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2006.10.24 中國時報 〕 陳淑英/專題報導 1985 年的李國修,是當紅綜藝節目「綜藝一百」的編導,也風光演了舞台劇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兩者都帶給他一群忠實觀眾。但也因電視與舞台劇的 工作交疊,讓李國修不得不停下來,在劇場和電視間做抉擇。李國修的選擇是 劇場,他在 1986 年成立屏風表演班。 李國修 吳興國選擇堅持 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1996 年歷經辛苦才完成創團之作「慾望城國 」,兩年後他為了賺錢支持劇團的生存,忍著心裡的煎熬,到香港拍電影、 演電視,一直到 2000 年法國陽光劇團導演莫努虛金(Ariane Mnouchkine) 點醒他,他才下定決心捨棄商業演出回到舞台上。 舞台劇演員演電視、拍電影來維持生計,支撐自己的夢想,歷年來似乎從未間 斷。從老一代的李國修、吳興國,到現在仍有年輕演員游走於電視廣播,來支 援自己的舞台劇的理想。像是演員郭子乾除了演出電視,只要劇場有需要,一 定抽出時間加入演出;趙自強等人則是把電視廣播的收入挹注在劇團上。 趙自強賣力取悅小朋友 6年前趙自強成立如果兒童劇團,第一檔戲「千禧蟲蟲歷險記」就賠了他 300 萬。趙自強表示,他在電視上得到知名度,但「人生總要找到落腳處,總要做 點什麼、留下點什麼」,他很想為小朋友做點事,於是創立如果兒童劇團。 趙自強對劇團有好幾個夢想,他想辦第一屆如果兒童藝術節,請日本美國的兒 童劇團來台灣;他也想辦第一屆如果兒童文學獎,讓更多藝術家能夠寫劇本; 他還想跟作家司馬中原一起對小朋友說鄉野傳奇,說狐仙,說鬼不可怕,做壞 事才要怕鬼;他立志要經營不滅的童話。趙自強表示「人會老,能力會降低, 人是人,團是團,一個團不能只放一個人身上。」因此,他在前年交棒,今年 的「隱形貓熊回來囉」,就找來也是一邊做電視、一邊永遠無法忘情舞台劇的 呂曼茵當導演。 呂曼茵窩劇場享受幸福 呂曼茵從大學畢業至今 10 年,演過果陀劇團的「我的大老婆」、「淡水小鎮 」等多齣舞台劇,常在電視上演偶像劇男女主角的媽。拍電視時間很緊,酬勞 不高,呂曼茵卻要有空就窩在劇場。呂曼茵說:「我已經很習慣享受劇場這種 單純環境,劇場不分大小牌,也不成就個人,演出前人人平等、一起吃便當。 」大家為同一個目標一起努力的熱情最令她著迷。家人怕她兩邊做很累,但她 告訴媽媽:「我不苦,能跟一群人專注做一件事,是很少有的幸福。」 謝念祖兩頭燃燒甘願受 成立 10 年的黑門山劇團團長謝念祖,也是標準電視、劇場兩頭軋的創作者。 謝念組在「全民大悶鍋」中負責「張國志人市分析」、「芒果亂報」、「總統 府就是你家」、「國台辦記者會」、「汪笨糊我就是愛台灣不然你要安怎」多 項單元的編導,他也在電視劇「住左邊住右邊」做編劇統籌。電視工作這麼忙 碌,謝念祖今年還是排出時間推出三齣舞台劇新作,包括「戲劇原理」、「納 尼亞傳奇首部曲:魔法師的外甥」以及「死亡計畫」。 謝念祖說:「我喜歡開心,做舞台劇很開心,我喜歡與演員觀眾互動交流,不 管花多少時間我都願意投入,每次我去看劇場界人的作品,我就知道,哦,他 最近在想這件事情,他生命到另一個階段。」 跟戲精搏感情超愉快 謝念祖說:「電視與劇場這兩個圈子的人是不一樣的。電視圈有很多很厲害像 郭子乾、邰智源這種演成精演成妖的演員,跟他們工作很過癮。」自己堅持做 劇場是因為「有人願意領少少的錢跟你為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慢慢磨、慢慢做 ,是一種革命情感。」而且,「可以藉戲說自己想說的話,發洩情緒還有人願 意買票進來看。例如去年父親過世,我剛好做安徒生,就藉戲說與父親的關係 。」 對謝念祖而言,劇場與電視是兩個情緒的出口,游走兩邊是一種「愉快」。同 時也因為有電視資源,也可減少劇團的負擔。 謝念祖回憶,10 年前剛退伍時,不計任何代價投入劇團,第一次自己畫海報 ,還忘了印時間地點。戲做完什麼都沒有。SARS 那年,劇團無事,大家決定 到南投山上做宣導,一場 5,000 元,「我們住團員家,十幾個人打地鋪,像 救國團,去做好事又遊山玩水,感情自然不一樣。」家人念他:「哪有人這樣 做劇團?」 邰智源每次看到謝念祖都說:「放棄,不要做劇團了!」但是,謝念祖說:「 劇團本來就不是要賺錢!」「票房就算賣完,劇團一樣是要賠錢」,黑門 10 年,就是謝念祖的 10 年,「10 年的感想要用一張A4紙寫,太難了。」 郭子乾輕鬆玩等待掌聲 郭子乾更是標準電視、劇場兩邊都做。從學生時代認識李國修開始演話劇,轉 眼 27 年,也是「為興趣演舞台劇」。他說,在國內環境要演舞台劇較難生存 ,做電視也是因為有固定薪水,才有力量去做其它事。 郭子乾表示,電視是速食文化,當天東西當天消化,舞台劇需要醞釀一段時間 ,例如2個月準備之後只演5場,這樣的工作自然不符投資成本,但是「千千 萬萬個準備,換得片刻迷人」,只要觀眾掌聲,也就夠了。 郭子乾從電視得到體會,劇場人一直在劇場創作,一直認為要有創作才對,其 實未必。他今年參加演出屏風的「莎姆雷特」,有個心得:「我不是回來演戲 ,我是在玩,好輕鬆。」因為電視與劇所有的經驗累積到一個程度,自己的演 出不會離譜,恰到好處。「以前有形,現在是無形,自由自在游刃有餘。」 李國修在屏風 20 歲生日會上許願,「在未來的日子裡,依然只做一件事─開 門.上台.演戲。」這群愛舞台劇的電視劇場人,無論如何就是要把生命中的 喜怒哀樂愛盡情在舞台上展現。 資料來源 : 中時電子報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Chinatimes/ExteriorContent/Showbiz/ Showbiz-Page/0,4434,content+110511+112006102400330,00.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