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SL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只針對這邊提一點看法 玩相機的朋友,不要把「片幅之爭」這樣的想法放在腦裡 比較好的方式是去認識片幅差異的特性,選擇適合自己的片幅 我直接把結論打在前面 「片幅大小決定畫質」,這個奇怪的觀念請自己調整 大片幅能給你的,除了較好的高iso畫質,還有較多的畫素之外 其他跟「畫質」相關的因素關聯都有限 例如,解像力、中低iso畫質 這部分要看使用者自己如何去定義你心中的「畫質」是什麼 如果你喜歡數毛,那你需要的是屌鏡頭,但不見得非得是一個大片幅 除非你剛好需要在很暗的地方數毛,並且洗很大一張出來 如果你鍾愛淺景深,可以去看看M43的快速頭,如果樣張都還不滿意 就可以考慮挑大一點的sensor,然後時常記得縮光圈 最後,實體焦長所帶來的立體感和空間感,這是小片幅永遠不能給你的東西 如果你有這樣的敏銳度,本來就不會落入片幅的迷思 過去在底片的年代,本來就是先有中大片幅 一方面鏡頭部分,光學技術正在發展 即便鏡頭的素質不若135,中大片幅仍然可以憑藉「大底」的優勢 捕捉並承現更多的細節,而這也跟類比的性質有所關聯 135和之後APS的出現,除了在體積重量上佔便宜 光學技術的進步,這些較小片幅的系統也能滿足專業攝影師在輸出上的要求 可攜性同時也讓拍攝的主題大量增加,這是過去中大片幅天生的限制 PEN的前身同樣也是在底片的年代就出現 進入數位後的發展就不贅述 APS會吃下整個DSLR的市場,實際上也是因為各廠的技術根本沒有突破到 可以讓135相機大量生產,並符合市場一般消費能力的程度 當然就要拿片幅差異帶來的「特性」,作為宣傳上的「優點」 現在技術成熟了,135可以塞進手掌大小的機身 但如果你追求的「畫質」是指解像力,那你需要的仍然是屌鏡頭 鏡頭要屌,規格要好,那就不可能小,數位化後更是如此 如果追求的是「操控感」以及「機身性能」 那你終究需要的是比較龐大的機身 所以這樣的小機器所設定的市場,是需要靠行銷支撐的 它們的定位,是操控感次之,「高iso」表現很棒的隨身機 如果沒有對135有一定的遐想,或者對「解像力」並不特別要求 這些機身其實不大好用,但絕對是很漂亮的配件 簡單的總結 想清楚自己對拍照的想法是什麼,想學的主題是什麼 是要玩器材、要滿足內心高漲的虛榮、要紮實的學理論、要有裝備給客戶看 有硬仗要上的頻率、和手機地位的衝突,旅遊和戶外活動的定位 然後,鏡頭的體積與重量,是要求畫質和規格不可能割捨的東西 同時,你活動中「人」的因素,也是選擇器材的重要連結 白話: 敢砸錢,小片幅也很屌,解像力和規格都好屌 不砸錢砸體力,大片幅拍起來也很鳥 小台看起來就是比較遜,比較不會被家人太座靠北,不用縮光圈好方便(越縮畫質越差) 大台當然比較威,朋友路人客戶都說棒,不縮光圈怎麼叫拍照 至於小台大片小鏡頭,嗯,這是給內行人看的啦 如果不認真學理論,又不需要配件,拿手機拍就好(正港巷仔內) ※ 引述《strp (GlRoEvEeN)》之銘言: 會問上面的問題是因為常有人跟我說"這價錢都可以買全幅了耶!!!" 一方面覺得"啊買了我就真的不會帶出門啊~這樣豈不是浪費錢" 另一方面又會想"我真的不會帶出門嗎???沒帶過你怎麼會知道?" 拿別人的相機會覺得重,但搞不好拍出來的畫質會讓我甘願背負那些重量 就像之前借同學的帳號玩online game一樣,實在玩不出什麼心得 知後自己練了一隻相同的角色,那體驗跟感受就完全不一樣了~ 我相信人隨時都會先入為主,知道"那東西不是我的"因而潛意識的去排斥 知後不管東西多好都體會不出什麼心得了~ 可能我拿650D會覺得重,是因為我潛意識覺得M43更輕便才下意識說出這種話 也可能是我真的覺得很重,抱歉講那麼多搞得好像心理學一樣.. 只是我盡可能想維持在不預設任何前提的立場 所以我也會有那麼一丁點覺得,這價位都可以上全幅為何願意留在M43 帶不帶的出門恐怕我得租一台來跑趟旅行才會切身體會到是否真的不適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9.183.233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DSLR/M.1398066645.A.C99.html
