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igitalMus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Yoshikia (The last song)》之銘言: : 個人最近因為透過監聽喇叭發現自己過去寫的管絃樂音色竟然無法達到像好萊屋那樣 : 的立體感,當下感到有點難過。不過虛心檢討一下有關環繞音色以及聲音飽滿度方面, : 我去阿通伯樂器行逛了一趟,大致發現兩項如下︰ : 1、錄音卡介面︰我的錄音卡為ZOOM H4,由於只有四個聲道,所以要做到5.1聲道沒有 : 辦法,必須要有多聲道的錄音卡,價格幾乎都在兩萬元以上。即使在Nuendo或是其他 : 軟體裡面像Premiree或是Vegas勾選5.1環繞音效仍然效果非常有限,不像好萊屋工業 : 裡面每個音色都很飽滿且立體。各然感覺ZOOM H4雖然很好用,可是如果真的要上的 : 了大螢幕,真的要改用其他多聲道外接錄音卡。 嗯,模擬的5.1聲道,跟實際上的5.1聲道其實差別很大, 靠軟體去模擬出來的絕對距離真實有一個很大的距離, 如果你真的想要上大螢幕,就已經不是多聲道外接錄音卡的討論範圍了 那是更往上一段去討論的,ad/da跟所搭配的軟體,乃至於杜比編碼解碼器 以及錄音室的設計都有很大的關聯性 : 2、喇叭一定要用監聽喇叭︰其實寫音樂一定要對自己誠實,如果買普通喇叭即使音效 : 再好、重低音再多,一但移到監聽喇叭裡就會發現為什麼跟自己的預期完全不一樣。 : 監聽喇叭是最起碼沒有渲染過的,所以任何音色都可以聽的清清楚楚。個人過去在 : 寫音樂寫的很爽,可是發現全部移到監聽喇叭裡面全部都遜色掉了。 因為監聽喇叭就是為了忠實傳達原本的聲音所設計的, 所以請利用監聽喇叭鍛鍊你對音色的分辨能力, 數位時代要面對的不只是傳統的和聲.樂器學,及管弦樂法等 對於頻率的分配,音色的選擇這些都會影響到你編出來的東西專業與否, Hanz Zimmer用了多少台電腦在跑他創作出來的音樂, 雖然我們可能沒有那麼多錢去買那麼多電腦跟使用那麼多設備,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盡我們的能力慢慢去逼近 : 板上不知道有人對於其他如何創造環繞音效有討論嗎,感激不盡。 講回5.1這件事情 其實對於做音樂的人來說光stereo就已經夠我們玩非常久了, stereo MIX的學問就已經非常大 5.1一開始設計出來是為了重現現場,讓你感覺到後面左邊右邊 都有音效的產生有聲歷其境的感覺,而非單為了音樂做出來, 一般傳統的音樂(非影片)的5.1往往是演唱會,表演者多是在你的前方 那麼大部分從左後跟右後方來的多是屬於觀眾的環境聲, 跟樂器反射後的空間聲,至於電影,往往都是著重於音效上的環繞感 至於音樂部份"通常"反而不會去強調5.1的環繞效果, 至於你想做5.1請先買足夠並且相同的監聽喇叭,跟sub woofer, 然後有足夠的輸出數,以及軟體支援5.1聲道的輸出方式 然後有良好為了5.1喇叭輸出的方式設計的control room 才有最剛開始玩5.1的本錢,再來如果實際要用到影片當中 編碼就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初略的講一下 -- BH Music Studio~~ 音樂製作 編曲 作曲 配樂 混音 錄音 教學 ... 關於音樂的私場所 本站:http://bhmusicstudio.blogspot.com/ 無名分站:http://www.wretch.cc/blog/BHstudi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