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ross_Lif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現金卡殺人事件 文●曾寶璐      十一月二十三日,韓國最大信用卡發卡行LG爆發破產危機,信用卡濫發導致兩百萬 韓國人信用不良,如今銀行更是自食惡果。   在台灣,依金融局統計:已經有超過四成的持卡人必須拿每個月薪水的五分之一還卡 債,這更加凸顯一個事實——越來越多人在借貸中度日,並以扭曲的生活付出代價……   如果能夠一了百了,就不用再為錢煩惱… …」兩個月前,阿裕〈小名〉留下一紙短箋 ,吞下一個月份安眠藥,在加護病房裡一躺二十天不醒,這是阿裕第二次自殺。第一次吞 藥時,阿裕選在遠離家人的台中,被救醒之後,醫生判定他患有重度憂鬱症。第二次再自 殺,阿裕差點沒救,出院的時候,瘦得只剩皮包骨。阿裕出院後至今已經一個多月沒踏出 過家門,阿裕的姊姊說:「可能是怕銀行找到,讓他潛意識裡不敢出門吧!」   從資產到負債 八十萬卡債碾碎三十歲青年的人生   銀行不是地下錢莊,沒有阿裕想的那麼可怕,但是八十多萬元的負債,已毀了才三十 歲的阿裕。他曾經有過十多張信用卡、現金卡,卡片讓他過了好幾年不愁吃穿的日子,也 幫他買了車子、房子。拿到人生第一張信用卡後,阿裕的人生開始不一樣,但短短八年, 他卻耗盡了所有。   民國八十五年,台灣信用卡市場進入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銀行大打「終身免年費」 ,一舉將台灣信用卡發卡量推上一千萬張關卡。當年發卡量以將近五○%的驚人速度成長 。女性卡、聯名卡、認同卡紛紛出籠。到了今年八月,信用卡發卡量已經是當年的五倍以 上。   當年二十二歲的阿裕躬逢其盛,才剛出社會工作不到一年,他辦了生命中第一張信用 卡,額度不過三萬元,但當時他的月薪只有兩萬元。   在百貨地下街當廚師的阿裕,常覺得懷才不遇,每個工作都只能待半年,有時候兩、 三個月可以找到工作,有時候卻大半年都處於失業狀態。八十九年,革命性的金融商品— —現金卡問世,門檻更低、還能隨時提領現金,比信用卡更好用。像阿裕這樣經常需要借 錢的年輕人,現金卡簡直是救命妙藥。在不斷借錢過日子的情況下,他一個月的薪水不過 三萬多,合計的信用卡、現金卡額度卻超過三十倍!   幾乎每張卡都爆掉的阿裕,一個月至少最低應繳金額是三萬元。為了解決龐大卡債, 阿裕聽從銀行行員建議:只要維持半年房貸繳息正常,就可以辦二胎房貸,用這筆錢來繳 清之前的卡債。阿裕根本無法分辨這樣究竟能不能解決他的問題,被錢逼急了的他,不管 未來二胎房貸利率依舊高達一八%,就買下一間總價兩百萬、位於雲林鄉下的房子。誰知 道,這房子是台鳳蓋的,這家公司根本財務就有問題,阿裕都搬進去半年了,房子還過不 了戶。他完全弄不清楚究竟怎麼回事,只知道房子未過戶,他也無法去辦二胎房貸,最後 只能不要這間房子,損失三萬多元了事。   去年底,阿裕陸續接到銀行催繳電話,也收到存證信函,最後被債務逼得只好尋死。 「他的結打不開,永遠也沒辦法振作,」阿裕的姐姐說,如果當初債務能及時止血,阿裕 或許不會這麼慘。現在阿裕是不是有機會重新來過,家人不敢奢望,只求有一天他能振作 起來,人生不要在三十歲就玩完!   阿裕並不是因為信用卡、現金卡消費過了頭而被逼得選擇輕生的唯一案例。   十一月十七日,高雄縣大寮鄉一位莊姓青年上吊自殺,身上留給家人的一封簡短字箋 ,道出他刷爆了五家銀行的信用卡,因為無法承受欠債壓力,只好選擇自我了斷。   十一月十八日,一位大二女學生,因為還不出三萬元的現金卡債務,被銀行委託的財 務公司催討,最後受不了而吃安眠藥自殺。雖然送醫後無大礙,不過她還是選擇休學,才 二十歲的生命蒙上陰影。   從信用卡到現金卡 借錢消費成為許多人的生活習慣   人的生命,為什麼會被一張小小的塑膠卡片擊垮?