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ross_Lif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轉長文... 看不完可以直接END -------- 遠見雜誌│2008-11-01《遠見雜誌》撰文=楊瑪利、楊方儒 400年前,在紅毛荷蘭人口中,這是一塊兩河之地。由曾文溪與急水溪沖積而成的平原, 現在的名字,叫做麻豆。在古老的西拉雅語中,則稱做「眼睛」,象徵著這是各部族的靈 魂中心。 才剛剛以《海角七號》電影紅遍大街小巷、人稱「小魏」的導演魏德聖,儘管行程上仍為 推廣《海角七號》而忙碌,儘管眾人正爭論是否要有前傳、續集時,小魏的心裡,早就靜 靜醞釀著下幾部電影。 除了外界比較知悉的霧社事件《賽德克巴萊》一片台灣史詩外,他內心其實還在蘊釀著《 倒風內海》三部曲。 他甚至提前預告,這可能將是他的封刀之作。 《倒風內海》是作家王家祥在12年前出版的經典小說,內容描述台灣幾百年前西拉雅族與 沼澤濕地的特殊文化,以及荷蘭駐軍在當地矗立起高大城堡的連串故事。魏德聖計畫,以 麻豆社戰士、漢人海盜、荷蘭傳教士,三個迥異民族的觀點,把跨民族的在地史詩,於鏡 頭下完整訴說。 小魏雲淡風輕地說,《倒風內海》總預算將高達10億!不僅比《海角七號》成本高上20倍 ,在國片史上更是前無古人。 為生出更多故事打算當製片 「拍完這三部曲,我就不想當導演了!」他正色說,當導演一次只能講一個故事,他將轉 換跑道當電影製片,「一次可以同時生更多故事出來!」 《海角七號》暴紅,魏德聖沒有因雜沓而來、大拜拜式的社會關注,亂了自己的腳步。他 計畫在明年秋天,開拍以霧社事件為背景的《賽德克巴萊》,再來則是《倒風內海》三部 曲,最後希望沒有遺憾的離開導演椅。 作家小野讚歎說,魏德聖這一代年輕電影人,非常勇於表達自己心底的欲望與私密,對於 寶島多元複雜的歷史經驗,更是毫無顧忌的痛快訴說,「這是上一代,不能或不敢的。」 「他一定能把我的小說,發揚光大!」得知小魏的心願後,作家王家祥極為肯定 地說, 從《海角七號》來看,魏德聖「說故事」的功力,比他自己還厲害,已完成的《倒風內海 》劇本,更已經超越原著小說的氣勢與規模,將讓全世界更多觀眾感動。 「《賽德克巴萊》劇本距今完成已經有四年時間,《倒風內海》劇本更久,放在我這裡已 經整整六年了!」中子創新公司製片馬天宗認為,小魏是個穩紮穩打的精明導演,絕不會 被外界過多的紛亂光芒,迷惑了眼睛。 的確,魏德聖的耐心與苦心,像是經15年磨練的劍,極鋒利才出鞘。 十多年前,魏德聖從專校電機科畢業、退伍後,因緣際會踏入電視圈當助理,再經人介紹 進了楊德昌的電影公司,一路從小助理做到副導演。這個電影門外漢,靠著從楊德昌處得 到的啟發,再自修自得,竟然15年後闖出一片天。 光復以來的票房奇蹟 辛樂克颱風來襲時,《海角七號》在驚呼聲中創下8000萬票房,成了十年來的國片驚奇。 到了薔蜜颱風肆虐這夜,達到2億票房。接下來,熱映高潮出現,短短20天內再添兩億, 衝破4億大關,平均每天有超過四萬名觀眾走進戲院,全省各大影城起碼超過四個廳播映 ,迄今有近200萬人看過,下片之日遙遙無期。 一年半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宣示要拍100部電影,振興國片市場,但首發的《白銀帝國 》至今遲遲未上映,後續大規模的拍片計畫,也還沒有影子。 四年前,新聞局力推「國片人口倍增計畫」,口號喊了很多,但當年觀眾與票房,卻絲毫 不給面子!100個進戲院的人當中,只有一個人願意看國片。 台灣科技首富與執政團隊,一項做不到的任務,魏德盛卻能夠在大環境否定氛圍下,起了 一個美妙開端。 馬英九總統甚至在國慶大典上,特別讚揚魏德聖「碰壁100次也不放棄!」的精神。 「他真的很像李安!」