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onfucian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君不見,國文課本收入儒家文化後,到底對於學生的影響, 選文都選了哪些呢,光說論語就好,不過就是學生的共筆罷了, 這種東西法學院多到一個爆炸,且裡頭有很多是因應不同人說的不同文字, 柏楊或許偏激,李宗吾或許太過刻意,魯迅對中國文化的批判呢? 我這麼說吧,儒家最要不得的三項思想: 其一,唯我獨尊,其他不過是末流,至於我說的蠻、夷等,你去翻論語吧! 其二,缺少個人尊重,每每提出家庭、社會與國家,那麼人民基本權利呢?    民主國家中的最基本的客觀、平等與互相尊重呢? 其三,四書五經基本教育為何?反不如法家、道家與墨家之流 我這麼說吧,「托古改制」就是儒家的思想, 後代創造科舉,後學建立理學以及彙編四書說到底也是統一思想而已, 任何外來東西一碰到中國文化整個變了樣,倘若真要說那是人們自己問題時, 不如好好去想一下,到底選文都選了個什麼鳥,老師都怎麼教,考試都怎麼考? 我意思是,選文、教法與考法把對於中國文化的東西都失了討論, 很多事被當作「理所當然」,有更多古代經典陳述的是沒有任何依據的, 我說很多很偏激的話,有些被人說過了,但有些卻被人忽略了, 孟子有很多政治哲學的話,有很多經濟學的話,當然有更多倫理的思考等, 但是這些就一定是「真理」嗎,或者是一種「普遍價值」呢? 尊師重道是教育學生的,但為何老師們從來沒有所謂的「傳道授業解惑」呢? 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對朋友稱信,對長輩敬愛,這是不斷教育學生的, 但是否告訴了父母要扶養小孩,父母與長輩要尊重小孩呢? 儒家很多犧牲自己而成全社會的,也因此在台灣有很多事是不公不義的, 現在竟然又要將這些文化拿出來教育,而非討論嗎? 高中生沒有思考能力,所以就不用教育他們思考嗎?不用教育他們懷疑嗎? 儒家就不過也是個「學者之言」而已,就如基督教「不過是個宗教」罷了, 我所質疑的是,儒家到底是不是唯一價值,為何要重搬這樣的東西到課本呢? 大家知不知道刑法第272條與第280條的規定是什麼呢? 當時說要廢最後卻不廢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國高中生的叛逆心很重,反社會傾向也很嚴重,但不代表灌輸儒家思想就能改善, 經典要讀,但何謂經典?儒家堪稱經典,那麼其他諸子與史書,算不算經典? 簡言之,中國傳統文化早就已經垂垂老矣,這不是那些柏楊之流少數所能撼動的, 而是當時時代潮流與他們所面臨的社會,中西方文明衝擊時當下高下立判, 中國的讀書人理性思維能力本來就比西方讀書人低,或許比西方有更多人文關懷, 但卻期待太多給當局了,也對上位者或權威者太過信賴了, 沒錯,我非中文系或哲學系,我說的話都是渣渣而已,比不上錢穆等人, 然而要知道,並非錢穆或知名學者說的才是對的,重要的是一般人怎麼認為? maybe,對q大而言, 我就只是個讀沒多少中國文化的東西就來說嘴,來這裡侵門踏戶, 要知道柏楊也好,李宗吾也好,這些人為何不去看儒家思想的東西? 因為他們發覺,現實的儒家與書上的儒家,是兩碼子不同的東西, 書上說的再怎麼好,再怎麼符合當時,但用在現在你能舉幾個儒家能用的東西呢? 好啦,光是論語你覺得能用幾篇? 在西方要教育學生一個學派的思想,從讀一本書開始, 台灣則從「建立教條」開始,然後開始拿「教鞭」,忽略「個人」! 中國人除了那個「拔一毛有利天下而不為」的學者外,儒家重視個人發展嗎? 除了強調定法、定份的法家外,儒家重視建立「符合當代」的制度嗎? 墨家說兼愛、說非攻,但是儒家卻認為愛有親疏遠近之別,又是符合現代公民社會嗎?