又是什麼樣的一股狂潮讓這些卡片 數量不斷爆增,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   根據財政部金融局今年八月統計,目前國內信用卡流通卡數達三千五百多萬張,是十 年前的十二倍;循環信用餘額達到三千六百零四億元,已連續第十七個月成長。金融局十 月份公布的數字,平均每個人持有二‧八張信用卡,其中高達七成的人使用循環利息,而 每個月完全還清帳款的不到五成。更驚人的是,有四成以上的人,平均每個月薪水的五分 之一都用來還卡債;更有一成六的人,用薪資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來還債。   當借錢、欠債成為社會中的常態,甚至一些經濟條件才剛在起步階段的年輕人把借錢 視為天經地義,面臨信用卡循環信用、現金卡利息高達一三%到二○%的條件下,就會產 生有人債台高築的情形,一個個血淋淋的案例,也訴說著借錢的後遺症正在社會的各個角 落發生。   「……我們家本來是開國術館的,丈夫去年做了開顱手術,現在家裡沒有人可以繼續 開業。我的小兒子是重度智障,大兒子因為誤交損友,所以才去跟銀行借錢。……我們家 現在很困難,真的沒辦法,拜託你們,讓我們不要還這麼多錢。」「……我兒子一直亂花 錢,借錢又沒辦法還,怎麼跟他說都不聽,現在我願意幫他還掉這三萬多塊,可是拜託你 們把他的額度關起來,不要再借錢給他了……」   在過去,一般老百姓很少有寫信給銀行的經驗;現在,銀行負責人說「幾乎每天都會 收到類似的信」。拜託、求情,有一堆無助的母親,她們寫到金融局或是銀行的信件,泣 訴的都是無法償債的壓力以及管不動孩子的無奈。   信件中提到的「借錢」,指的是在短短三年內向銀行借貸的金額超過一千四百五十三 億元的現金卡,以及信用卡的循環利息借貸方式。強調申請容易、還錢輕鬆的現金卡,這 幾年成為手頭緊的人最常用的借錢管道之一;再加上使用信用卡循環利息的金額近五年來 成長了一五一%,借錢,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中很重要的「習慣」。   根據金融局今年八月份統計,目前現金卡發卡量達三百八十多萬張,其中有一五‧四 %發給二十四歲以下的年輕人。另外,根據中華銀行針對該行現金卡客戶所作的分析,近 三五%持卡人介於二十到二十九歲,約三三%介於三十到三十九歲。這顯示,三十九歲以 下的族群是使用現金卡的大宗;而從學歷來看,約五八%的持卡者是高中職學歷。   從利息到生命 借貸的隱性成本擴及生活各層面   有利可圖、利潤豐厚,是銀行業者一窩蜂搶進現金卡的原因,短短三年吸引三十一家 銀行進入這個市場;過去奄奄一息的銀行靠著現金卡大翻身,搶第一的萬泰銀行在八十九 年慘賠三十七億元,今年提存前竟然可以賺到八十億元,就是靠現金卡這個「救命恩人」。   針對台灣的現況,現金卡第一品牌萬泰銀行協理施坤良認為,美國的消費性貸款金額 是台灣的三倍,「美國都沒垮了,我們怕什麼!」他表示,以前銀行姿態總是高高在上, 民眾無處借錢,所以地下錢莊氾濫;現在銀行借錢管道放寬,也拯救了不少原本要和地下 錢莊往來的人。至於信用卡和現金卡所衍生出的一些家庭問題,   施坤良則認為,「事情沒有這麼誇張,這種現象也許是少數。」   立委李桐豪強調,消費性貸款金額雖小,但若造成個人信用破產或導致家庭問題,對 社會安全的影響力比一家企業倒閉還要大。   當消費變成一種時尚以及自我肯定,建華銀行執行副總經理賈堅一分析,相較於上一 代,現在年輕人不用擔心顛沛流離,他們需要受到尊重、肯定,如果念的不是名校,或是 工作不夠體面,他們就傾向「以消費獲得認同」、「以品牌建立自信」。所以有人寧可失 業也要過得痛快;有人三十多歲了還是回家當寄生蟲,吃父母的、住父母的,自己的錢就 能盡情花費。   借錢和還債,都是教科書很少教的一堂課。借錢的成本包括本金、利息,但是從活生 生的案例來看,隱性成本卻包含了你的家庭、親人、朋友、工作、健康,還有你的信用紀 錄。而用結束生命來躲避債務的方式,使得借錢的「成本」除了利息負擔之外,多了心神 不寧、作息錯亂,甚至於更嚴重的是威脅到可貴的生命。   