資深影迷、政大科管所教授李仁芳認為,魏德聖的個人氣質,以及 十年寒窗無人問的沉浮過程,都與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肯定的李安,極其相似。 在乏人問津的多年裡,小魏跟李安一樣,有著一路相挺的太太,「她支持了我15年。」同 時跟李安一樣,他不但大量閱讀,還花很多時間寫下了許多劇本,磨鍊說故事的能力。現 在除了幾本劇本要自己拍攝外,他手上還有很多劇本可給別的導演拍。 《海角七號》的純真力量與療癒系氛圍,是票房大好的關鍵。 一位七旬歐吉桑,在宣傳活動上,緊握著魏德聖的手,瞪大眼睛說:「這一輩子 ,我兒 子第一次帶我來看電影!」 夏威夷影展上,有一個老華僑家庭。大兒子剛從台灣回來、被《海角七號》感動的痛哭流 涕,叫父母一定要看,一家人千方百計要擠進特映場中。 「我好像拯救了很多家庭的感情!」魏德盛笑得開懷。 《練習曲》導演陳懷恩認為,這兩年突圍而出的國片,包括《練習曲》《海角七號》《囧 男孩》,最大的特色,就是劇中都沒有壞人。 《練習曲》去年為國片復甦開了一扇小窗。一位法國記者看完後,很感動地跟陳懷恩說, 台灣其實沒有那麼糟,為什麼整個社會、媒體版面都是負面消息,看了《練習曲》才知道 台灣不為人知的樸質美好。 同理,再正常不過的夢想、再直線不過的劇情,今年則讓海角,成了全台灣人苦悶情緒的 出海口。 「《海角七號》引爆的力量,不是票房可衡量的!」台啤籃球隊行銷總監、《態度》紀錄 片製片陳建州認為,不論是振興國片,以及觀眾進戲院體驗到的心靈慰藉,早已遠超越金 錢數字。 7月下旬,《態度》上映時,魏德聖特地到戲院為陳建州打氣。那時《海角七號》已確定 緊接著排上暑假尾聲檔期,兩人心裡都很忐忑。 「我們乾脆就坐下來禱告!」陳建州建議。小魏瘦弱嶙峋、黑人一米九肌肉賁張,極不搭 軋的兩人,就真的不顧人潮側目,就坐在信義威秀影城中庭的咖啡廳,向上帝祈求奇蹟。 瘋狂帶來的完美餘韻 8月初,大導演侯孝賢逢人就推薦《海角七號》。因為暑假檔期,好萊塢大片接連上映, 他很擔心《海角七號》會被淹沒。 結果證明勞勃迪尼洛、艾爾帕西諾、李奧納多迪卡皮歐等票房保證男主角,比起20萬片酬 的「阿嘉」范逸臣,都不是對手。 2006年,《海角七號》開始籌備時,當年國片總票房僅僅4339萬,魏德盛卻願意「捨得」 ,不計回收以5000萬預算開拍。 「沙灘演唱會是我第一場戲,包括四機作業、舞台規模、臨時演員數量,都把我嚇到了! 」搶眼配角「馬拉桑」馬念先回憶說,他當下心裡直覺,導演有把握回本嗎? 「已經完全瘋狂了!」魏德聖回憶起當時不顧一切的心情說。 這瘋狂的結果,原本非常可能是由魏德聖獨自承擔,欠下一屁股、一輩子還不完的債!不 過,現在全台灣已經有將近200萬人,作夥快樂一再回味這瘋狂帶來的完美餘韻。 魏德聖已成為媒體寵兒,上遍各大通告,但他與《遠見》深談人生目標與新戲計畫,還有 拍攝《海角七號》的苦楚。以下為專訪精華摘錄: 奇蹟‧與觀眾產生感情互動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最近頻繁出國,還得到夏威夷影展肯定,有沒有一些感想? 魏德聖答(以下簡稱答):本來我覺得這部片,在文化、歷史意涵上,比較適合日本,但 很可惜的是,我們沒有入圍東京影展。 到了夏威夷,我發現,夏威夷的現況跟台灣其實很接近,像是夏威夷的海灘,現在很多都 BOT了。(大笑)夏威夷的年輕人,很多也到美國本土就業,不會待在家鄉,也有很多全 世界來夏威夷觀光的人。這情形,都跟《海角七號》拍攝恆春、墾丁一帶非常相似。 夏威夷影展的評審就跟我說,他們向來選片就是朝多元文化的方向,《海角七號》正好符 合了這個方針,才脫穎而出。 問:目前海角在海外市場的發行狀況如何? 答:最近大陸跟日本市場,也在洽談當中,但具體的上映時間,都還沒有確定。尤其是大 陸,版權確定賣出後,還要送審,變數都還很大。不論是影展或是票房,我都非常希望《 海角七號》能夠走出去,為將來的片子,多鋪點路。 問:《海角七號》成了有史以來國片最大驚奇,你自己怎麼看? 