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bygonememory (無由猶有尤)》之銘言: : 這篇心得文不但遲到,而且全屬主觀臆測,必有謬誤,尚祈見諒、指教。 : 仔細想想【木蘭少女】瘋狂笑料背後的劇情轉折,其實蠻可怕的。 : 我認為,與其說【木蘭少女】在探討兩性議題,毋寧說,這齣戲的重心更集中 : 在質疑一些對性別角色積非成是的暴力要求,以「兵役儀式的必要性」為入口,對 : 「男人的世界」(或者,成人的世界),展開絕地大反攻。 不管是《木蘭詞》或《木蘭少女》,的確都在兵旅生活著墨較多, 但我覺得兩性議題仍被拉成主key,若是"對性別角色積非成是的暴力要求", 或是對"男人的世界"的反詰或反攻, 倒可在傳統男女思維中再以現代更為開放的性別身份尋求突破, 像《木蘭少女》中就出現了幾個"較為陰柔的男性角色"。 可惜的是,這種角色的出現只是功能輔助,焦點還是容易被定在男女議題上, 再加上刻意放大男性女性化的肢體和語調來引發笑點,我覺得並不妥切。 : 重點不在於木蘭是「女人」或「男人」,重點是,她是一個「人」。木蘭並不 : 在代表一個「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性別越界角色,而是代表人最初的本來面貌。 我覺得這一點是很有趣的思考。 因為所有詞彙皆為中性,只因賦予了意義才開始有了框架而產生想像和爭議。 何謂"男"何謂"女",其實定義都是人造的,生理結構上的不同並不表示, 怎樣的人就一定得做怎樣的事。 不過就《木蘭少女》整齣戲看下來,我不覺得編劇有跳脫框架或破除框架的意圖, 對於性別議題的處理還是在二元分立下,"代表人最初的本來面貌"這一點, 我沒看到文本中有任何明顯的線索。 : 一開場木蘭就陷入了「被迫從軍」的困境。在花家裡,只有木蘭有選擇的可能, : 「所以」木蘭事實上毫無拒絕的餘地!可怕的不是國家的強制力,而是花家上下(一 : 個社會的縮影)視為理所當然的態度。 : 是不是跟「沒當兵不算真男人」的社會觀念有點像? 我覺得這一點在邏輯上有點謬誤,應該說是「男性非得當兵不可」。 因為木蘭本來就是女性,跟「沒當兵不算真男人」的觀念本來就無關, 而花弧已結婚生子,就這一點來說其實已滿足傳統對男人的"要求", 他不需要去當兵來證明自己是"真男人", 反而是因為他符合對於"男人"的定義而難逃徵召入伍的命運。 : 在木蘭與劭婕的歌聲中,崇德村被視為平凡生活的代表,不經過一番闖蕩,就不 : 能「自由飛翔」。「代父從軍」看似就是那唯一的風箏,但,真是如此嗎? : 木蘭在劭婕的遊說之下,終於轉換了心境(但是,木蘭雖然不再那麼抗拒,終究 : 還算是被劭婕「推」出去的。),也將「代父從軍」的歷練視為飛翔必經的途徑。但 : 是這歷練真的那麼「好」嗎? : 如果說從軍可以代表一個人接受社會觀念的洗禮過程,那麼軍中被操、被罵的陋 : 習,是否正是所謂「成長的代價」?可是付出這些代價,真的就能成長得比較好嗎? : 下半場一開頭強烈的反差,暗示了作者心中的答案。 這一段我認同。 : 相信很多人會認為下半場是跳得太快的段落之一,但我覺得這是作者的故意,要 : 安排一些接戰情節來過場,以凸顯將軍和木蘭的英勇當然很容易,然而作者偏偏不給 : 漢軍任何表現的機會,也未仿效民間傳說塑造木蘭的英勇,不但上半場超man的五霸 : 被突厥俘虜,就連上半場光華四射、man到不行的簡大將軍,也一接戰就全軍潰敗。 : 到頭來解決問題的,竟還是木蘭的女兒身分,這當然不是要強調「女性特質有時 : 更為優越」,而是劇中最大的暗示:如果一個人的本來面貌就可以解決問題,那幹嘛 : 要繞一大圈、變裝之後再卸妝?如果「卿本佳人」,那幹嘛非得接受所謂”man”的 : 洗禮?男孩,幹嘛非得變男人? 這邊的邏輯推斷也有點小問題。 "如果一個人的本來面貌就可以解決問題"這一句所指的"問題"是什麼? 一開始木蘭被迫女扮男裝,要解決的是"父親年邁卻得受徵召入伍"的事, 而不是"成功潛入敵營",因為沒人能預料自己當兵之後會被派到什麼單位, 木蘭會與潛入敵營的任務有關,是劇情安排,跟她代父從軍無直接關連。 另外,這邊提出的問題如: "如果「卿本佳人」,那幹嘛非得接受所謂”man”的洗禮?" "男孩,幹嘛非得變男人?" 我覺得如果編劇真的想引導觀眾這般思考,主角應該是曉齊而非木蘭了。 : (附帶一提,簡大將軍自下半場開始就黯然無光,一直到結束都沒有起色,不知 : 道是不是作者的故意?) : (再附帶一提,很man的五霸一遇到更野性的塞外健兒,就紛紛討饒,這是不是說 : 明了”man”的標準其實很相對、很模糊、很…不知所云?) : 戰爭的結果是蔣貫甫的犧牲,甚至可以說,貫甫是為了木蘭而死,當初把從軍視為 : 飛翔、努力勸說木蘭從軍的蔣劭婕,心底作何感想?將貫甫與劭婕設計成兄妹,我想這 : 裡又是作者製造的諷刺:加諸在性別上的「合理要求」,其造成的潛在傷害,是不是跟 : 社會大眾平日的想像有很大的落差?答案當然見仁見智,但從木蘭「被迫→美好的想像 : →接觸現實→只想回家」的心境轉折,或許透露了作者在本劇中的答案。 這邊我一開始倒沒注意到,的確言之成理,我能認同。 : 不過,作者既然採用了如此歡樂爆笑的手法與圓融合唱的結尾,也可以看出作者寧 : 願用比較開放豁達的方式來看待這個有點荒謬的世界。其實人生有時就是這樣吃苦當吃 : 補,默默挺過來也就算了不是嗎? : 「逆風才是回家的路」,但「回家」的意義是什麼?我想,就是回歸一個「人」的 : 本來面貌,去除不必要的枷鎖吧。 : 有許多人認為本劇的文字太宅太潮,難以融入古典故事,我卻覺得若非使用如此現 : 代的梗實在不足以把這樣的題材諷刺得淋漓盡致(試想五霸若是不罵「娘泡」而使用「 : 兔兒爺」之類,怎能讓人會心?)。【木蘭少女】這樣流利暢快的遣詞用字,雖然不似 : 徐堰鈴【三姊妹】充滿雙關的機鋒,卻也是另一種文字風采。 我覺得"淋漓盡致"是在於文本當中是否針對所述議題有完整論述, 而不在於表達方式,用現代化的文字頂多是讓觀眾"容易了解", 因為在這齣戲當中,現代化或太宅太潮的字眼不過是笑點所在, 真正有所表達的台詞或歌詞,反而是因為保留了文字韻味而讓觀眾有所共鳴, (如我飛(非)我願的破音雙關)。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5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