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SL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goo.gl/afaMQ (很多昆蟲不喜勿入) Robin Wong 是馬來西亞的知名O家攝影師,評測以他個人觀點出發,沒有嚴謹的科學分析 -- 以下是他推薦的幾篇60微評測文,也都很棒可以看看 zuikoholics http://goo.gl/VwSfV 也有很多昆蟲 Ming thein http://goo.gl/N311g 商業攝影可以參考這篇 (無昆蟲) -- Robin Wong的拍攝器材: 機身: E-M5 + 隨附小閃燈(全時開啟) 鏡頭: Olympus M.Zuiko 60mm F2.8 macro lens 離閃: Olympus FL-36R flash 拍攝方式: 右手單持相機,左手離機閃 快門範圍: 1/60sec to 1/125 sec 光圈範圍: F/5.6-F/14 手動對焦: 靠身體前後移動來對(需要的話,通常在放大倍率0.5x以上) 自動對焦: 拍比較大的物體實,放大率鈕切到0.19-0.4m 可以考慮用自動對焦 ISO: 200 -- 成像銳利度: 直接說結論的話就是這顆鏡頭銳利爆了,而這種特性正是微距攝影師最渴望的 !焦段來說60微讓Robin有種在用50mm f/2(4/3鏡)的感覺,但一檢視拍的照片 就可以明顯發現成像更優於50mm!雖然贏不多但卻是明顯的可以用肉眼分別。 昆蟲複眼上的摩爾紋是微距攝影的困擾之一,60微有點過於強大的銳利度可以 滿輕易的拍出摩爾紋,這是筆者在50微上很少碰到的(幾乎沒有!) 從這方面來看優點就是我們可以很明確的把60微放進購物清單中,但缺點的話 ,如果你是用E-M5,這台機身特別將反鋸齒濾鏡弄薄了(低通濾鏡),因此更容 易出現摩爾紋,O家則解釋說這問題可以從韌體去修正。 另外有個問題是雖然1:1放大率在筆者的經驗中很少需要用到,但他測試的結果: 1.當1:1時,景深過淺以致於得把光圈縮到F11之後,這在M4/3片幅會明顯讓銳利 度下降,成像變軟 2.手振問題:在這個焦段下連用E-M5的5軸防手振拍攝時,有時候筆者都不敢確 定照片到底有沒有晃到 雖然如此,如果沒搞錯,那這管60微的銳利度表現可說是在眾多廠家的微攝鏡中 鶴立雞群了。 -- 自動對焦能力 基本上筆者認為以往用50微那超弱的AF經驗終於得到解脫了,然後列出倍率切換 鈕的建議使用情境: 1. 0.4~∞ : 當你不需要用微攝功能時就調成這個 2. 0.19~∞: 全對焦行程,筆者非常不建議用這個設定,很會拉風箱 3. 0.19m~0.4m : 微距對焦區段,當在19公分時(扣掉機身和鏡頭剩不到10公分) 可以有最大的放大倍率,40公分時則大約有1:4(0.25倍) 4. 1:1 : 其實這不是固定放大倍率,當你把旋鈕撥到1:1後他就會彈回0.19~0.4 區段,他只是讓你能在微距拍攝時直接把放大率設為最高,之後依操 作還是會變動,此功能AF/MF皆可用。 如果你有依適合的情境選擇適合的區段,那麼你就可以得到如同其他鏡頭在E-M5上的 表現,AF非常快速也明確,但若是在極端放大率時筆者還是會使用手動對焦,畢竟AF 不會搭配你身體的前後晃動來決定對焦位置。 -- 可樂標的對決 左50mm f2 右60微 F2.8 ~ F5.6 明顯60微勝 F8 ~ F11 還是60微勝但差距隨光圈縮小會越來月不明顯 ‧60微的對比度較好,成像上如果有鮮艷模式的話60微就是這種 ‧兩管的發色是不同走向,50微較為自然和平衡,60微則較有活力、溫暖 Robin Wong之後應該還會在發其他篇使用心得~~有興趣可以追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24.24.152 ※ 編輯: karlrecon 來自: 36.224.24.152 (09/22 13:33)
livewater:蜻蜓的複眼超清楚,一格一格的 09/22 14:21
caption:我想看跟45mm那顆的比較 09/22 15:23
LuckSK:樓上可以找找45mm跟43鏡 50/f2的比較 再來比對這篇 09/22 15:52
zachmed:http://ppt.cc/WAfY 參考一下這篇吧 09/22 21:25
misuta27:不愧是做顯微鏡出身的O家 這管微距鏡果然可以期待 09/22 21:36
skychy:他的第二篇心得(日常使用)也出來了,簡單的說只有嫌光圈 09/23 21:25
skychy:不夠大~~ 他覺得這顆色散抑制和抗耀光都超好! 09/23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