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時間:2008.12.14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導演:賴聲川 演員:屈中恆、郎祖筠、馮翊綱、萬 芳、宋少卿、徐堰鈴、胡婷婷、那維勳、    劉美鈺、蕭正偉、韋以丞、劉亮佐、周姮吟、時一修、嚴藝文、黃小貓、    程守明、黃孝傳、曾信裕、林佳璇、柯逸華、姚孟婕、陳皙妍、姜 予 特別演出:王偉忠、黃仲崑 "Though nothing can bring back the hour Of splendor in the grass, of glory in the flower, We will grieve not, rather find Strength in what remains behind." ~《Ode: Intimations of Immortality》                          William Worthwords~ [序言] 這是一齣由回憶所堆砌而成的戲,有眷村的回憶,也有我過去進劇場看戲的回憶; 這也是一齣眷村味十足的戲,卻不只感動了眷村子弟,如我這般都市小孩也不禁為之 鼻酸泛淚;這更是一齣記述台灣的戲,提醒著寶島上的居民,關於台灣過去的溫情、 可愛,以及帶些傻氣的隨遇而安。   表坊自1984年創團以來,賴聲川先生以集體即興創作的方式,造就了表坊的獨特 風格,每一次的演出都是一次大膽嘗試。從剛回國任教時,帶領國立藝專(今北藝大) 第一屆學生創作出《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一劇開始,一路到《摘星》、《過客》, 再到創團後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和《暗戀桃花源》,集體即興創作在台灣劇場 的發展漸趨成熟,從原先的片段拼貼到前後呼應的劇情段落,成長過程中,唯一不變 的是那強烈的時代性,由演員自身觀察並紀錄下的,專屬於某一特定時空的故事情節。 《寶島一村》給我的感覺,很像是回到了初衷,回到了1983年的國立藝專,不過 學生替換成了眷村子弟和現今在劇場界佔有一席之地的菁英份子。片段拼貼的感覺依 然存在,但結構紮實了,劇情線的連結也更加緊密,舞台上接連閃現的段落,不再只 是角色本身的回憶,也成了每一場觀眾的共同記憶。 [電線杆「怪譚」] 前面提到,表坊的戲大多就具有時代性,因此在回溯過去眷村生活的同時,以前曾 處理同樣時代背景的作品也自然成為創作的素材之一。1991年在國軍文化中心演出的《 台灣怪譚》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台灣怪譚》中,故事主角阿達的家,就是在爸爸 跟左右鄰居各借一面牆,臨時搭個屋頂就建造起來的,屋子正中央也因此立著一根電線 杆,跟《寶島一村》中小朱的情況一模一樣。 舊作情境的出現在創作過程中難免,而《寶島一村》也因這樣的緣份完整了「三」 的構圖。在傳統思維中,「三」便可代表多數,而在西方基督信仰中,「三」也是個神 聖的數字。在本劇當中,來自上海、山東和北京的三名軍人,各自在台灣成家安居,於 是三戶人家帶出三段不同的人生故事,在第二代共計六名子女相互影響下,故事有了交 集,接著在回到三個各自不同的家鄉之後,以團圓作結。舞台畫面的營造,不論是交談 也好,房屋的並列排置也好,都緊扣著「三」的意象,而前後共三次的聚餐情景(第一次 年夜飯、趙嫂康復後的聚會,以及最後的大團圓),也成功營造了「圓滿」的意象。 [久別重逢的「暗戀」] 提到久別重逢,相信對表坊的戲熟知的觀眾都會想到《暗戀桃花源》中的江雲戀。 在民國37年因戰亂而分開的江濱柳和雲之凡,在數十年後的現代再相會,這般情景和 《寶島一村》中的李子康和冷如雲極為相似。不過,相對於《暗戀》中雙方當時都是 單純的青年男女,李子康因身為飛官且失蹤的時機敏感,竟被誤傳為通匪賣台,更加 深了那時候人云亦云且國共情結深植民心的環境氛圍。《暗戀》當中,江濱柳在病危 之際才好不容易等到與雲之凡見上一面,《寶島》中的李子康與冷如雲,顯然幸福許 多,不過,對於大時代中小人物的無奈,或有相同的感觸。 另外,我想提一下「十元棺材」的情節,這是戲裡前後呼應最為強烈的段落之一 。一開始是老趙因為丈母娘逝世要訂做棺材,但那時老趙身上只有十塊錢,只好去拜 託附近的木工師傅小黃。小黃原本覺得這筆生意划不來,欲婉拒老趙,但轉念一想, 兵荒馬亂之際本應要相互援助,便一口答應。