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i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131119(二) 台北。晴朗,想吃熱熱的冷天   從夜跑轉換為晨跑模式的第一天,果然如我所預料的,上課睡著,過一陣子,等身體 適應早上暖機的生理時鐘後,相信狀況會慢慢改善。   為了完成偉大航道計畫,接下來三天,暫時離開 FB,不曉得自己會不會有戒斷的焦 慮症候群?畢竟是每天非碰電腦不可的大學生,少了最主要的通信幹道,究竟會發生什麼 事呢?   斷了網路這條線,會不會和世界才是真實距離上的靠近一點?   我是經常讓許多人痛恨至極的已讀不回專業人,同時也不喜歡已讀不回的奇怪功能。 多數時候,我的不回只是暫時性,可是為何許多人無法忍受,沒有立即回覆這件事呢?猜 測是個性使然,喜歡慢慢想,醞釀好下一句準備開口的話語,可是已讀不回四個字,像是 指責著不立即回訊,就是罪大惡極,讓人焦急枯等不應該。   而有些時候,是我不認為需要再回覆,我讀了這句訊息,但沒有特別想法;並不喜歡 在沒有話講的時候,還硬要擠出空泛不存在的想法來拼湊,只是純粹想保持和世界的沉靜 連結,不說不笑,用呼吸與聆聽來溝通;即使有話想說,我也不一定選擇仰賴言語聲音表 達,有時候可能留在心底,對自己反覆思索。如果話說得太多,就沒有空閒與靈感寫寫字 了。   比起網路,其實更喜歡面對面晤談的感覺。很奇妙,那些能維繫長久感情的朋友,平 時反而沒有特別仰賴網路聯絡,但時候到了,我們自然知道該約一趟出門走走。始終不習 慣隔空敲打鍵盤的語言編排,那些細微的表情、肢體語言,隱藏在字碼之間,卻一點也觀 察不出來,那一份與人互動的實感,少了一點溫暖。   關係好一點的朋友都知道,我有已讀不回這種壞習慣,甚至還有強迫別人已讀不回我 的奇怪要求。幸運的是,從沒有被真心抱怨過。   人類屬於社會性動物。而我剛好屬於對社交需求比較低的族群,當我察覺到在熱鬧的 社交場合,明明笑鬧聲不斷,周圍人群環繞,內心的空虛感卻很多,心情不若獨處或是小 小社交環境中自在。很清楚自己大抵上喜歡靜。音樂聽靜的、遊戲玩靜的、嗜好選靜的、 電影看靜的、住居喜歡靜的;而我的確不愛被吵,嘈雜並非車水馬龍的噪音汙染,而是被 人打擾的吵,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喜歡一個人看早場電影、選小眾片;喜歡一個人逛書店 、泡圖書館、散步兼迷路、慢跑。   或許不是那麼絕對的堅持要一個人,和投契的朋友,也會相約做這些事情,我想是喜 歡那種自在舒服的感覺。相處很好的我們,共通點是我們正巧都喜歡一個人的自由。   熱鬧的大場合不完全推卻,那是生活中不同心情的調味料。   然後發現了自己和許多人不一樣,那些不喜歡,甚至懼怕獨處的人,通常也害怕寂寞 。其實寂寞並不可怕,因為寂寞而緊抓著一段情感聯繫,才是令人窒息的恐懼。   擁抱靜默是種很迷人的感受。   已讀不回也不見得在所有情況下,都是負面的代表,例如說,有一搭沒一搭用 FB 聊 天時,友人隨手一句:「突然好想喝紫米紅豆湯。」我點閱之後沒有回應,穿上外套出門 ,買好熱呼呼的紅豆湯後,一通電話告訴他,我帶了兩碗消夜在門外。他很開心。   這樣的已讀不回……好不好呢?   見仁見智吧。    -- Station http://blog.roodo.com/rynnow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6.42
AdiosMiAmor:推推 11/25 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