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心得] 張艾嘉-張威,失婚女主管,與高階前夫有著詭異的競合關係 王耀慶-大偉,積極的後浪,迷失在主體客體間的角色轉換 鄭元暢-李想,懵懂小羔羊,24歲初踏入職場的純真理想派 原以為是著重辦公室之間的事件, 在看完李想的開場獨白介紹,我知道我錯了, 我們往往把人生區分為兩個大階段:求學、求職, 兩者是互為因果還是單一取向?看你怎麼想吧, ANYWAY,普遍大家的價值就是在大學畢業以後投入職場。 李想來應徵的理由是(非逐字原文): 因為這間公司看起來規模很正式很大,似乎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很符合他的理想狀態,以及可以達到賺很多錢的目標, 更重要的是,公司和附近的人穿著都很FASHION~ 聽完這段,我淺淺地笑了, 短短的幾句話,涵蓋了普遍的現象, 我們,都嚷著想學東西,但機會真的來的時候,學了沒有? 幾乎都忙著靠北吧, 抱怨"幹嗎要作這個?"、"為什麼要叫我做?"、"甚麼都不教我怎麼會"...etc. 有時候我會想對這些人問:那你到底想學甚麼?而你又真的有作好了嗎? 我們總習慣把別人手上做的事情想得太簡單, 甚麼事情也都是"以為"、"好像",可是沒有"確定"。 DESIGN FOR LIVING,是他的英文劇名, 我覺得更貼近戲的主角思維,設定好欲望之後選擇了手段, 中文劇名: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 映襯和反比的成分很高, 看起來很光鮮亮麗、希望無窮、高高在上的外在條件和身分, 然而內在卻為了單純自在的生活與殘酷競爭的生存在對立著, 但DESIGN FOR LIVING是天賦還是經驗? 張威的競爭是天性還是習慣? 被前夫一手提拔,開疆闢土多年他必須有手段才有今天, 時間久了,就依賴這套模式生存到現在。 和李想的那段對話:你到底喜歡誰?說你心裡想的答案,不是我告訴你的 這樣重複幾次之後,李想困惑了, 照主管的邏輯順下來是有答案的,但卻跟他原本的想法不同了, 但主管又說這答案不是我告訴你的, 似是而非,看起來都對,也都不那麼對, 最後的結果,他選擇相信了主管的答案就是他的答案。 然而張威的作為是他自己心裡的答案嗎? 難道不是前夫仲平的選擇而他誤以為是自己的? 那大偉呢?他要甚麼? 東窗事發後悲劇的跳樓收場,還拖著因為沒有放手而冤枉陪死的李想, 他追求的是生存還是生活? 在我看來,與張威相比,他矛盾多了, 張威的天,也就是唯一準則,就是她的前夫仲平, 相對而言,張威太過清楚有些事情不是自己可以承諾的, 在張威底下帶出來的大偉, 也可以熟練的用各種手段操弄著其他人, 就像他不會不知道淇淇是個有來頭的應徵者, 雖然口裡老說淇淇很笨, 應徵時一開口就是:我要找WINNIE姐姐,他在哪裡? 回答大偉問題猛打太極:他們?就是他+他阿 在高級會館遇到習慣在這裡打壁球的公司新人淇淇, 大偉只是習慣的不動聲色以退為進。 大偉跟張威彼此的關係其實就像是年輕的張威和仲平, 他也照著張威給他的那個似是而非的結論往前進, 不同的是,大偉並沒有得到張威, 即使他熟練地周旋在蘇菲、張威、淇淇這些可以幫助達成目的的人之間, 最後仍是在成就上輸得一敗塗地之餘失去了自己。 這段我最深的感觸就是, 當我們達不成心中那個被建構出的偉大IMAGE,往往是抱著理想陪葬, 但很少人回頭想,這個理想,是不是值得一直抓著不放? 讓人失望的是達不到的理想, 還是我們根本從來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理想是甚麼, 而只是執著於已經付出的才死拽著? 其他人也都很無奈, 明知道自己靠美色吸引注意和業績的女業務,他質疑過自己,可是無奈/無意識地繼續 因為自卑而對自我要求不高的男業務,想要的東西究竟是不敢還是沒那麼強的欲望? 被好好先生框架綁死的他,其實心中有一道想踰越的籬笆, 為了家人,遠渡重洋離鄉背井的蘇菲,在重重心牆的背後異常脆弱, 而小助理們覺得自己堂堂大學畢業卻在當雜工,感到對不起自己的學歷以及父母... 我不能接受仲平最後對張威的指責, 自己培養的打手,要他為你的理想全力拼鬥 你說你相信他,你說他從沒讓你失望過, 最後,你說他錯了? 