Iknow:剛跳FF很不習慣什麼都在焦外..只有我狂縮光圈嗎...XD 04/21 16:44
neoma:不認真學理論拿手機拍就好<--你是說拿手機的不用學理論? 04/21 17:01
Aldebaran:你的邏輯 很棒 不解釋 XD 04/21 17:06
sat800g:二樓是…? 04/21 17:54
maxpower0203:推! 04/21 18:55
LongerSolo:推這篇 04/21 19:10
neoma:同樣拿起135的底片和DSLR來看,你應該會知道差別不只是景深 04/21 19:48
neoma:解像力而已 APS和FF 也不是 用不科學的說法就是顏色的綿密度 04/21 19:50
PlayStation3:綿密度的說法倒是頭一次看到,有更科學一點的說法嗎? 04/21 19:52
E6300:同意2樓 一起噓 04/21 19:52
neoma:不會吧? 綿密度第一次聽到? 那色階的連續性呢? 04/21 19:55
這樣子吧n大,我漏講了這個優點 不論底片或數位的大底,色彩綿密度和連續性都可以在縮圖下AB test看出差異 你就幫我把它列在空間感和立體感那行好了,有這樣的敏銳度,怎麼會陷入片幅迷思呢 相信本文不失焦,使用者自己能找到平衡點
PlayStation3:你指的是通用於所有全片幅包含很舊的機種也適用嗎? 04/21 19:57
Aldebaran:手機的敘述 如果你理論好熟 應該不會有被戳刺的感覺 04/21 20:03
Aldebaran:一下就氣血攻心 還是建議邏輯要理一下 04/21 20:05
鑑於兩位朋友氣血攻心,還是解釋一下 若A則B 不代表若B則A 懶得學,不如用手機;不等於用手機,就不用學 (蠻簡單的吧?) 我真正想表達的是,如果你懶得學又需要隨身機 現在的手機強到爆,隨身機沒有幾把刷子,其實跟配件沒兩樣
PlayStation3:譬如老1Ds的色彩綿密度>>>>>>>>>D7100 04/21 20:05
※ 編輯: Aldebaran (111.249.183.233), 04/21/2014 20:20:06
LoLoLuan:沒錯 還是拿手機就好 04/21 20:20
grgeo:不學理論請用手機≠用手機的都不學理論 04/21 20:28
grgeo:推這篇 04/21 20:28
NewTypeNeo:片幅還是影響解像力的要件之一吧 04/21 20:34
N兄,我文中未把話說死,我是說影響有限 會這樣講,是因為難以量化比較,需要控制的變因太多,可能要好幾行才寫得完 而且,某小片的定焦頭,據稱也是在知名評測網站上稱霸多年 前些年才被C家新百微勝過,我不覺得片幅的影響,有鏡頭的直接且絕對
neoma:你要攻我邏輯自己才去看看你寫的是若P則Q嗎? 04/21 20:40
neoma:連續性要擺在空間?立體感? 都是你在說! 04/21 20:42
其實我覺得馬賽克sensor談色彩很蠢 XD
Aldebaran:好啦 算你都對 你好明理我錯了 我又沒有說大片不好 XD 04/21 20:50
neoma:我只同意你第一段選擇自己所需要的片幅啦 後面似是而非誤導 04/21 20:52
Aldebaran:文中就是稱讚你有這樣的敏銳度 怎麼會來計較大小片? 04/21 20:52
Aldebaran:不用勉強推文啊 哪裡有錯請噓到底以正視聽 教學相長 04/21 20:53
Aldebaran:能幫我解釋「色彩連續性和階調」鏡頭影響大還是片子嗎? 04/21 20:56
※ 編輯: Aldebaran (111.249.183.233), 04/21/2014 21:01:12
semicoma:不用吵架啦 多去看圖 新手去flickr找不同片幅的新機相片 04/21 21:00
semicoma:來看很容易就懂了(645D的也可以順便找來看看) 04/21 21:00
semicoma:攝影又不是用嘴巴或鍵盤 04/21 21:00
neoma:有受過科學訓練的話你應該很容易知道誰重要怎麼控制變因吧 04/21 21:02
Aldebaran:一樣的製程 鏡頭的控制 畫素密度合理的標準 講三個就好 04/21 21:04
Aldebaran:如果你覺得任何一項都容易控制 那我沒有話說 04/21 21:05
