沒有那樣醇厚的情感,那樣深流的淵源,那樣堅定的道 心。   衍聖公是象徵,孔子後人傑不傑出並不重要,孔門弟子自有千千萬;七十七 代孔家,又有幾個是真對學問世道有重要貢獻的?也不多吧,但這不重要。孔德 成先生應當已算傑出而有大貢獻,活出了他的樣子,可以無愧了。該反省的是我 們,我們應該更用心去活出好樣的。   明星最後的光芒,可以照見我們的黯淡、輕飄與稀薄。今天,我是這樣感受 到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11.99.222.55 ※ 編輯: ckr 來自: 164.107.89.76 (10/31 07:04)
toshiko:衍聖公 這種封建時代的玩意 早該被丟到歷史的垃圾桶了 11/08 20:33
weijing:請樓上論證「封建時代玩意兒」跟「該被丟掉」的必然性。 11/09 23:51
cutetaipei:看來閣下真不懂歷史 11/24 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