答:我非常驚訝!因為不相信這事情,會發生在我們身上。國片好幾年來,都在等待一個 奇蹟,很難想像這個奇蹟今天發生在我身上,一點準備都沒有。我一直覺得,不是觀眾不 願意走進戲院看國片,國片長期低潮的主因在於,沒有與觀眾產生感情。到了《海角七號 》,沒有壓力與包袱,就創造出了奇蹟。 整個國片環境,就像一個躺在床上、快死掉的病人,現在被電擊了一下,心跳指數?到最 高點!現在心臟還持續有在跳,給人一種,也許會活過來的感覺。所以我們要繼續給國片 、給觀眾信心,我最近才跟鈕承澤深談,如何在行銷、製作、包裝上互相結合,將來開創 出更大的效益。因為整個國片環境,不是一、兩個人的責任而已。 價值‧夢想愛情全世界一樣 問:你覺得國片復甦,可以借鏡國外的經驗嗎? 答:以日本來說,日本國片市場在短短兩年內就完全翻盤。日片在日本國內票房達到五成 ,與韓國、印度一樣,成了全世界少數能夠自主的電影市場,靠的就是同業與跨界的合作 模式。 日本怎麼做呢?我舉一個數字來算算看,一部原著小說改編的電影成本為1000萬,其中電 影公司出500萬、導演出200萬、出版社也可以跟著出100萬,因為電影賣座,日後會帶動 小說暢銷。 另外,合作的報社、雜誌,便利商店通路、音樂唱片公司,也都可以跟著出資,都各有各 的好處。報紙在電影上映前,每次都有獨家幕後花絮,很容易能夠為影片造勢,至於便利 商店則可以在櫃台前播預告片,當場賣預售票,抓緊衝動式消費者。 問:看到這麼多熱情的觀眾,你有什麼感想? 答:台灣社會前幾年,有紅衫軍、有王建民,到了今年則沒有發洩管道,《海角七號》因 此成了台灣民眾情緒的出口。我們沒有卡司、沒有大導演、沒有雄厚背景,也沒有特別的 行銷模式,一下紅起來,所有人都覺得莫名其妙!我自己比喻,就像是在挖煤礦,卻不小 心挖到了金礦,真的是撞到的。 甚至有的中年男人打死都不看國片的,卻覺得自己很像劇中跟著代表會主席四處走動的甘 草角色,這則是一種投射!劇中主要人物共七個,每個角色性格都不一樣,很多觀眾走出 戲院,都會覺得:這個人好像我自己。 很多人認為《海角七號》有點「台」的風格,外國人很難接受,但我認為,愛情、夢想、 音樂這些主軸,一一都是普世價值,走到全世界不會變的。 問:拍片時,還有沒有什麼辛酸,不為外人所知的? 答:大家都知道,我只帶了50萬,就下恆春拍戲。我和工作人員跟當地人談好,住的是一 天只要100元出頭的民宿,演員住得稍微好一點點;期間一度錢燒光了,還跟便當店的老 闆娘賒帳。 去年2月,原本一家觀光公司,答應投資海角1800萬,我樂壞了!但到了尾牙,老闆身邊 的高級幹部「酒後吐真言」說:我們老闆覺得,沒必要在電影產業冒險!一聽,我整個人 快崩潰了。 因為我不能跟拍攝團隊講,因為沒錢、有士氣,軍隊還能打仗,但如果沒錢又沒士氣,軍 隊上戰場只是去送死而已。 感激‧妻子15年一路相挺 問:錢的問題最後怎麼解決? 答:我老婆在合作金庫一家分行上班,一個月薪水幾萬塊而已,除了幾個比較私密的好友 ,沒有人知道他老公是拍電影的。向銀行借錢時,我媽媽跟老婆,都得當保證人,但《海 角七號》好不容易向銀行貸到1000萬金額時,我老婆硬是不願意蓋章。公司會計看不下去 ,苦勸她一定要蓋,大家在恆春已經撐不下去了,整部片就要停擺。最後,她一邊簽,一 邊流眼淚。就像把親人推進手術室,死生未卜,家屬需要很大勇氣,才敢簽手術同意書。 李安太太支持他六年,我老婆一路走來支持我15年,從100萬~200萬到1000萬~2000萬, 我愈賭愈大、真的幾近瘋狂。我想,老婆支持老公也有個限度,這是一般人都能夠衡量的 世事道理。現在我真的很感激她為我的付出。現在《海角七號》票房這麼好,我計畫把所 有的債務還清,讓太太終於可以當一個完全沒有債務的人。剩下的還是要拿去拍電影。 其實我一直相信,電影的觀眾沒有跑掉,關鍵是在於國片如何讓觀眾產生感情,產生不一 樣於好萊塢的感情。 