這些「成本」,不會在銀行的DM上,也不會在申請信用卡、現金卡的契約書上寫清 楚;在消費的歡樂氣氛中,也不會知道這些隱性的成本,在刷卡、借錢的那一剎那,已經 開始發生了。   從家人到同事 催繳電話讓生活工作不得安寧   三十二歲的蕙閔一年多前刷爆二張卡、共計十五萬元,原本每個月都按時償還最低一 萬元的應繳金額;但是蕙閔繳了半年之後,發現即使她縮衣節食去還貸款,帳單上的數字 還是很高。每個月收到帳單,蕙閔其實不太敢看,「我真的覺得銀行是一塊一塊在割我的 肉,」每個月繳的一萬元當中其實有兩千元是利息,蕙閔根本沒有意識到利滾利的可怕。   月薪只有三萬元的她,每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千元,加上其他必要開支,每個月戶頭 都只剩個位數。今年初她已經受不了每個月這樣煎熬,乾脆躲起來不認帳。蕙閔先換掉手 機號碼,搬到朋友在松山的家,沒想到催收公司的電話打到辦公室,不但同事們都知道她 欠債,辦公室裡頭也多了騷擾電話,上司開始明示暗示她自行離職。   蕙閔雖然覺得不甘心,但她知道自己要負責,乾脆先搬回高雄老家,開始找別的工作 。但催收公司開始打電話到南部,催收人員對蕙閔父母的口氣還算和善,只說可能要上法 院打官司,甚至到家裡查封冰箱、電視等。過了幾個月,催收人員又展開溫情攻勢,表示 過去也有不少類似的例子,而且父母親最後都基於愛護子女的心情出面解決,以免孩子留 下信用不良紀錄,暗示他們出面幫蕙閔還錢。   日子久了,催收公司的定時「問候」,搞得她父母聽到電話鈴響就神經兮兮,最後乾 脆拔掉電話線。回到高雄一個月,蕙閔終於找到工作,決定不再躲電話。沒想到,對方一 聽是蕙閔本人,竟開始極盡羞辱之能事,「哎唷~~ ~都念過大學的人了,不知道借錢要還 嗎!你爸媽有你這種女兒,難道不覺得丟臉嗎!」「沒錢就不要買東西啊,幹嘛買了又不 付錢,老師沒教過你嗎?你到底知不知恥啊!」   蕙閔簡直不敢相信,竟然會被這樣侮辱。催收人員的話語聲聲刺耳,從父母到老師、 從道德到廉恥一路罵下來,「我真懷疑他們有受過專業羞辱人的訓練,」蕙閔決定直接找 銀行和解。她剪掉所有卡片,每個月繳付和銀行約定的金額,躲債的痛苦她永遠不願再嘗 。   當借錢面臨償債壓力而四處躲避,或是被催債時人格受損,此時再回想現金卡廣告— — 借錢是一種高尚的行為,不禁會懷疑,還不起錢時,還能「抬頭挺胸,理直氣壯」嗎?   從三年到七年 銀行與聯徵中心會留存信用紀錄   「信用卡和現金卡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曾國烈強調,台灣隨著經濟社會環境 的變遷,消費性貸款金額攀高是正常趨勢,而目前信用卡逾放不超過四%,現金卡則不超 過一 ‧七三%,都在合理範圍內。問題在於如何讓民眾確實認知,刷卡消費必須擔負清 償義務,否則將影響未來和銀行往來的權益。   所以,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躲債,富邦銀行消費金融部資深經理吳婉君警告,不管欠多 少錢都一樣,只要是遲繳就是遲繳,這樣的紀錄都會被銀行報到聯合徵信中心,而這個信 用瑕疵紀錄也會跟著你好幾年。甚至,一旦銀行決定採取法律行動,過去的信用瑕疵紀錄 統統會被掀出來。   消費者在使用循環利息或現金卡的時候,也並不會馬上聯想到其中包含了欠錢不還所 引發信用瑕疵的隱性成本;如果信用太差,即使日後還清所有餘額,紀錄卻會跟著你一輩 子;未來如果想向銀行申請房貸、信貸、甚至辦卡,都會遭到銀行的質疑,甚至根本被列 為拒絕往來戶。   「銀行提供機會讓你實現夢想,但怎麼去發展,銀行管不到。」中華銀行消費金融部 經理王令僑說。王令僑桌上壓著一張小紙條,上頭是各家金融機構逾放比率,時時提醒他 ,中華銀行還有兩百億壞帳破洞等著他來填滿,而補破洞唯一的方法,就是衝刺現金卡和 信用卡!「銀行好不容易抓到一個浮板,怎麼能說有錯呢!」王令僑說,現在哪家銀行不 靠現金卡和信用卡賺錢?   「從賺錢的立場,我們錯了。你看現在什麼銀行都比我們賺。」一家未發行現金卡的 銀行主管說,不管當初決定不跟進的理由是什麼,現在看來的確輸人一大截。