這是造物者的慈悲還是鱷魚的眼淚? 留下滿是悲傷和自我衝突而崩潰的張威, 充滿了偽君子的假仁假義... 張威:李想(理想),我想我還記得你... 夏荷:我要去做我喜歡的工作了... 這是迴盪在我腦裡的最後兩個畫面, 夏荷離開公司時是雀躍的越往上層階梯走, 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解釋成每個人心裡都有那個相對成功的位置, 而不是社會或他人設定的絕對階層, 張威最後是站在最底端,或許,他也在重新審視自己的理想... [後記] 場次不多,票價偏貴(應該是演唱會的價格了), 雖然心動,一開始卻沒打算買, 看戲是生活,但吃飯是生存, 那陣子捉襟見肘,其實放棄了很多場想看的戲, 不過不是我在講,眾劇場阿,這陣子猛推戲是怎樣,是要餓死我阿... 後來陰錯陽差很幸運的找到最便宜的票, 想說有個麻吉OL很哀怨,給他個驚喜帶他一起去看好了, 為了可以在眾多同時搶票的人選中出線,還文情並茂的寫信給轉讓的人XD 後來才發現:原來這是ENDING場耶... 最便宜是多少?800...國家戲劇院4樓1排邊邊, 這場4樓正中間那區的價位是1200, 我記得03年在音樂廳看貓首次巡演的時候在4樓也沒這麼貴阿>"< 可能跟場次有關吧,這次台北場真的不多,只有四場, 但如果迴響好的話,MAYBE還會回來演的, 香港3月演過,7月又排了。 沒有開場幕,跟屏風那幾齣的慣例很不一樣, 寶島一村忘記有沒有幕了, 利用LED看板SHOW場次,有如電視電影場務一樣。 整體舞台類似A字型,場景是由層層疊起樓梯和下方延伸一塊空地的舞台, 也許是因為採用立體空間感的展現,而且是用櫸木色作底, 這似乎是看舞台劇/音樂劇以來,覺得舞台面積和範圍最大的一次, 很喜歡這場的燈光。 其實我覺得這部舞台劇安排的手法很電影, 走位、換景、燈光都不是那麼類似於我以往看過的戲, 但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就說他是港式風格, 總之還滿熟悉的就是了。 特別喜歡他的燈光設計, 有引領的效果,也營造了很好的氛圍, 左側的格子牆櫃,感覺好像有種每個人都有其位置的意涵, 當然這是我自己覺得啦。 階梯的涵意其實很好理解, 而且他的設計是越往上越縮口, 有金字塔層級理論的感覺... 可是他的背景雜訊太多了, 像是一直安排不在主要SPOTLIGHT下的演員在一旁亂跑, 還有不斷更換桌椅位子, 滑輪跟演員們製造出來的聲音其實很干擾看戲的情緒, 常常會導致失焦的感覺,注意力很容易就被拉開。 很多人好像是衝著偶像來的, 在謝幕的時候一介紹到鄭元暢就有一堆人在一樓叫, 王耀慶也有,可是沒那麼嚴重, 其實鄭元暢的表現...就是很鄭元暢...XD 但我喜歡他自己獨白的場,還不錯, 可是跟其他人對話的張力就普普了。 王耀慶很棒, 我覺得他演甚麼都區分得很開, 也就是說,你不會一看就覺得用同樣的東西在演戲, (我絕對不會承認我講的是酸梅一哥XD) 最後跳樓前跟張艾嘉對話的表情,有揪心到~ 他謝幕的時候有讓兒子一起上台,好可愛喔XD 不過我一直想到他上今晚誰當家說過的事情XDDD 他說本來有訓練他兒子講一句話:謝謝大家,不過我覺得他演得還好 但小朋友上台好安靜...可能人太多了... 可是這位爸爸,這句也太長了一點吧XD 吳念真兒子有軋一角喔, 表現很OK,不像孫國豪演的感覺...XD 張艾嘉,演起來根本就是信手拈來, 但如果回到劇的本身而不是角色, 不禁會想,很多手法跟敘事風格是不是太固定和慣用了些。 -- 不要阻止我~我要在地上寫個幹字 ˙˙˙˙˙˙ ◣ ◢ ╯╰ — — ˙ ˙ι ╮╭ ∮◢φ ο tabore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50.105 ※ 編輯: chiahuei 來自: 123.192.50.105 (04/21 01:32)
incanoe:喜歡你的解讀 推!..請問可以讓我把這篇轉到元暢版嗎?感恩. 04/21 16:53
chiahuei:可以阿 04/21 21:08
incanoe:轉錄至看板 iamjoe619 04/21 22:19
incanoe:謝謝~~~ 04/21 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