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說明一件事,別把儒家想的這麼「偉大」,這麼「神聖不可侵犯」, 不要說我偏見,學理工科的人最長說的一句的是,學什麼狗屁子曰? 到底是誰毒害誰呢? 柏楊、李宗吾與魯迅等看的中國文化黑暗面,難道不是事實? 柏陽說中國人的文化骨子裡,李宗吾說作官心態與黑暗,魯迅談的中國人的人性, 這些都是他們刻意扭曲的,通通不是社會中可以看見的嗎? 柏楊說,中國人稱讚中國文化的話已經說了太多了,就少了反省與質疑, 李宗吾說,厚黑學是做官弄權的全部心法,中國人讀書為做官,作官為貪污, 魯迅說的是,中國人對於面對困難或不公義的事裝聾作啞,對神主牌盲目崇拜, 換言之,他們說的是中華文化的黑暗面,而不去強調其光明面, 這是為何呢?當台灣人到外國去住多少人會認為寧可留在台灣呢? 民主要求的是反抗壓迫,自由與平等要求的是人人生而平等,互相尊重, 最後,做個總結:別把太多事當作理所當然,也不要故意將「經典」文意改好... -- 批判而又實證的功能:發現原理以解釋和預測經濟事體 批判而又規範的功能:藉科學研究所得,應用於經濟政策之上 意識型態批判的功能:判別事實與價值,防阻學術為政府所濫用 吾將永遠謹遵學習人文社會科學的職業道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218.35.171 我先說明與補充一下好了,免得又說我只是進來罵而已= =...雖然看起來很像... 西方除了聖經不要沾(意思是那是神學範圍,非哲學或科學), 所謂的「經典」是可以不斷去讀的,而非「唯一」真理, 也因此,「國富論」、「資本論」、「一般理論」雖然是經濟學的三大經典, 但是後代批評者與修正者甚多,而這些修正者又有其他批評者,並不斷的討論, 「經典」之所以經典是因為他們能發人省思,而非「教條」, 他們是「討論」而不是「教育」,也因此從思考上去辨別是非 儒家應該也是這樣的一個「經典」,而非「聖經」或「可蘭經」, 佛教傳入中國後已經被修改很多了,有更多被加入了一些儒道思想, 所以我說「外來思想傳入中國都改變了」,幾乎無法刺激「理性思考」, 之所以我說儒家把其他學問駁斥成末流,那是統治者手段, 我這麼說好了,儒家既「勸告」統治者合法,也有為統治者合法性「包裝」的功能, 儒家眾多經典中,詩經是很好的,可惜選的不多,書經沒多少人看懂, 禮記脫離現代太久了,易經更被拿來當作巫卜之學(其本質也是如此), 論語或四書哪裡堪稱「經典」,難道就朱熹或錢穆一句話嗎? 台灣的學生是好的,因為各種書籍我們都能看的到,也沒有宗教束縛, 儒家文化對於台灣的影響也僅限於教育層面或民俗層面, 並非拿來當作公民社會的「唯一準繩」,所以可以做出許多討論... 我只是來這裡認真的問這裡支持儒家思想的各位: 你們如何讓儒家所謂的經典,能夠真正的適應現代人的思維呢? 而非僅在文化基本教材或國文課本中,或在學術上才有討論! 儒家之所以被人誤會,絕對不是沒有原因,文字與現實的落差是學生反對的重點, 當老師在講台上冠冕堂皇的教育學生一些儒家經典中的思想時,有沒有真正身體力行呢? 我生的年代是很尷尬的,國小在士林,小五後轉到宜蘭, 剛好是國編版最後一屆,卻也剛好在高中遇到一綱多本的教育與考試, 曾經好一陣子喜歡國文課,如今卻是恨國文課,僵化了許多非國文系的思維, 我同學在考指考時,要寫一篇以「專家」為題的作文, 然而,我同學開頭就是「專家不過就是訓練有素的狗」一句而被打低分, 原因是欠缺正向的立意,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爭議!作文要考的應是什麼呢? 討論「人與人之間相處」時,到底該如何討論,只能一家言嗎? 我之所以反對儒家,因為儒家從古至今,僵化中國的讀書人的思維太多了, 倘若拿來當作是進入中華文化殿堂的一把鑰匙,我認為這是應該被教育的, 但如果把這些思想或「經典」拿來教育人民,變成教條, 最後就是和西方格格不入!也無法有效對話!更容易扭曲外來哲思的原義! 