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euts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來補充S大的說法 和回應Bahnhof大的文章 關於獎學金 我是念資訊系傳統學制大學部學生 當初我出國 約一年半前 是沒有任何獎學金 給我們考的.. 給傳統學制念大學的學生 大部份給博士班 或國際學程 我相信願意來德國念博士的人一定相對地少 德國念博士要花費的青春太多 在人數上 念大學部(碩士)還是算大宗 一年約有一千四百個台灣學生拿留學遊學語言簽證來 所以獎學金對於我們這些傳統學制大學部的學生來說 幾乎不可能.. 我常初抱持來德國的想法是 台灣總要有學生來歐洲 而且資訊系來德國(甚至歐洲)的台灣學生 我"聽說的" 是"零"! 只有我和我大學同學一起來.. 而且是被我們大學教授一直鼓勵 一直跟我們說德國多好 (果然 他的思維停在三四十年前 明明他是 MIT畢業的 為了我們完成他留德的夢想 叫我們來) 而當初我們因為要留美 GRE TOEFL的心力都付出了 也許我醬說太過於自命清高 不過我是真的覺得 台灣"資訊系"的學生 需要有人來歐洲看看.. 我們也的確有帶動系上同學醬的風氣.. 有同學決定當完兵後去瑞典或芬蘭念看看..(用英文就可以的國家) 不然 我想.. 我們系上留德的 大概是史無前例吧.. 畢竟不會想去比自己還要差的地方留學..(德國一流大學資訊系來說) 我們那個MIT的教授就跟我們說了費曼和他教授Slater的故事 就是費曼想要留在MIT 因為MIT是全世界最好的研究所 但Slater說: 那你更應該去別地方看看 於是費曼去了普林斯頓.. 當然 我只是一個廢材 不能和費曼之流比較.. 不過只是說了 當初來德國真是懷抱著很大的夢想就是了.. 台灣很不了解歐盟的市場 我又是那種極度愛台灣的人 年輕人總有一堆夢想 想要學成歸國把不一樣的思維帶回台灣 結果只是換個地方耍廢 廢材果然還是廢材 (笑) 說回來.. bahnhof大po的文章 給我感覺是理想 而S大po的文章 比較近似於我看到的現實.. bahnhof大說 三個月打工可以賺一年學費和生活費 我想.. 真的是要看什麼城市什麼物價還有什麼工作 我也很想知道有哪裡三個月可以讓我賺個60萬以上的工作 我在Stuttgart最基本開銷只能醬(房租 kalt 460 euro) 還離學校要一個小時車程.. 不過平均其他台灣人是 350 euro kalt.. 而且stuttgart物價很高 車票很貴 好.. 這些以前提過 所以不提.. 總之 我是因為運氣好家裡可以供我念書.. 我覺得如果一切順利 真的可以像bahnhof大大說的.. 三個月賺一年.. 但很不幸 如果有那種工作 為什麼我那些優秀的中國同學都搶不到 要每天去打黑工當女工.. 非常非常辛苦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還會被剝削 工資很低.. 一小時我聽過最好是五歐 隨時沒工作 因為只是打零工.. 德國也很看學歷的 我本來有台大教授推薦我們去做Tuebingen 漢學系有關寫程式又懂繁體中文的工作 薪水很好 一個月二千跑不掉 結果看看學歷 要至少在念博士 而且還要哪些哪些長才和專業 我還在念大學 怎麼可能有那個學歷.. 那些工作應該是給博士班的吧 結果我在stuttgart認識的台灣人沒有半個在念博士 只好放棄那工作 那工作還是Tuebingen大學特別發mail給台大外文系 的教授的.. 工作真的不好找 要找到一個月淨收入要一千歐左右的工作才有可能 負擔自己的生活 以我現在的情況來說.. 不是全職不可能 當然.. 也許我是特例..誰叫我生活費那麼高.. 但是當初收我的學校就是stuttgart和Muenchen 慕尼黑的物價 大家都知道的.. (泣) 上次去慕尼黑看租房的資訊.. 什麼 17平方公尺 460歐? 還是WG 在大學附近的公寓 有沒有搞錯 好可怕的地價.. 我也沒便宜的城市可以選擇.. 在德國要自給自足實在不容易 對於一個要兼顧課業的大學生 沒有碩士畢業的大學生而言(如果我都畢業了就回去了 還留在德國灑錢喔) 又消耗大量的青春 這樣實在比英美少了很多競爭力 尤其台灣人很急 看不到眼前利益的事就不喜歡做..