二十多年後,這次換成老趙的小兒子台 生前來拜訪小黃,卻見他說話間氣氛有些凝重,這時也許不只小黃,連觀眾都會想到 之前老趙來找小黃的情景,而台生(小毛)一句「我要做一副棺材」,更篤定了觀眾心 中的猜測。老趙走了。 兩代之間的對話與傳承,老趙與小毛的互動呈現是全劇最完整且最感人的。除了「 十元棺材」之外,探親時小毛替父親挨奶奶的一巴掌,更是深深痛入心扉。 [大榕樹下的捧與逗] 《寶島一村》中最讓觀眾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幾位老兵在大榕樹下的「國事論壇」。 這一段情節重複了有四五次之多,每一次出現都等同於是個「段子」。相聲段子。 有馮宋二人參與,兩人搭擋說相聲二十多年的默契相信貢獻了不少。如語言節奏 的掌控,而每段皆有的「戴笠...」「死了!」更呈現出一逗一捧的接話默契。加入老趙 和紀怪形成的群口相聲中,宋少卿所演的周寧明顯為逗哏,以其軍官身份編造出許多似 真似假的秘辛,常唬得其他三人一愣一愣的。馮翊綱所飾演的小朱自然為捧哏,多半由 他直接對上周寧的話尾予以駁斥。屈中恆所演的老趙,介於二者之間,應可視為群口相 聲中的泥縫角色。至於紀怪,通常他一插話之後,話題便會隨之有所改變,角色近似於 音樂中的休止符。   紀怪的口音讓我想到「這一夜,誰來說相聲?」中李立群先生所創出的「咕嘎」一 角,一樣是有滿腹的話想說,卻沒人聽得懂他說什麼。據說當時的原形是李立群先生自 己的眷村回憶中,一位操江西鄉音的伯伯,而紀怪的口音是否相同,我無從得知。但有 時候,不見得真的是他說的話沒人聽得懂,而是沒人真正願意去了解他說的話,或真正 試著去跟他溝通。社會中像這樣的人必然存在著,我想這也是像紀怪這樣的角色會被創 造出來的原因,不單單是增加趣味性而已,也反映了社會的部份現實面。 [大年夜的北極星]   這是我第一個哭點。 自己其實是個很幸福的小孩,從小到大都住在家裡,二十年來不曾有過離家背景的 經驗。於是,當我看到像這樣離家思鄉的情節,之所以會感動,並不是真的感同身受, 而是因為想到自己安逸生活的同時,還有多少人像這樣遠赴他鄉,再怎麼苦也得熬下去 ,為了這趟看不見終點的旅程。   到台灣的第一頓年夜飯,儘管嘴上說得輕鬆,「這也是我們在台灣最後一次年夜飯! 明年我們就打回大陸去了!」其實心知肚明,仍掩不住臉上和心中的擔憂,進而引起思 鄉愁緒。 「上海在哪個方向啊?」 「先找到北極星,往西,再往西,那邊就是上海。」 飛官李子康指著北極星,引導著老趙、小朱、周寧,找到家的方向。於是,在台灣度 過的第一個大年夜,四個離鄉背景的男子,望著家的方向,陷入沉思......    [探親,三段回鄉路]   開放探親之後,三戶人家的代表分別回到了各自的家鄉。兩重一輕的呈現還不錯, 有種舞台上平衡的美感。趙家的事前面提過。小朱返鄉卻是看自己的大老婆,於是台 灣的元配反而變二房,彼此之間的互動倍增荒謬喜感。周寧託親人埋葬愛人的情節, 也令我很感動,尤其當他說到「你總是說,人活著就是要過得很開心,很開心...... 就算活到最後只剩一個人了還是要很開心......」終於到最後崩潰痛哭,我瞬間也想 起已逝的親人,一時間差點不能自己。 [結語]   表坊的戲,是我接觸劇場的起點,也因此對於表坊,總有一種感情在。二十四年 的劇場路,我只以觀眾身份參與了其中三分之一的路程。八年中,並非每一齣都有看, 也並非每一齣我都喜歡,也曾經將近一年多不曾進劇場看表坊的戲。總是,一切都還 有成長茁壯的空間。《寶島一村》最讓我感動的,除了劇情之外,是看到了許多北藝 大培訓出來的演員都已站穩了腳步,漸漸趕上如李立群、李國修和金士傑等前輩的功 力。或許還有段路要走,但至少舞台上這一代早已準備好接下上一代的棒子,而同場 飆戲的更新一代的演員們,也展現了傳承未來的能力。   寶島一村三度加演,我想不只是因為賴聲川先生或王偉忠先生的名氣,而是台上 演員的表現已成功取得觀眾的認同,也希望在景氣寒冬中難得的加演熱潮,能激勵出 以後更傑出的表現。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7.59
open100:好文不推不行 12/19 00:08
migrant:推~ 12/19 11:14
rainborn8228:推…北極星…也是我第一個哭點… 12/19 12:46
acup43:好文!大推~ 12/19 12:49
kaiwen:大推~看了你的文章又不禁鼻酸... 12/19 21:01
VOICEQUEEN:超級大推的好文,讚! 12/19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