Aldebaran:確實我沒受過科學的訓練 請問這樣的實測容易控制嗎? 04/21 21:07
neoma:所以你問我鏡頭重要或片幅重要是甚麼意思? 04/21 21:08
atropos:不同片幅的鏡頭不應直接對比,尤其是解像力 04/21 21:44
atropos:片幅小的鏡頭本來就容易衝高解像力 04/21 21:49
Aldebaran:同意 04/21 22:11
strp:幫補血,相信原po也是出於好意,之前講過我是一個很靠感覺的 04/22 01:00
strp:人,接下來講的如有冒犯還請各位版有海涵,其實如果在入門APS 04/22 01:01
strp:機身與M43之間比較的話,我實在看不太出差異,但我指的是近期 04/22 01:02
strp:內的M43機種,在E-M5之後M43的限制被整個突破,小片幅不再是 04/22 01:03
strp:之前人說的小家子氣的畫質,但看過FF的照片之後我卻能很明顯 04/22 01:04
strp:感受出與M43的差異,那立體感、那動態範圍、那通透感實在難以 04/22 01:04
strp:形容,我文筆其實不太好,靠的多半是感覺,拍照也是靠感覺居 04/22 01:05
strp:多,但基本的理論也是有具體研究過,只是FF那令人震驚的表現 04/22 01:06
strp:力我很難透過言語來形容,而我個人覺得A7跟FF並不在同一層次 04/22 01:07
strp:對不起我只是說出我看過實拍後的感覺,非要引戰或是吐槽A7 04/22 01:08
strp:只是單純這樣覺得,FF還是有難以取代的畫面,不過我也覺得需 04/22 01:09
strp:要好的鏡頭去解放機身,剛買E-P3的時候也是被14-42拖垮而失望 04/22 01:10
strp:了好一陣子,同事也因為無法使用大光圈甚至整台賣了換S90,事 04/22 01:11
strp:後跟我說他對S90真的好滿意好滿意,E-P3拍出來都暗暗的.. 04/22 01:11
strp:我想它可能忽略了可用ISO,但同時E-P3那塊OLED螢幕也真的很爛 04/22 01:13
strp:常看的到色塊,高ISO拍出的雜訊也一覽無遺.. 04/22 01:13
atropos:A7也是FF啊 @_@ 04/22 07:10
atropos:機身螢幕爛不爛也根本不影響畫質吧 04/22 07:27
BlueNokia:不覺得A7跟其他FF有差異 該有的還是有 04/22 09:01
strp:恐怕我看到的a7是接kit鏡吧~這部分我不要贅述太多,以免引起 04/22 09:36
strp:大家反感,借題詢問關於M43或是APSC及FF的微單眼,需要考慮鏡 04/22 09:38
semicoma:都是Sony的感光元件 沒道理A7拍RAW會輸其他FF DSLR啊 04/22 09:42
這就是鏡頭的影響力
strp:後距嗎?照理說如果鏡後距太短會造成邊角畫質下降,除了靠鏡 04/22 09:49
strp:頭修正外奸詐一點就是裁切(也就是根本沒有原片幅的解像力) 04/22 09:50
strp:先做個解釋,我並不是在說A7,只是好奇各個微單眼在成像上靠 04/22 09:52
strp:的原理究竟是什麼? 04/22 09:52
atropos:成像的原理當然是光學啊 @_@ 04/22 09:56
atropos:邊角畫質如何現在有很多量化測試可以參考了 04/22 09:57
atropos:再搭配實拍比較,不需要懂太多原理也沒關係 04/22 09:57
strp:我打完才發現打錯了..確實現在拍照只要看結果就好,只是出自 04/22 10:06
strp:自於好奇,認識的老闆跟我說M43是原汁原味呈現打在CMOS上的影 04/22 10:07
strp:像,可是不是會有數位修正嗎?還是說不管片幅或機身大小,只 04/22 10:08
strp:要需要修正的其實都會有?我忘記是哪一台相機之前好像被傳聞 04/22 10:09
strp:呈現的影像是從cmos上裁切出來的..並不是原本影像,因為邊角 04/22 10:09
strp:畫質掉太多廠商在機身引擎做了內建裁切的動作,當然是拍出來 04/22 10:10
strp:意最重要啦~去追求完美沒什麼意義,只是我會好奇 04/22 10:11
前幾台GH的片幅都比43大,目的是為了不同比例下仍保有足夠的畫素 是在講這個嗎?
