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joe (ljoe)》之銘言: : 中國近代革命 客觀來說﹐辛亥革命沒有完成革命任務﹐表現在依靠原先官僚制度、大土地所有制下的 軍閥﹐依然是民國初期的中國社會主題。 在這樣的前提下﹐單純去掉“元首核心”(清帝遜位也好﹐袁世凱死去也好﹐ 孫中山離世也一樣)﹐就必然導致原有各勢力的內戰。 這個問題的解決實際上超過了孫中山的能力。 孫中山早期的行為恰好完全經歷了大陸史觀所批駁的三種錯誤革命手段﹐ 第一個階段是“秀才造反”﹐想要改變國家﹐卻不明白如何改變﹐最終變成嘴炮居多。 第二個階段是“個人的暗殺行為”﹐包括引起大批原同盟黨退出的中華革命黨。 第三個階段是“試圖擁戴一個軍閥來打倒另一個軍閥”。 如果不是孫中山從1922年9月開始﹐至1924年1月kmt一大止﹐對kmt的初步改組﹐ 使kmt真正成為一個政黨﹐那麼原有的kmt將一事無成。 而kmt的改組﹐恰恰跟ccp有關聯。從直接參與“黨務改進起草委員會”的陳獨秀﹐ 到後來kmt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165個代表中就有24個公開的共產黨... 但即使這樣﹐kmt在1949年遷台之前﹐依然是一個鬆散政治同盟式政黨。 這使得在1949年之前﹐kmt掌權下的中國依然是大小軍閥割據﹐ 國民政府實際控制的地盤不過半數﹐連老蔣自己最後都要擔心被川系軍閥所捕﹐ 而倉促登機離開大陸﹐可以說﹐大地主(所謂封建)割據的背景依然沒有徹底改變。 這也表現在一到關鍵時刻﹐kmt就會內部分裂。 清共的同時清出了kmt的一大堆左派﹐然後到了抗戰﹐又出了一大堆投靠日本人﹐ (作為對比﹐又有多少中共黨員直接投靠日本)﹐到了國共內戰﹐又出了一大堆投共。 在抗戰中﹐國軍確實是抗日的主力﹐但同時﹐kmt也是投降日本的主力﹐所以﹐ 與其將kmt作為抗日的英雄作為宣傳﹐我更偏向於將這歸功於老蔣等人的個人功績﹐ 或者說﹐這是所有抗日者的功績﹐而非認為這是kmt的功績。 (這就象宋-金之戰﹐說是岳飛的功績可以接受﹐說是南宋王朝的功績也還可接受﹐ 說是宋人的功績﹐明明宋人中就一堆張邦昌、劉豫、秦檜...) kmt當然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力量﹐也有重要的功、過﹐ 但沒必要推高到當做神一樣來推崇的地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3.4.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