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ross_Lif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補上  第一節 目標 壹、瞭解中國重要地理景觀及地理概念,以增進思考、創造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進而培育科學素養與學習興趣。 貳、藉由認識中國地理景觀來啟發其對鄉土的熱愛情操。 第二節 時間分配 第二、三學年每週授課二節,第二學年以及第三學年第一學期前三分之二講 授本國地理;第三學年第一學期後三分之一和第二學期講授外國地理。 國民中學 地理 第一冊 國立編譯館 一、中國的疆域 二、中國的地形 三、中國的氣候 四、中國的水文 五、中國的土壞 六、中國的天然植物 七、中國的人口 八、中國的農業 九、中國的漁、林、牧業 十、中國的礦業與能源 十一、中國的工業 十二、中國的交通 十三、中國的都市 十四、中國的行政區與交地區 國民中學 地理 第三冊 國立編譯館 一、河北省 二、山西省 三、陝西省 四、甘肅省 五、東北地區(一) 六、東北地區(二) 七、塞北地區(一) 八、塞北地區(二) 九、西部地區(一) 十、西部地區(二) 十一、世界概述 十二、東北亞(一) 十三、東北亞(二) 十四、東南亞 十五、南亞 國民中學 地理 第四冊 國立編譯館 一、西亞和中亞(一) 二、西亞和中亞(二) 三、北亞和東歐(一) 四、北亞和東歐(二) 五、北歐 六、西歐和南歐(一) 七、西歐和南歐(二) 八、北美洲(一) 九、北美洲(二) 十、中南美洲(一) 十一、中南美洲(二) 十二、非洲(一) 十三、非洲(二) 十四、大洋洲 ※ 引述《kionakk (kk)》之銘言: : ※ 引述《benc (此生最美的風景@小志)》之銘言: : : 台灣的中國歷史的教學我也一直比較關心,感謝各位大大把這些目錄都列了出來 : : 好奇教大陸地理的話是國中還是高中的教學呢? : : 是怎樣的一個角度和立場去寫呢?跟寫中國歷史的角度和立場差不多嗎? : : 台灣中學校的歷史和地理課又是怎樣的一個地位呢。 : : 大陸地理會教很多嗎? : : 因為這些至少在大陸學理科的人會無視掉,不知道台灣是不是也一樣 : : 謝謝 : 在這邊列出我們的地理課教學吧!不過都是八年前的了。 : 意外的我找到我國中二年級地理課本+高中三年全部的地理課本。 : 順便一提,我們國中一年級在基於國小「社會科」的內容上,再分成: : 「歷史」、「地理」、「生活與倫理」(二年級變成「公民」)、「健康教育」。 : 國中一年級的是「認識臺灣-地理篇」、「認識臺灣-歷史篇」、「認識臺灣-社會篇」 : OS:這麼多的認識臺灣,甚至和世界史份量相等,可見我們會不會討厭了~ : 國二開始,「地理」教的就是中國地理,整整一年。歷史也是這一年完全中國歷史。 : 國三就是世界歷史、世界地理的教學了。 : 高中部份的地理依次如下: : 一年級:地理一 : 二年級:地理二 : 三年級:世界文化地理篇(上、下)。 : 國民中學 地理 第二冊(國立編譯館) : 第一課 福建省 : 第二課 海南省 : 第三課 廣東省 : 第四課 廣西壯族自治區 : 第五課 貴州省 : 第六課 雲南省 : 第七課 江蘇省 : 第八課 浙江省 : 第九課 安徽省 : 第十課 江西省 : 第十一課 湖南省 : 第十二課 湖北省 : 第十三課 四川省 : 第十四課 山東省 : 第十五課 河南省 : 第二冊到此為止,不用懷疑,剩下的省份包括新疆、青海等等都有寫到。 : 高級中學 地理 一(龍騰版) : 序章 地理學的性質 : 第一章 地圖和地理網線 :  第一節 地圖判讀 :  第二節 地理網線和定時定位 : 第二章 氣候(一)氣候概說 :  第一節 氣溫 :  第二節 氣壓與風 :  第三節 降水 : 第三章 氣候(二)季風氣候 :  第一節 亞洲季風氣候的形成 :  第二節 西非季風氣候的成因與特徵 :  第三節 季風與生活 : 第四章 氣候(三)熱帶溼潤氣候與溫帶溼潤氣候 :  第一節 熱帶溼潤氣候 :  第二節 溫帶溼潤氣候 : 第五章 氣候(四)乾燥氣候、寒帶氣候與高地氣候 :  第一節 乾燥氣候 :  第二節 寒帶氣候 :  第三節 高地氣候 :  第四節 氣候變遷 : 第六章 水文 :  第一節 水循環與水平衡 :  第二節 地面水與地下水 :  第三節 海水與洋流 :  第四節 水資源與人生 : 第七章 地形(一)地形概說 :  第一節 內營力與地形發育的關係 :  第二節 外營力與地形發育的關係 : 第八章 地形(二)河流地形 :  第一節 河流作用 :  第二節 河流作用的種類 : 第九章 地形(三)海岸地形 :  第一節 海水作用與海岸分類 :  第二節 海岸地形 : 第十章 地形(四)火山、石灰岩、風成、冰河 :  第一節 火山地形 :  第二節 石灰岩地形 :  第三節 風成地形 :  第四節 冰河地形 : 第十一章 土壤與生物 :  第一節 土壤 :  第二節 生物 : 第十二章 