atropos:什麼叫原汁原味要先講清楚,但不管怎麼樣M4/3絕對不是 04/22 10:12
strp:這點可以請a大做點描述嗎?這一塊很難查到資訊,謝謝 04/22 10:20
atropos:RAW的加工(最常見就偷抹雜訊)各家都很常見 04/22 10:22
atropos:但修色散、暗角、變形各家處理方式就不同 04/22 10:23
atropos:有些是僅JPG自動啟用,有些是連RAW都自動啟用 04/22 10:24
atropos:M4/3是鏡頭設計時就考慮進數位修正 04/22 10:25
atropos:很多鏡頭沒數位修正就不太能用 04/22 10:25
BlueNokia:M4/3差多了 搜尋一下4/3系統 直射光 老闆應該是在講這 04/22 10:26
BlueNokia:個 04/22 10:26
單就光學修正的部分,M43差得遠 不過E-M1把兩家的所有鏡頭資料全寫進去,裝上去就讀對應的資料進行修正 數位修正做到這樣也算是相當到位了
strp:B大我會問上面的問題就是因為我看過這篇,只是忘了 04/22 10:48
strp:認識的攝影師也跟我說過,要玩還是去玩DSLR比較原汁原味 04/22 10:49
比例上來講的確如此,不過可能也要你拿到準專業機種以上 對職業用機而言,越純粹的素材越好加工 就一般消費市場需求來講,越能減少你在電腦上後製的功夫,就是完成度越高的產品 剛好現在的影像處理技術和硬體都足以應付這些「前製」的需求 智慧型手機就是另外一個很好的例子 色彩管理和白平衡一直得到好評的富士,還有O家廣受好評的直出 某種方面也是在「前製」下了很大功夫(聽聽告別尼康的攝友們怎麼說) 如果strp大挑的是E-M1,據聞這台也是相對於前幾台更原汁一點
strp:我自己是覺得..東西會貴一定有它的理由存在,便宜也一樣 04/22 10:50
strp:有些相機便宜的不可思議,通常這種我都不會去買,而有些相機 04/22 10:51
strp:又貴的誇張,我想背後一定也有它的道理存在,只是在數位時代 04/22 10:51
strp:好像把重點都放在機身引擎上了~反正消費者只看拍出來的感覺 04/22 10:52
strp:也不會太過要求細節跟原理,可以分享到FB的爛圖床比較重要 04/22 10:53
strp:也因為這點我前陣子也很想跳FF,因為拍出來的感覺真的不一樣 04/22 10:54
PlayStation3:聽起來不像在講4/3,可能是老闆理解有誤.. 04/22 11:37
PlayStation3:像是12-32這種鏡頭不下大量數位修正是無法做小的 04/22 11:42
PlayStation3:其實小片最大好處就是製好鏡成本可以降低,KIT的體積 04/22 11:47
PlayStation3:可以做小,可以用較少的價格去買數值衝很高的鏡頭 04/22 11:48
PlayStation3:同樣的規格下小片的價格會跟大片差很多很多,多到 04/22 11:49
PlayStation3:變成專業門檻生財工具才有價值投入的範圍 04/22 11:49
PlayStation3:像是A7這種東西你要好鏡高解像力體積跟價格還是高 04/22 11:51
PlayStation3:當然財力負擔的起或者自己就是財政部長那是沒差 04/22 11:54
pipi5867:現在新的dslr也都有數位修正選項了 算是時代的趨勢吧 04/22 17:10
atropos:C/N還沒有完全放棄用光學修正變形 04/22 17:40
pipi5867:m43也沒有完全放棄呀..有幾支定焦是光學修正 04/22 19:09
atropos:幾乎沒有吧,變形好的都是先天條件(焦距)的關係 04/22 19:31
atropos:應該說視角啦 04/22 19:32
sagaplus:如果幾年後市面上同時有賣2萬的FF和10萬的m43 04/22 20:19
sagaplus:這樣才能知道各片幅的畫質差異是不是來自價格 04/22 20:20
strp:我覺得以科學理論來講鏡後距應該是相當重要的,就好比幾拿著 04/22 22:55
