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經過了前兩回的文章整理,這部份就是剩下的部份了。 主要我們是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探討E-M5本身剩下的的一些細節,諸如E-M5的防滴防塵功能。 (一樣有萬年老梗埋入雪裡的測試...) 除此之外,我們也來談談E-M5的LiveBulb/LiveTime、人像拍攝,還有新濾鏡跟錄影。 OM-D的二三事 - 下篇 http://euyoung.blogspot.com/2012/05/olympus-e-m5om-d.html 另外,其實除了我本身的使用以外,我也邀請了三位很欣賞的朋友進行訪談,希望能 透過他們的角度,補足我看待相機比較不足的地方。 這三位朋友的背景,雖然不是職業攝影師,但照片也一直為我所喜愛。 大致上氣象專家的角度會比較偏向一個其他廠牌用戶的觀點(他用NIKON、D700); 而dolcejp則是一個兼具傳統OM系統與M43用戶的看法(OM底片機與E-P2); 而Apollo兄則是擅長利用適當的調整來幫助自己的拍攝,也借此分享他在歐洲的照片,彌 補我的照片以日本為主的部分。 訪談「氣象專家」:防滴防塵 http://euyoung.blogspot.com/2012/04/olympus-e-m5_30.html 訪談dolcejp:傳統OM與M43 http://euyoung.blogspot.com/2012/05/olympus-e-m5dolcejp.html 訪談Apollo:歐遊實拍與私房設定 http://euyoung.blogspot.com/2012/05/olympus-e-m5apollolin.html 最後,就是系列文章的第一階段完結,OM-D的實拍照片。 其實我只想寫這篇文章而已,從最早以前使用Pentax以來,然後用了Minolta D5D,在轉 到Olympus的歷程,不管在PTT也好,或者是網路論壇也好,我用的這些廠牌多半都是數量 比較少的陣營。 倒不是特別反骨還是怎麼樣,因為我也能理解C/N兩間廠商的科技與設計特性會是怎麼樣 的,只是我沒有這麼選擇而已。 這期間多少常常也被酸阿:「你幹嘛用這種沒聽過的牌子阿?」「你們的原廠鏡頭會比 Sigma之類的副廠鏡頭好嗎?」(我真的被酸過 orz) 我覺得攝影器材其實有非常多的面向,近代的攝影器材多半是大量製造的產品,可是在 每個人的手裡運用還是有很多變化,更別提每台相機每間廠商不同的思考,也造就了不 同的拍攝性格。 賞玩器材就是這點讓人著迷,想要拍出來好的成果是一種制約,但理解相機的設計跟操作 ,伴隨著成長,也是相機的一種樂趣。 Epilogue:結語與第二部分實拍照片 -SOLANIN http://euyoung.blogspot.com/2012/05/olympus-e-m5epilogue.html 第一階段大概就這樣,未來還會跟E-M5相處很長一段時間,屆時在來跟大家分享使用的 文章:D -- 巴黎是一枚滿口黃牙、蓬頭垢面、還散發著流浪漢氣息的超級大正妹 - http://euyoung.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30.210.77
KeeperOf7Key:首推 05/16 18:58
Elky :之前最期待的就是你每天的連載文:D 05/17 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