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有時我常會想,在文化多元混雜的台灣,到底有什麼是台灣真正獨特的風格?儘管我 們可以像辨識好萊塢、日本電影、歐洲電影那樣從特定特徵中分辨出國片,但其實那些特 徵常常是不成熟技術留下的痕跡,就好像我們口中的「台」,其實是接近一種模仿歐美上 流社會卻很失敗的品味,使得提及本土的詞彙都隱含著幾許貶意。   台灣許多創作者都試著尋求本土,但大多卻只是僵硬的嵌入特定元素,沒有真正的整 合。對我來說,《浮浪貢開花》在這一點上,表現相當傑出。我完全可以明白為什麼這會 是一部相當適合「帶爸媽來看戲」的作品,因為這部戲其實正是脫胎自老一輩人習慣的劇 種──胡撇仔,讓我戲看著看著,要以為自己是在廟口排了椅子坐下來看戲。   胡撇仔美學──節目單上是這麼稱呼它的──是一種脫胎於胡撇仔(簡單來說,是一 種歌仔戲野台的形式)的表演美學,那些刻意的面台與放慢,明顯的套招和誇張,如果仔 細留意,《浮浪貢開花》裡處處有胡撇仔的影子,台上的阿才不斷使人聯想起歌仔戲裡的 丑角演員。「慢」這件事在喜劇上是相當有趣的,因為幾乎所有的喜劇都是快的,慢只是 偶爾為之的變奏,但在《浮》劇中卻恰恰相反。從情節展開的速度開始,這部戲就一直很 慢,幾乎一幕只會交待一個事件(這和胡撇仔也很像)。表演也如上所述,刻意面台、放 慢,喜劇動作極大,套招相當明顯。平常這種處理都會干擾觀眾對於喜感的接收而無法達 到效果,但當這些「問題」全湊在一起時,突然全都相互融合,因為慢,使得誇張不顯得 用力,也因為慢和誇張成立了,明顯的套招也變得可以接受。而這些行為本身又可以承載 支撐慢節奏的能量,讓整體不會因放慢而變得沉悶。金枝使用了這種相當獨特而完整的表 演系統,卻又很成功的融入現代戲劇元素裡,使整部戲得到了傳統本土的養分,卻又不流 失戲味(傳統劇種大多是為演員服務,使演員表現個人功力的機會增加,卻也連帶影響了 戲本身的份量),相當出色。   這樣講似乎把戲說複雜了,但其實它就是一部很輕鬆很親切的喜劇。抓住了樸實年代 人與人之間那種單純的情感,人物關係清楚,個性鮮明,相當有戲劇效果,劇情有些俗套 但卻不會使人感到無聊(而且我覺得最有趣的是,金枝竟然把劇情發展全都寫在節目單上 ,顯然覺得懸念不是這部戲的重點)。幾名主要演員肢體功夫都相當好,許多近乎炫技的 身段讓人飽了眼福(不得不說,這還是有傳統戲劇的元素在!),要不是坐在中山堂裡, 都使人想鼓掌大聲叫好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我想可能是音樂的部分。不是說音樂不好,只是覺得在這樣脫胎的 成果中,音樂歌曲的使用就相形顯得保守了。歌曲的使用基本還是在背景襯托,還有過場 的歌舞裡,有好幾次演員台詞講著講著,我都以為接下來就會像歌仔戲一樣唱起來(因為 那口白的韻律實在太像了),但可惜卻沒出現。也許導演覺得真的就這麼唱起來會顯得過 頭吧,真的走上胡撇仔的路子了。但我覺得如果可以更進一步將歌曲融合進對白之中,整 部戲就可以走向一部風格強烈的「真‧本土音樂劇」,那在藝術上的成就可就相當驚人了 。   就先將之視為是一次成功的前哨戰吧(雖然金枝下一戰《山海經》滑了個鐵廬)。是 部值得推薦的普級好戲,預祝看戲愉快。 http://blog.pixnet.net/choga/post/21055567 -- 幫忙點個廣告吧。 http://blog.pixnet.net/choga                       內含劇評、劇場方法與小說創作,                       營養不均,適量使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59.58.211
windpandora:幫推好戲,懷舊好味的口碑+1 08/08 04:32
sharonal:推這齣戲和劇評! 08/08 15:55
freshswallow:推演員水準都很棒! 08/08 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