以周星馳的《功夫》來看,是近年台灣最賣座的華語電影,進一步分析的話,《功夫》全 台灣達到3億票房,其中大台北地區占1.5億,不輸好萊塢大片,《功夫》提煉了所有主流 電影的手法與元素,整部電影更是達到了極致的商業化。如果把主流與非主流的電影,用 80╱20法則來分析,我想一部好國片,應該有6000萬的票房。這個目標,對今後的國片來 說,絕對不是遙不可及的。 啟蒙‧《麻將》開啟電影路 問:整個國片的環境不好,跟你今天的成就,反差非常大,你自己怎麼想? 答:整個台灣,很不願意去培養各行各業的種子人才,我們看得到的,包括體育、藝術、 電影,都是一樣。有人出了名,在國際上有成就,伴隨而來的名利,都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 問:你過去從楊德昌導演身上,學到什麼?你是一個電影門外漢,如何自修? 答:我還記得,我以前總是被楊導演罵得很慘、罵得無地自容。一個製片看不過去,私下 問他說:為什麼要對小魏這麼差? 楊德昌雲淡風輕地說:因為他跟其他人不一樣。我一聽,不管再多苦,就都願意忍了。因 為他罵我,是為我好。 我還記得有一次,晚上10點了,隔天早上7點要拍一場戲,需要刺繡的龍鳳棉被,我們一 群很菜的工作人員連夜開車在台北市到處找,晚上找不到,隔天一早再去敲商家的門,最 後找到一條龍鳳被,只是不是用刺的、而是用印的。我很怕楊導開罵!正式開拍時,我在 片場的樓下,怎麼樣都不敢上去。 現在我自己當導演,則是滿卑微的。我們都不敢罵人。(大笑)因為發脾氣,事情不一定 會好,溝通比較重要。如果工作人員不高興,一定要放下身段說服他們,讓他們願意做。 楊德昌有條件罵人,是因為他真的是藝術家,我們那個時候,很多工作人員是拿不到薪水 的,但他該要求的畫面,還是一點都不放鬆、要求真的很高,該罵的也一定罵。 1994年跟楊德昌拍《麻將》,啟蒙了我的電影路。那些年,我從他那裡學到了什麼是美、 什麼是電影、什麼是攝影機與藝術的律動。 自許‧贏在價值、不在金錢 問:還有什麼拍片計畫?《賽德克巴萊》進度如何? 答:我覺得霧社事件的價值太高了,是史詩的格局。這麼壯烈的事,怎麼能不被知道?這 是我拍這部片的動機。 之前《賽德克巴萊》五分鐘的預告片,我用了200萬,在山裡面拍,我還用了大型的拍攝 升降機在做,加上原住民演員跑來跑去,準備功夫非常多。 事實上,用這些特殊機器成本非常高,但是如果因為預算少不敢用的話,一個畫面接著一 個畫面都妥協了,累積起來的品質落差,就會愈拉愈大。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看得出來 整個團隊用心程度的,用幾百萬大錢、拍幾秒鐘的好畫面,我相信,是能夠存在觀眾心底 10年、20年的。 這部劇本我覺得有趣的地方是,日本人信仰「太陽」,原住民則信仰「彩虹」,相信人死 了之後,會通過彩虹到美好世界去,但是這衝突的兩個民族,卻忘記了,其實他們的信仰 ,是在同一片天空上! 問:《賽德克巴萊》之後呢? 答:《倒風內海》三部曲,是我更遠大的計畫。我預計要花三個3億,總數可能逼近10億 的成本來拍。在同一個時間點,有三個舞台、三種觀點,分別是平埔族的麻豆戰士、漢人 海盜,還有擔任疾病慰問師的荷蘭傳教士。 拍完這部片之後,我覺得,就到了一個境界了。可以從導演椅上退下來了。至於什麼時候 要拍《倒風內海》,目前還沒有個譜。不過,我會一關一關來,不會太好高騖遠。 因為我不想當暴起暴落的賭徒!我覺得電影人要贏,是贏一種價值,不是贏一堆錢回來而 已。 ------ 差點忘了,還有第六部啦! 我最想看海角七號續集--「海角七號之遠洋大獵逃」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100900528 台灣的彼得傑克森--魏德聖導演,加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4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