strp:放大鏡一定會有一個最舒適的放大距離,相機鐵定也有最佳的成 04/22 22:56
strp:像距離,鏡後距太短成相應該也會比較鬆散,靠光學解決到還好 04/22 22:57
strp:靠機身去後置加減會掉一些畫面,畢竟不是原本最真實的模樣 04/22 22:58
strp:但現在這時代好像大家都求方便,加上智慧型手機的崛起,各大 04/22 22:59
strp:廠商鐵定也很放心族群減少而開始縮小相機大小,利用數為修正 04/22 22:59
strp:來提昇畫面,讓消費者有『這麼小台畫質又那麼好』的錯覺.. 04/22 23:00
strp:修正難免,但如果整張照片多是靠修正來的就太超過.. 04/22 23:02
數位相機的發展一直走一樣的路 sensor很鳥,靠光學規格硬撐 片子跟製程可以控場,光學規格就省下來 sensor遇到門檻,各廠就開始打光學規格戰 電子跟數位技術突破了,光學的部分就又輕鬆了 前者的進步空間,永遠不是光學技術可能追得上的 就像反光鏡這種天生會造成對焦誤差,又有物理限制的東西,嗯 再看看這十年的電影,CG發展的速度,真的不用多想 即便是在底片,前製和暗房裡的後製,從來都沒少過
strp:下午上網看了一下E-M1 E-M5 E-P5的實際ISO值,其實沒那麼高 04/22 23:03
strp:但曝光值卻又可以達到跟FF相同的標準,所以可用ISO拉高根本是 04/22 23:04
strp:錯覺?雖然不知道是如何達到相同曝光值的,但微單眼的ISO還灌 04/22 23:04
strp:不少水..也難怪一堆玩家會不惜犧牲輕便也要堅持使用DSLR 04/22 23:05
strp:但對多數使用者來說只要好帶、拍出來滿意又可以立刻分享就好 04/22 23:05
strp:沒有貶意,這種人也包括我..時代慢慢轉變,消費者的需求也不 04/22 23:06
strp:同了~ 這是我的一點想法+猜測,如有不實還請版友們糾正 04/22 23:07
這是廠商厲害的地方,產品的設定分層更細膩,創造出我們的需求 也是看見低階DC將被手機壓縮,同時從大廠底下殺出新路線
atropos:鏡後距/鏡頭/感光元件這三樣東西要互相搭配 04/22 23:12
atropos:不可能單看其中一樣就決定畫質 04/22 23:12
strp:就NEX系列來講,那鏡後距真的短到鏡頭快貼在鏡後玉上了~要 04/22 23:14
strp:怎麼成像我真的很好奇,Fuji至少還有吃進去一點,無意抨擊NEX 04/22 23:16
strp:只是好奇+舉例,但我覺得就算M43的鏡後距也不夠長 04/22 23:17
strp:看4/3直射光那一篇就可以感覺到微單眼真的做很多數位修正 04/22 23:17
atropos:很多不可換鏡的相機才真的快沒有鏡後距可言 04/22 23:18
直射光的目的在於處理邊角畫質,這個東西其實數位修正能做的有限 因為不是變形、跟色散的關係也較小 M43鏡頭的邊角畫質,跟43鏡頭HG以上的鏡頭,不是一個檔次的東西 不然我們都會在廣告中看到「直射光」這三個字 忘記是哪家,好像是S有新的sensor專利,不是平面的樣子 也是為了處理這個底片時代不會有的問題
tyf99:只要後玉夠大,搭配遠心光學設計,就算貼著sensor也沒問題. 04/22 23:30
鏡後距絕對會影響畫質,但是在可交換鏡頭相機的基礎上,就是為了便利而與畫質妥協 許多非交換鏡頭的相機,就是主打著將鏡頭的設計與sensor「最佳化」 來達到超越可換鏡頭相機的訴求 而SLR乃至於DSLR,只能在鏡後距固定的前提,在鏡頭的設計上下功夫 ※ 編輯: Aldebaran (111.249.183.233), 04/23/2014 01:19:49
tyf99:去年的東西 http://bit.ly/PqSFYO 04/23 01:33
neoma:推tyf99,真正的技術本位專家 04/23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