更何況,如 果從和年輕人先建立關係的角度來看,發行現金卡並非壞事。   「工具無罪,」曾國烈說,銀行的責任是控制風險,金融局則負責讓消費者處於資訊 充分的狀況,消費者的信用必須靠自己累積以及維護,畢竟政府管制越多,地下金融就越 猖狂。金融自由之下,銀行怎麼定利率、怎麼選客戶、額度給多少,都有一套風險管理模 式運作,銀行為了賺錢,放款一定非常小心、不至於浮濫,曾國烈指出,如果衝刺消金卻 沒作好風險管理,「賺來的一定不夠賠!」   從美國到韓國 擴張消費正使人民與政府付出代價   以國內消費刺激經濟成長,美國與韓國都是顯著的例子。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 ,但它的繁榮卻是建立在龐大的債務基礎上。不只政府向外舉債,一般民眾更是花錢成癮 ,生活品質超過他們收入所能負擔的水準。   根據美國消費者協會〈CFA〉統計,全國信用卡債總計高達近一兆五千億美元!目 前美國人的可支配所得有高達八七%是用在還債上,這也就是說,每賺一百塊,有八十七 塊會用來償付買過的東西。今年宣告破產的人數打破紀錄,有一百五十萬人之多,相較於 一九九○年的七十萬人,成長超過一倍,其中三分之一破產者的信用卡欠債金額,超過他 們一年的薪水。   南韓在一九九九年,政府為刺激景氣、鼓勵消費,實施個人信用卡消費可扣抵所得稅 的措施。短短四年,韓國信用卡數量衝破一億張,而擁有十張信用卡的人數超過二十三萬 人,信用卡消費額已占全國零售總額的二八%左右。   因為缺少像聯合徵信中心這樣的通報單位,韓國的銀行根本不清楚個人的信用紀錄, 導致到今年七月為止,南韓信用卡壞帳率已經高達近一六%,到今年六月底,韓國的信用 不良者已經超過三百二十二萬人,占韓國人口的七%。其中因信用卡債務造成的信用不良 者就有近兩百萬人,這一數字創歷史最高紀錄。現在韓國國營資產管理公司正依政府命令 分批買回不良債權;無限擴張信用的結果,韓國政府與民間正在付出代價。   台灣的情況和美國、韓國比較起來,還只能算「小巫見大巫」,但是小巫會不會有一 天變成大巫,有誰能夠給一個答案?   從「債」到「信」 停止舉債消費 是安享晚年的途徑   「債這個字,寫的是『人有責任』,」曾國烈強調,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懂得「量入 為出」,但借錢要還應該是很基本的觀念,不需要提醒的。因此曾國烈不認為廣告或DM 上必須標示警告語,反倒是考慮要求銀行不要在費用名目上玩花樣,忠實、明白的揭露詳 細借貸條件及所有費用,不要挖火坑讓消費者跳。   日本去年有二十萬件個人破產聲請,台灣也不過三百三十七件聲請案〈因法令過於寬 鬆,法官不輕易判准〉;前年韓國的無擔保消費性貸款占GDP〈國內生產毛額〉三八% ,而台灣只占八%。相較之下,台灣的個人債務似乎還在合理範圍內,不過台大經濟系系 主任林建甫強調,必須加強教育正確的債信觀念,如果任由消費者因為舉債而坐吃山空, 未來「信」的觀念不但越來越模糊,下一代的「債」也將越來越重。   在約翰‧傅爾曼〈John Fuhrman〉所著的《The Credit Diet〈快樂償債,富裕常在〉 》〈見本刊第一百五十四頁〉當中提到,在美國,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有九○%不是已經 死亡就是已經破產,能夠真正安享晚年的只有五%!信用消費是「美國人的生活方式」, 但傅爾曼規勸,不只美國人應該改變,世界各國的人都得停止這種荒唐的行為! 不知道大陸是否也有這種社會問題?? -- Life doesn`t require that we be the best , only that we try our best.---HJB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3.12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