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ome99888 (藍天驕子)
看板Drama
標題[心得]劉青提的地獄---台灣豫劇團
時間Tue Dec 16 22:44:48 2008
時間:2008.12.13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導演:符宏征
演員:蕭揚玲、鄭揚蘶、張揚蘭、張揚忠、李志宏、
劉建華、楊原青、林原茂、謝文琪、林文瑋
「凡有所相,皆是虛妄。」
~金剛經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這是我第一次看豫劇,也是第一次看豫劇的現代呈現。
在傳統戲曲當中加入西方劇場的元素,求新求變,就我所知,民國六十九年由蘭
陵劇坊演出的「荷珠新配」可謂早期的代表作。其後,當代傳奇劇場以京劇手法詮釋
莎翁劇作的方式,開拓出另一種新編傳統的可能性,藉由結合東西方劇場的經典劇種
與劇目來呈現新意。前者以原有劇情為出發點,給予現代詮釋,映照當時的社會環境
和大眾價值觀;後者以原有的身段工夫為主,用東方模式講述西方故事,尋求另外一
種認同。
傳統與現代的磨合,向來具有爭議性。改了太多,不免讓人質疑這是「新編」或
是「新創」,老戲迷看了覺得不倫不類,對一般了解傳統不多的新一代觀眾而言,也
等同是在看一齣加入傳統元素的實驗劇,不見得能真正體會到傳統的美。反過來看,
若跳脫不出傳統框架,硬是將現代的劇場元素塞進去,結果也將不忍卒賭。取捨之間,
似乎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這次台灣豫劇團的呈現,尚算得宜,不過結構略顯鬆散,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也僅止
於嘗試,未能真正有所突破。
先說結構。本劇以劉青提遭陰間大鬼追捕的劇情為頭尾,中間或古或今共穿插六段
故事,分別探討親子、婆媳和夫妻關係。六段故事以「古今今古今古」的次序,兩兩成
對,古今有所對照,乍看工整,但彼此之間未能完整連結,只有婆媳篇的兩則故事算成
功營造出「歷史重現」的氛圍。
前兩則,以「科舉(聯考)制度下的親子關係」為題。約莫宋代,張家二老拾得孤兒
,取名繼保,卻在繼保長大後的一次爭吵之中,繼保憤而離家。多年以後,二老看見貌
似繼保的新科狀元衣錦還鄉,前去詢問,繼保卻堅稱自己姓周不姓張,最後導致二老因
悲傷過度而雙雙撞柱而亡,周繼保也被雷公電母不慎劈死。來到現代,男孩因父親位居
教育部次長而感到莫大壓力,因無法活出自我而感到絕望。在男孩不帶任何情感的獨白
中,講述著父親的豐功偉業,前一則故事中的張老則緩緩走到他面前,輕撫他的臉,似
乎是在心疼他受的苦,似乎是在責怪現代父母不好好憐惜自己的小孩,似乎在害怕又看
到另一個因孩子離去而破碎的家庭。不過,兩則故事之間除此之外未能有更多的連結,
或可視為單純的對照關係。
中間兩則最為精采。先演現今的婆媳關係,再跳到「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與婆婆焦
母的互動,但在呈現「古」的時候,也讓「今」的角色出現在舞台上,婆媳關係的雙重呈
現加深了「歷史重現」的感受,走位上的安排讓「今」的婆婆跟著古今兩位媳婦一起依循
著「古」婆婆的指令,四處找擺燈的地方,也點出了「媳婦」與「婆婆」之間的輪迴關係
。
最後兩則與中間兩則的銜接較為緊密,從婆媳關係很自然地就轉到了夫妻關係。兩則
的夫妻關係皆因婚外情而變調,現今的故事中,先是丈夫偷情,舞台上以一張桌子同時
呈現情婦和元配在家中等電話的情節,而電話中的言語竟如此相似。情婦將對象當作丈夫
一樣看待,元配則因為丈夫常常不在家,而跟一位老師開始有曖昧關係,於是兩者身份的
定義不再明確,褪去俗世外衣之後,內在一樣是害怕寂寞的靈魂。在這邊,導演安排了許
多繞場的走位,讓我想起導演之前的作品「哥本哈根」。孰對孰錯似乎無法給予明確答案
,同樣的話和同樣的反應不一定只會在同樣的人身上,在輪轉間,這般心靈的折磨是普世
化的呈現。
兩兩成對,的確有互相加分的效果,但前兩則與中間兩則的銜接略嫌弱了些,只是
在單純的換景中多了走位的安排。最後兩則與中間兩則的銜接較為成功,但似乎因為緊
鄰結尾,必然會帶入一些諸如「普世皆受心靈地獄之苦」的中心主旨,在故事呈現上反
倒不如前面四則那樣完整。
關於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我所看到的只是兩者的各自表述,現代仍只是現代,傳統
仍是傳統,頂多因為劇場型式等技術層面的框架使傳統必須有所妥協,卻未見現代與傳
統間有明顯的對話甚或融合。唯一最讓我讚賞的,就只有婆媳篇兩則故事的結合。第五
則故事中,現代情婦神經質的獨白有運用到傳統吊嗓的技巧,可惜未能再多作發揮。至
於一開始鬼頭鬼腦在唸白唱詞中突然插入的台語和現代腔調,我不覺得是現代與傳統的
結合,而是有點在插科打諢,略顯突兀。最後目蓮有一句「木魚給我,我要念經。」顯
現出「難道沒木魚就無法唸經」的荒謬感,卻因為過於白話而倍感怪異,應該可以有更
好的處理方式。
另外,畫半妝的確是個不錯的想法。在傳統戲曲中,臉譜代表著角色的身份及個性。
導演這次決定以畫半妝的方式,讓演員可以自由穿梭在古今角色中而不讓觀眾覺得奇怪,
在傳統與現代的裝扮中找到了最直接的折衷辦法。
最後,我覺得這齣戲玩後設玩得不錯,不因後設而顛覆了傳統架構,也不失後設該有
的思辯趣味。舞台畫面在乾冰的輔助下很有氣氛,不過有時候光是燈光的搭配就可說明一
切,在小劇場空間中,過多的乾冰使用對觀眾而言會是種負擔,也容易阻礙觀眾的視線。
總而言之,這是個不錯的嘗試,畢竟要以現代詮釋傳統並非易事。聽說明年將搬演
莎士比亞名作「威尼斯商人」,期待能有更好的表現。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7.59
※ 編輯: home99888 來自: 140.112.7.59 (12/16 22:48)
推 Majere:推半妝 另外我也不太喜歡"木魚給我我要念經"XD 有點荒謬 12/17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