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etectiv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好讀網誌版:http://www.wretch.cc/blog/cutegi/21491735 告白已經回到我的手中了。撇開其他的不說,為甚麼想用這本書作為傳書 遊戲的角色呢?因為即使是很少閱讀經驗的人也能輕鬆的開始看( 以一篇小說的開頭,是相當容易產生「想要繼續看下去」那樣子的感 覺的)、即使是沒讀過犯罪小說的人也能接受,作為開始,它是很適 合的。(而且它的紙質非常輕) ,而故事的中心與犯罪事件、校園暴 力等社會議題做結合;雖然對於人性的描寫深刻在日本有很多作家都 相當優秀,告白在人性特點上並不是最佳,但的確是在日本的推理小 說中寫出了另一種形式,本屋大賞的得獎作品大多都不會讓人失望。 有些讀者說某些角色的設定太過牽強,是的,只要一個環節不是那樣, 故事就無法完成。但本書我覺得優秀的是,有幾個角色,是能讓閱讀者 徹底同理那些想法的。這是很困難做到的,而且,這是這位作家的第一本小說。 在這之中,我覺得最棒的,就是這個故事表露的沒有真正的對與錯。 那些甚至會貼近每個人心裡的某一個部份。 誰的青少年時期沒有恨呢? 直到我成年,看向現在的青少年,我都曾經無法撇去他們是一群幾乎 只有群體潛意識、不帶感情的人。 『你有看到那個新聞吧?xx高中生凌虐狗,真殘忍。』 『現在的小孩子到底在想什麼呢?他們的blog可以放私處、上床的 照片,真不知羞恥到極點...』 『那些小孩可以對著老人又打又踢,最後竟然還得意的放到網路上播, 這些小孩有病嗎?』 不管是那些新聞也好、少年飆車族砍人也好,我從來都沒發表過我自己 的想法,即使別人在提的時候,總是會有一群人一起說對阿對阿真是可 怕的時候,我都從來沒有跟著講話過。我本來也是要當老師的人啊,而 且是我自己選擇的,雖然最後也是我選擇放棄了,但我必須承認,比起 讓那些困在外在裡、身體裡的小孩們、病人們學會與其他人溝通,這些 必須流著血脫皮的青少年,讓他們離開那些「障礙」而被接受, 我們可能也要跟著流淚, 甚至是流血了。 湊佳苗說對了一點,他們心底想要,自己是不一樣的,最痛恨的也是自己 跟別人是一樣的。找到自我、存在的意義、獨特的自我、被自己肯定也能 被成人肯定、能脫離開群體意識的一瞬間、然而他們最可悲的是,活在不 能離開集體的他們,表面上不敢也不能不一樣。(如果大家總是攻擊某個 對象,那麼不攻擊的人,自然被歸類在對立的黨派)然而這是多麼可怕的 事情,永遠只有對面,沒有中間。 因為只要想到青少年的自己,你怎麼能跟著拿石頭一起丟淫婦呢? 青春期時我也曾被排擠過,我也曾經為了掌握權力排擠別人過,也曾經被 雙眼中只有恨注視著我的人拿著東西砸過,我也曾任意丟棄夥伴,只是為 了對方不能了解我或者是也許不能呼應我這些愚蠢的理由,強烈地傷害別人。 就算是這些也無法跟現在的青少年比? 是嗎? 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你一定也曾經想死過。只是你只記得近的,忘了遠的。 那些恨不都是從最微細的態度跟語言而來?源頭都是一樣的,當我們能想 起年少對群體意識、集體決議的害怕時,我們怎麼能跟著拿石頭扔向他們! 另外獨特的一點是,主角也算是個熱血教師吧?!但是他信奉的跟我曾經 相信的一樣,可以嗎?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有情緒,老師也有在乎、不能 碰觸的事情。而我已經轉化很多,我不再表露出那些,他們破碎的裂縫已 經很多,修補會有很多方法,不一定要用一個裂縫償還另一個裂縫。 而我們都曾經瞧不起老師、瞧不起大人,不是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0.122.4
snoopyiou:推 這兩篇寫的真好^^ 06/20 23:27
Joycebee:這篇讀起來感覺好像是用日文寫的文章哦^^ 06/21 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