舉個例子: 小孩因為無法向父母拿錢所以持刀殺害父母, 以及父母因為不喜歡那個小孩,每天酗酒打小孩而致死, 請問,罪孰輕孰重? 這是一個很無聊的問題,但也是一個思考儒家價值觀最好的例子! 還有一個例子: 個人與社會的利益,誰比較重要呢? 對於釘子戶,政府道德上真可以以低於市價級多而徵收嗎? 另外還有個例子: 富人累進稅率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對於窮人應不應該補助? 政府應不應該把遊民通通抓近集中收容所,在命其工作呢? 我認為,討論「一個思想」或「一個道德觀」,最基本的是一般人看法, 倘若以儒家的思考模式(前提是儒家真有固定模式),那又會是怎樣的思考方式? 這樣的思考方式是不是有問題,或者這樣的價值觀到底符不符合民主社會? 「儒家」討論的範疇永遠只在國文課或歷史課, 但是這兩門課都不過只是「測驗題+八股文」而已, 對學生或對老師而言,有必要存在嗎?或者知道字怎麼寫也就是了... 錢穆的國史大綱很有名,王國維對於中國文化也有十分深入的研究, 他們是對中華文化的正面性與證明其正統,作出十分重大貢獻的, 然而,我不斷的陳述,現實的中國文化與儒家,並非經典上的儒家, 至少儒家從不教育人們:人生而平等,或可以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 「士農工商」永遠士居上位,商居末流,所以才有了後代的政治問題... 當看到人民向立委下跪(幾年前吧)大喊青天老爺,把民代當成「官」, 人民把政治或公共議題都當成是別人家的事,與自己無關, 真不曉得這是不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最佳寫照(無誤)? 我對中國文化十分的欣賞,但只有在春秋戰國吧! 因為沒有任何思想被統治者當作「唯一」的社會價值, 我實在不知道,佛教到了台灣後到底存在多少「本來面目」呢? 而當經濟學教我們「追求效用與利益極大」,中國傳統文化到底怎麼應對呢? 法律告訴我們人生而平等,告訴我們政府必須制衡,要保護個人尊嚴與自由, 儒家又如何教育呢? 簡單的整理,儒家文化的教育到底是「庶民文化」,還是「貴族教育」, 或者只是「陳年的考古或歷史」議題呢? 也許又會看到,這是中國文化的根之類的話吧.... 總之,若把儒家經典當成倫理學或道德價值,就應該要去經過考驗, 但如果只是把它當成如「聖經」般的存在,那麼大可不必! 學理工的,或學經濟法律的,對他們來說只是負擔而已, 是用的到的,頂多就中文系或歷史系吧... ※ 編輯: stevegreat08 來自: 111.249.131.241 (07/04 03:32) ※ 編輯: stevegreat08 來自: 180.218.35.171 (07/04 04:13)
puyoyo:儒家主張因材施教 完全是尊重個人發展的。 07/04 07:30
puyoyo:基督教也沒有你所說的那麼不堪。 07/04 07:31
puyoyo:柏楊 魯迅 李宗吾 用西洋史來看 就像 蒙田 伊拉斯莫斯 修貘 07/04 07:34
puyoyo:等懷疑論者 懷疑論之後 是重新建立新制度,是發展的必然階 07/04 07:35
puyoyo:段。您的批評就當作讓儒家發展的良丹妙藥吧 07/04 07:36
qilai:自由主義、平等、人權難道就配稱真理?Nonsense! 07/04 09:20
qilai:你對你原文中胡說八道自我幻想之處毫無解釋的打算,每一篇都 07/04 09:23
qilai:在自說自話毫無對話脈絡,我再說一次,要自瀆請去個人版 07/04 09:24
stevegreat08:我再說一次,請不要當隻井底蛙,去想為何目前這麼多 07/04 13:58
stevegreat08:的學生反對儒家思想,將其視為保守與迂腐的 07/04 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