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reat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十二月二日週日晚間七時,到百年講堂多功能廳聽國家一級演員谷峰的 「互動音樂課」講座。   我以前沒聽過谷峰這個人,也不知道他當過歌手,參與過很多團體、活 動,在爵士樂有很高造詣;我是衝著「國家一級演員」的名號來的。之前百 年講堂廣告看板上,寫著主辦單位叫「DoFaLa快樂音樂堂」,像個逗小孩的 親子節目,但我一看「國家一級演員」,就判定節目內容絕對不會淺薄。中 國很多頭銜不可靠,但就我看戲的經驗,還沒有一個「國家一級演員」不是 理論實務兩手都硬的。看來社會主義體制在藝術上還是有某些優越之處啊。   我的判斷沒錯。   這位谷峰看來三十左右,父母都是演員,從小在歌舞團裡長大,詳細的 經歷,他沒介紹我沒查。但見他開場就問「音樂是什麼」,然後傾吐了他的 想法、他對一般想法的異見,講了很久。他正好講到了許多我時常在想的問 題,因此我聽得精神奕奕,但也有些為他和其他聽眾擔心:有人不耐煩了怎 麼辦?像前排幾個小孩就有點坐不住了。還好,他後來便開始放影片、放音 樂,也拿起樂器表演了起來。   他前半段的談話,提出了兩個深得我心的觀點:   一、音樂的最高境界是「即興」;   二、音樂的完美形式是「互動」。(這一句我不確定有沒有記錯)   將「即興」說成一種「境界」,或可商榷,應該有比「境界」更適合「 即興」的詞,不過我可以會意。「互動」也不太好說是一種「形式」,但也 可以會意。   此話怎講呢?他從一段故事說起:前幾年他去巴西參加一個國際音樂節 ,和各國音樂人住在南方一所很偏僻的修道院裡,環境很簡陋,天氣很冷, 大家語言也不太通,然而大家都很快樂,每天起來就是從早到晚玩音樂,輪 流表演、喝酒,也沒什麼特別的目的或追求。那是他生命中很難忘的一段快 樂時光。   接著他就放了幾段影片。一段:他和一群人即興打鼓,很瘋。另一段: 他和一個白人老頭相對打鼓,一邊打一邊哇啦哇啦地唱些不成詞的歌聲,兩 人都很樂在其中。又一段:他拍一個南非黑人樂團的排練,也和這群黑哥們 一起玩。再一段:表演現場舞台上的片段,很熱鬧。   我有點被這幾段影片的「快樂」迷惑而震憾了。沒有意義,完全沒有語 言的倫次,那些音樂也沒成什麼旋律,就是歡樂,像小孩一樣單純的歡樂, 就那麼簡單。「就是那麼簡單。」谷峰說,那個和他打鼓的老頭是巴西樂壇 很著名的人物,幾十年來和許多著名歌手樂團合作過,這次算是志願地來招 待大家,陪大家玩,他自己也是來玩。   所以音樂是什麼?音樂是為了什麼?這就回到了他先前提出的一點:在 他的觀察,中國音樂界,有八、九成的人,根本就不適合這一行。為什麼? 這些人糊里糊塗就從小到大上了學入了行,畢業出師,技術都過關了,任何 樂曲譜拿過來,他們過一遍就可以上場了,可是他們對音樂沒有任何熱情, 只把演出當成一個工作。他曾要求一個幫他錄音的樂手在一個音符上作情感 處理,可那樣不符合學院教的方法,那人就不會。   我也就想到了:從古典樂、流行樂、民族歌曲、傳統戲曲一路聽過來, 到我們自己寫歌時,我們是否也就在格律、章法上用心,為了寫出人所認為 好歌而寫,或是為賣而寫,而遠離音樂的初衷,乃至聽到這種不成章法的簡 單、自然的「純粹快樂」的音樂時,會不習慣甚至鄙視?   以我前幾週在儒學上的思考對照,這也就是音樂界「人爵」對於「天爵 」的干擾。   講座後半段,谷峰開始現場示範,先讓鍵盤手即興來一段,他即興配上 鼓點,就唱起來了。這時我看到前排的小朋友,一時有好幾人都興奮得手舞 足蹈起來,其他包括我在內的成年人都還是坐著,頂多跟著打打拍子而已。 不禁感慨,我們的情感養育真是太內向了。   谷峰繼續介紹樂器:上圖中最大的鼓是那個南非樂團自己做的,材料是 汽油桶、牛皮和繩子,鼓棒也就是他們村裡的樹枝;左邊那個手鼓也是一個 黑哥親手製作、雕刻,送給他的。他很珍惜,說是寶物,我很贊同。並不是 它音色或工藝特別好,而是有一種原始、真實而且活潑的韻致。想製作者便 是和「手工藝」與「音樂」活在一起的人,又是童心未泯的部落中人,其有 情思,得之於心而應之於手,做出來的樂器,就有一種巫性的靈氣。   這種得心應手的能力和單純的歡樂,便是我們文明人丟失了的。最簡單 的音樂:爸爸打一面鼓,小孩配合著節奏打另一面,或許作點變化,這樣就 可以玩起來了。啊,我們是喪失了「玩」的能力:我們習聽的所有古典樂流 行曲,都已是成篇成章的太完整的東西,而「完整」就意味著「可能」的限 縮。用語言來比喻,我們所習的音樂都是成語、駢賦、律詩,我們所唱所奏 都是人云亦云;只有真正把音樂與生活融合在一起,能明本、從心以達意的 人,才演得出流暢自然的「白話」音樂。   是要有了這樣一層認識,我們才能完全從各種對音樂的刻板印象、價值 認定(如什麼音樂比較高尚、什麼音樂一定要怎樣)解放出來,也才能矯正 各種過度偏向技巧(如民族唱法之徒以尖高響亮為鶩)、市場或「人爵」的 樂風。   谷峰所講,正好補足了我這幾年在音樂之基本觀念上所缺的最後一課, 以後我再不會被任何炫目的理論、技巧或宣傳所惑,而能有我自己一套賞析 的心法了。接下來,就是繼續虛心學習。非常感謝,至為感謝,這一場好講 座。   講座結束後,一群小孩還賴在台上玩鼓,也有人找谷峰攀談。我上前致 謝並求其電郵,谷峰教我去「門樓網」找他即可。然而,我回來找到了谷峰 的博客(http://www.menllo.com/gufeng),也註了冊,卻因門樓網系統問題 ,至今留不了言。希望有人能告訴我他的聯絡方式,我相信我從儒學得到的 認識,也能給他許多支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99.222.55
kudoropu:小孩本來什麼都可以玩...每個人都只是在尋找一種歸屬感 12/22 00:28
tooodark:?? 12/22 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