(我想大家都同意吧) 我很多同學承認 反正去美國 交個學費二年 名校碩士學歷就拿到了 回台灣就可以有更好的工作 的確 史丹佛 加州理工 麻省理工 怎麼會不吸引人.. 一年學費一百萬也值得了 (對大部份台灣人而言) 德國待個五年 超過二百萬可能性多大啊 (好的理工大學又都在貴的城市) 就算美國念個二年要二百萬 我剩下三年就賺回來了嘛.. 所以德國才也會改學制 也是目的想吸引外國學生吧 話題轉回去 我覺得S大此篇重點是 德國政府太過保護本國學生 而失去競爭力..當然我覺得保護本國學生沒什麼不好.. 不過德國外國學生已經相對美國來說非常少了(研究所以上) 我是感覺不到德國政府保護自己的學生啦 不然也不會改學制 (我同學就是念改了學制的 二年念完碩士 免DSH德文學制 TU Darmstadt) 因為對我來說學校對我和對德國人沒什麼不同.. 而且也不會 因為要保障本國學生而拒絕讓我入學 我覺得s大的朋友的例子 可能也不全然是這個因素.. 因為德國大學拒絕的理由通常不是真的那個理由.. 有時候只是隨便找個理由而已.. 像我那時想要報一些學校的dsh 但我已經是Stuttgart大學的學生 (DSH但已入大學學生) 就其他學校都不給我admissions了.. 因為"已就學"那欄我勾選了 而且填了Stuttgart 中國同學就罵我笨 結果他們都選沒入大學 結果我語言班的中國同學 都有機會去別的學校考 我實在太誠實了 不過也沒差啦 那些學校拒絕我的理由是 "欠缺中學成績單"(明明我有附) 超有趣的.. 又離題了.. 我覺得德國以資訊系而言 欠缺的是國際觀和競爭力 我還不知道資訊系可以都用德文書 德文投影片 德文作業的 也許是在台灣時我們連考試都要用英文作答吧..(有些是強迫的) 更別說作業 課本 投影片 等等 甚至很多課 或是Seminar都是全英文 因為畢竟美國才是資訊強國.. 但是德國資訊系很封閉.. 大多學自己的東西 讚揚自己的東西有多棒 自己的理論有多好 真的很不能理解.. 但是比較有國際觀的教授就會比較用英文課本 上課會秀幾句英文 常說美國如何 日本如何 中國如何 但比較保守的教授是都用德文書的 而且會真的覺得德國資訊很棒 這點是我比較不能接受的.. 我覺得上課用德文考試用德文 ok 反正我自願來德國就是要用德文.. 但課本這種東西 怎麼說美國都比較先進 我念德文書念得很辛苦 當初以為資訊系會用英文書的 不過看來不是全然如此 當然 可以用英文的比例已經比別的系好太多了.. 我覺得保護本國學生並沒有錯 而是我覺得德國給我感覺太過封閉 有點鎖國政策 和歐盟其他先進國家比起來 有差 以前瑞士Zuerich(蘇黎士)理工大學 一流理工大學 有來我們系招生 (台灣) 說只要我們肯去念 學費生活費全免 附獎學金 這種策略就非常吸引外國人 張開友誼之手 像英國國協都柏林大學也有來我們系招生 吸引交換學生等等.. 德國我有看過Saarland大學在我們以前台灣系上 張貼博士後研究交換學生的海報就是了 不過好像沒什麼人報名 因為研究領域是我們實驗室的 所以我知道大概沒人去 我個人的想法大概就是如此.. 我倒沒有感受德國保護德國學生 而是感受到他們對世界接納度很不夠 對外界過於封閉 就算我身處在資訊系 站在科技前端的科系.. 也是一樣過於封閉 我和我同學也是班上惟一的亞洲人 很神奇..(惟一外國人吧) 明明Stuttgart大學號稱中國城 別的科系中國人佔一半的.. 我一直想不透為什麼班上沒有亞洲學生 別的學期有看到一兩個 也許Softwaretechnik對中國學生來說沒有什麼吸引力吧 (Stuttgart外國學生絕大部份是中國人 因為理工大學的原因 所以台灣人也相對地不少) 以上是我覺得德國缺乏世界競爭力的原因.. -- 從他們整齊的制服,友善的眼神,我完全可以感受到那份誠意和體育精神。 大家不要緊張,我本身,是一個汽車維修員,這個扳子呢,是我用來上螺絲用的, 很合理吧? 正如我剛才所說,我身為一個汽車維修員,有個槌子在身邊,也很合邏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30.41 ※ 編輯: smallin 來自: 140.112.30.41 (02/24 02:21) ※ 編輯: smallin 來自: 140.112.30.41 (02/24 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