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ross_Lif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mail protected] (天才)》之銘言: : 大陸一般有公費醫療、社會醫療保險、商業保險等﹔還有其他幾類﹐但不普及。 感覺這種劃分法和臺灣的也滿類似。 : 公費醫療存在於一般的行政和事業單位中(即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性質算是政府負責交納的﹐每個月存..RMB﹔ : 社會醫療保險(簡稱社保)是針對公費醫療除外的其他人員的﹐是政府強制執行的﹐分很多種類﹐最大人群的就是企業編人員(包括基本醫療保險部分、企業補充醫療保險部分和個人補充醫療保險部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福利等﹔還有對殘障人士、高齡、孤寡老人、失業人口等﹐部分地區還有針對學生和暫時沒有找到工作的畢業生的社保﹐一般是國家負責交納的。 : 商業保險都差不多﹐就不做過多介紹了。 : 現在﹐如果是看門診的話﹐醫師一次性開藥不得超過5種﹐藥量一般不得超過7天﹐急診藥量不得超過3天。兒科單獨處方。另外﹐安定等少數幾種精神類藥物要單獨用精二處方﹐其它精神類藥物就要專門的醫師才有處方權了。現在奧運會了﹐所以一般有興奮劑作用的藥品也都標識出來了﹐以防給運動員用錯。 哈哈,小孩子最怕的就是生個感冒就要餐餐吞個五、六種藥物,近年來少看醫生,所以我也不清楚臺灣感冒藥開到多少顆、有沒有限額,但幾年前的確5、6種是很很正常的藥量 不過限額5種是針對普通症狀而已嗎?我妹前陣子吞的藥也不只了 : 另外﹐就普通感冒來說﹐在大陸﹐一般醫師都不會再開抗生素了﹐一般都會選擇中成藥(即非湯藥的中藥)﹐用以減輕癥狀而已。當然了﹐其實抗生素濫用的現象在大陸是非常要命的﹐現在政府也是想盡辦法來控制抗生素的應用。 大約也是若干年前的記憶(誰要我這幾年沒怎麼看醫生呢),抗生素問題那陣子也被討論的滿熱烈 不少人原本都認為感冒藥沒辦法治療好,所以很容易就會要求想要抗生素... 然後抗生素藥性就得越吃效力越強不可,不然病總是難好。這新聞的確是讓我開始儘量少去醫院的主因。 喔,對了! 以前感冒藥通常一拿就拿三、四天吧,藥量一天三、四餐各四、五、六顆不等,結果時常吃了還得要再去「復診」,若有點症狀就會再拿一份同樣多的藥,說是停下來很容易引起抗藥性(這應該是真的...吧?)所以我們即使病好了還是會勸自己把藥多吃完 這本漫畫中說的是感冒開的不少退燒藥本來就只能讓身體退燒,身體會發燒是因為人體在自發性保護自己,降溫反而讓容易讓生病時間延長。哈,雖然都聽說過,不過基本上若沒有經過大力宣傳,人民還是寧可相信「生病就要吃藥」的鐵則吧! 現在臺灣的藥物必須患者(家人)到醫院外的藥局自行購買,說不定會比較好一點了吧? : 另外﹐現在為了控制醫師和醫藥公司之間的某種默契﹐醫保辦都一直在監測各種藥物的使用量﹐一般上榜前10或20名的藥品就會向各醫院出警示﹐還有所謂的黑名單﹐意思就是“上榜了﹐患者不容易報銷了﹐醫師要注意了”。 上榜了?報銷了?請問意思是? : 還有﹐關於公費和醫保報銷額度的問題﹐馬上可能要按病種支付了﹐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控制現在非常致命、引起看病貴問題的“依藥養醫”的現狀﹐其實“依藥養醫”是我們非常崇拜敬愛的一位偉人提出的﹐當時確實緩解政府財政壓力﹐但後患無窮﹐多次醫改都未動其根本。 “依藥養醫”? : 另外﹐目前醫改的重點之一還有建立社區衛生服務(CHS)﹐但是由於目前還處於初步探索階段﹐並且幾乎都是由以前的一級和部分二級醫院轉型或者由私人診所負責、政府買單的形式﹐所以醫療和其他公共衛生服務質量都得不到保証﹐暫未看出有緩解三甲醫院門診壓力的效果。所以﹐目前還在探索其他可行形式吧。 社區衛生服務?聽起來會聯想到臺灣的鄉鎮市衛生單位這類型機構。 源於日本到民國時期的各級清潔單位,因為設立普遍、直屬於政府,對於減少傳染病以及宣導衛生清潔資訊會比較迅速且有一套。 : 【 在 [email protected] (kk) 的大作中提到: 】 : : 出 處: 219.70.215.26 : : 不知道這篇算不算離題 : : 因為也引用了一些漫畫內文...所以不能貼我就刪吧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70.2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