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etectiv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margol/margolland/14924806 做為評論者,不論為了什麼原因,對於作品我們總是採取「挑剔」的態度,但是這種 態度是否適當呢?電影「料理鼠王」的其中的一段話我很喜歡,也時常拿來提醒自己:「 In many ways, the work of a critic is easy, we risk very little yet enjoy a position over those who offer up their work and their selves to our judgement. We thrive on negative criticism, which is fun to write and to read. But the bitter truth we critics must face is that, in the grand scheme of things, the average piece of junk is more meaningful than our critcism designating it so.But there are times when a critic truly risks something, and that is in the discovery and defense of the new. Last night, I experienced something new, an extraordinary meal from a singularly unexpected source. To say that both the meal and its makes have challenged my preconceptions is a gross understatement. They have rocked me to my core.In the past, I have made no secret of my disdain for Chef Gusteau's famous motto: Anyone can cook. But I realize that only now do I truly understood what he meant. Not everyone can become a great artist, but a great artist can come from anywhere. It is difficult to imagine more humble origins than those of the genius now cooking at Gusteau's, who is , in this critics opionion, nothing less than the finest chef in France. I will be returning to Gusteau's soon, hungry for more.」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不寫負面評論,而且如果讀到壞的作品 是不幸的,那麼浪費時間批評它就是更加不幸。為了《紅樓夢殺人事件》寫評論的我是否 認為它是值得推薦的作品呢?我直接說我的結論:它是還可以的推理小說,但並非必讀的 經典。 如果說寫作推理小說是困難的,那麼以既存的作品中人物來創作就更加困難。我不敢 說所有續作、前傳、同人誌都沒有好作品,但在漢民族「貴古賤今」的傳統之下,別說是 「狗尾續貂」了,即使是「貂尾續狗」仍然不會有好評。這類「續作」必須面對的一個質 疑是:你為何要用其他作家創造人物與架構?《紅樓夢》本身就是未完成的作品,高鶚的 續作已經是諸多版本中較為完善的,可是絕大多數的「紅迷」還是不認同。如果把《紅殺 》當成《紅》的別作,那麼不論是語法與人物的認識它都是不及格的;如果把它當成獨立 的作品呢?那麼沒有讀過《紅》的作者就無法理解謎底,也就是它無法獨立存在。簡單來 說,《紅殺》整部作品得以成立是依賴於《紅》,讀者很難不將兩者相比,於是書中人物 的性格與對話都將成為批評點。如果除去這些部份,《紅殺》作為推理小說是否夠格呢? 謎底只能算是老套,而且可行性幾乎是零。 好的翻譯未必能讓作品加分,但壞翻譯絕對能讓作品下地獄。我寫這篇評論主要就是 要批評書中的翻譯。整個台灣陷入一種迷思,似乎只要懂書中的語文就可以翻譯作品,這 是相當錯誤的。翻開譯者的生平,似乎這是他唯一翻譯的小說(我用google也查不到他翻 譯過別的小說),我不懂編輯為何會讓這種翻譯印成書籍,因為不僅愧對讀者也愧對作者 。我們來看看有多少翻譯上的問題。P.42的「噗嗤大笑」,「噗嗤」可以「大笑」嗎? P.25的「長女公子」,這種用法太過正式,一般路人會說這種文謅謅的語言嗎?P.45的「 歷史層層疊疊」,這種用法我不敢說錯,但「歷史」可以「層層疊疊」也是怪事一件。 P.57如果我沒讀錯的話是稱戲子為「小姐」,合理嗎?我只是挑選第一回中認為的「嚴重 」瑕疵,其它各回一樣有很多問題,更別說P.103賈政稱寶玉為「小奴才」(看過紅樓夢 都知道是「小畜牲」)、P.111薛蟠的「幹」(這為免太「本土」了一點),和這些錯誤 相比P.195的「小姑娘」可說是非常小的問題了。除了翻譯的錯誤之外,語助詞的濫用更 是充斥整本小說。我無法將這些問題歸因於是原作還是譯者造成的,有些誤用與錯誤看得 出是作者的問題,比如省親時元妃和賈政的對話,可是例如「小奴才」和「幹」這絕對就 是譯者的問題。 在全民瘋英文的同時,有多少人想過國家的學術水準和國際化真的和英文有何必然關 係嗎?走一趟日本你會發現大多數的日本人英文都非常「詭異」,但誰敢說台灣比日本更 「國際化」?一般的語文程度根本不等於能夠閱讀專門領域的作品,更不代表有能力翻譯 作品。世界並不是只有英美兩個國家,難道我們為了讀懂Émile Durkheim、Karl Marx、 Max Weber、Christian Heine、Johann Goethe的作品就必須去學德文;Charles Montesquieu、Denis Diderot、Voltaire、Jean-Jacques Rousseau去學法文;甚至連讀 本《紅殺》都必須去學日文嗎?上帝對台灣人真不公平,應該給我們28個小時才對,分別 學英文、德文、法文、日文,我還忘了算俄文、義大利文和阿拉伯文!文化界翻譯能力的 缺乏居然是以「學語文」來解決,真是匪夷所思。若說自然學科的書籍更動太快,那麼我 上面所舉這些骨骸都已經腐朽的大師呢?還是我們必須去讀美國翻譯之後的版本?我不喜 歡中國,可是我必須說很幸運的我們至少看得懂華文,因為它們的翻譯質量都超過台灣許 多。 沙漠永遠種不出美麗的鮮花,貧瘠的文化土地又能生長出什麼呢? -- 能力を持った者にはそれを正しく行使する責務があ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9.70.175 ※ 編輯: F16 來自: 218.169.70.175 (12/22 23:31)
rakuen:我想這篇心得放在自家尚屬合宜,但後半已經脫離文本討論了 12/23 16:40
rakuen:,放在這裡有點怪 12/23 16:42
yaibalufe:小姐在古代是指特種行業的女性 12/25 18:34
NANJO:我現在都看原文書了,特別是當拿譯本比較過之後,我就覺得 02/08 06:46
NANJO:買一本有點浪費錢。台灣的日文環境跟日文學習人口照理不低 02/08 06:47
NANJO:但編輯把關實在很鬆散,扣除語言文法上的翻譯錯誤,文化上的 02/08 06:47
NANJO:翻譯也大多不及格(特別是體育、時事、次文化)。現今網路上 02/08 06:49
NANJO:幾乎甚麼都能查詢,有沒有誠意、有沒有做功課,敬不敬業? 02/08 06:50
NANJO:通常都是我看中譯本時心裡的疑惑 02/08 06:52
NANJO:補充,我指的現象是大部分的譯者,並非專批此書譯者... 02/08 07:55
NANJO:我所謂不看中譯並非不看中文作品,事實上接觸日本原文小說後 02/08 07:56
NANJO:某種程度上我更常看中文書了 02/08 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