人與環境 :  第一節 自然環境系統 :  第二節 人在環境中建構其生活 : 第十三章 人口(一) :  第一節 人口資料與人口規模 :  第二節 人口密度與人口分佈 :  第三節 人口遷移 : 第十四章 人口(二) :  第一節 人口成長 :  第二節 人口組成 :  第三節 人口問題 : 第十五章 產業(一)農牧業 :  第一節 自然農牧業與主要作物 :  第二節 非自給性農牧業與主要作物 :  第三節 農業區位與農業問題 : 第十六章 產業(二)林、漁、礦業 :  第一節 林業 :  第二節 漁業 :  第三節 礦業 :  第四節 林漁礦業資源的保育 : 第十七章 產業(三)工業與貿易 :  第一節 工業 :  第二節 貿易 :  第三節 跨國貿易 : 第十八章 聚落(一) :  第一節 認識聚落 :  第二節 鄉村聚落 :  第三節 都市的行成與發展 : 第十九章 聚落(二) :  第一節 都市的特性 :  第二節 都市問題 :  第三節 都市計畫與地方生活圈 : 第二十章 交通 :  第一節 運輸與運輸網 :  第二節 通訊 : 第二十一章 政治 :  第一節 國家與國防 :  第二節 國際關係 : 第二十二章 觀光 :  第一節 觀光的發展 :  第二節 真正的觀光 : 高級中學 地理 二(龍騰版)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區域地理研究的基本概念 :  第二節 臺灣的區域劃分 :  第三節 中國大陸的區域劃分 : 第二章 臺灣北部地區 :  第一節 自然環境 :  第二節 傳統農業社會的建立 :  第三節 近代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 :  第四節 台北大都會的形成 : 第三章 臺灣中部地區 :  第一節 自然環境 :  第二節 農業活動的展開 :  第二節 農業活動的轉型 : 第四章 臺灣南部地區 :  第一節 自然環境 :  第二節 以臺南為中心的早期開發 :  第三節 高雄港與高雄都會區 : 第五章 臺灣東部地區 :  第一節 孤立的另一個世界 :  第二節 並存的許多小世界 :  第三節 經濟發展 :  第四節 現代的展望 : 第六章 華南地區(一)東南丘陵 :  第一節 破碎的大地 :  第二節 依海為生的傳統 :  第三節 近代發展的特色 : 第七章 華南地區(二)嶺南丘陵 :  第一節 自然環境 :  第二節 族系種多 :  第三節 經濟發展 : 第八章 華南地區(三)雲貴高原 :  第一節 複雜多樣的自然環境 :  第二節 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 :  第三節 變遷中的生活方式 : 第九章 雲中地區(四)長江中下游地區 :  第一節 自然環境 :  第二節 長江三角洲的土地運用 :  第三節 上海-中國現代化的窗口 :  第四節 南京-中華民國的首都 : 第十章 華中地區(二)湖廣地區 :  第一節 自然環境 :  第二節 湖廣熟,天下足 :  第三節 現代的發展 : 第十一章 華中地區(三)四川盆地 :  第一節 益州險塞 :  第二節 天府之國 :  第三節 現代經濟的發展 : 第十二章 華北地區(一)華北平原 :  第一節 自然環境 :  第二節 人民的生活型態 :  第三節 近代經濟活動的發展 : 第十三章 華北地區(二)華北平原 :  第一節 自然環境 :  第二節 天然災害的頻繁 :  第三節 經濟活動的發展 : 第十四章 東北地區(一) :  第一節 自然環境 :  第二節 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 :  第三節 移民開墾 :  第四節 農業發展 : 第十五章 東北地區(二) :  第一節 豐富的資源與交通的發展 :  第二節 以重工業為主的經濟 :  第三節 都市特色 : 第十六章 蒙新地區 :  第一節 乾燥的大地 :  第二節 水與農牧業 :  第三節 多元的生活方式 :  第四節 過渡性的位置 :  第五節 近代的發展 : 第十七章 青藏高原 :  第一節 高寒的氣候 :  第二節 地大物博的雪域 :  第三節 永恆的佛國 :  第四節 傳統與現代化 : 第十八章 環境變遷與世界地位 :  第一節 中國大陸的環境變遷與世界地位 :  第二節 臺灣的環境變遷與世界地位 : 名詞索引 : 照片引用出處 : 圖片引用出處 : 補上最後一句XD : 現在你們知道為甚麼除了小地方外,我們很少問說「那是哪裡」了吧?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1.174.141
hejingyuan:有沒有察哈爾熱河綏遠啊? 122.234.52.238 12/27 12:53
kionakk:以上三者都是塞北地區i118.161.174.141 12/27 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