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時間:2010.9.7 20:00 地點:華山藝文特區 演員:張碩盈、孫自怡、黃丹奇、朱德溱、蘇育玄 編劇:蕭文華 導演:吳敬軒 這是一次既溫柔又殘暴的日記抒寫。 演出場地,正好是以前排過戲的地方, 熟悉之外,也很好奇導演會如何運用既有的鏡框舞台。 一進場,看到的是,導演將原有的鏡框舞台當作背牆, 舞台區拉到觀眾席,再延伸一條中央走道將觀眾席分為兩半, 頗有把整個劇場空間當舞台的意味, 只是呈現出來的結果,導演似乎還是保留了第四面牆, 以較為正規的形式來處理這一齣戲。 就我而言這沒什麼好或不好, 就戲名當中"日記"所表述的"私密"氛圍,這樣的處理是合理的, 只是我有時會期待更多。 鏡框舞台基本上區隔出想像中的或是過去的空間, 但由於整個劇場空間都有詮釋時間上的彈性, 這樣的區隔意義不大,也只有在講到上吊遊戲的時候才真正看到效果, 或許能利用鏡框內的空間再多一些畫面跟鏡框外的角色互動。 散落的桌椅家具,分為三個區塊,三位女角分別上台到自己的位置上, 卸妝,以道具輔助,較寫實的手法呈現。 在敷面膜的時候,三人的動作有了交集,像是三重奏最後共有的樂句, 然後戲正式開演。 前面在節奏上的掌握,很有卡農曲的感覺, 但是否能再多一些舞蹈性,讓非寫實的氛圍更濃一點, 讓整齣戲的調性能更一致,我想是可以去思考的, 畢竟到後來,三個人都是Fiona的傀儡娃娃, 如果能在開頭就多點隱喻,說不定會好一點。 三本懸吊在舞台上方的日記本,預示了"上吊遊戲", 而日記本當中也同時記載了關於那一天的細節,三個人有三種說法, 也是全劇最具張力和懸疑性的段落,是我覺得戲中最有想法的部份。 但一方面,對於誰才是主角,似乎並無定論。 一開場只見Femi先坐在位子上,我以為是要說她的故事, 之後Anna跟Kiko陸續上台,Anna居中且在前半段一直是發號施令跟領先, 於是焦點又轉移到她身上。 後來,才發現一直只聞其名不見其影的Fiona,原來就是開場時玩跳房子的女孩, 似乎沒出現在現實舞台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 再一個轉折,Kiko成為第一個跟觀眾講日記的人, 她跟Fiona之間的互動,以及她跟其他兩人的互動,又讓觀眾把焦點放在她身上。 在焦點不斷轉移的過程中,我感到困惑, 有點像是在讀品特的劇本,台詞間總讓人感到有個未知的陰謀在成形發展, 而真相卻落於混沌不明的異空間中。 不過,相對於Femi跟Kiko與Fiona的連結,Anna顯得弱了一些。 她看似愛出風頭,但充其量只是個Fiona的替代品, 跟Fiona的競爭關係,也比Femi跟Kiko對Fiona情感上的依賴來得淺。 如果能再把三個角色再寫得平衡一些, 會更能達到沒人是主角或人人是主角的思考層次, 也更能給戲名中的"我"更廣的詮釋空間。 可惜的是,我只看到Kiko是最完整的呈現,也許是時間真的只夠說一個人的故事吧。 而Anna跟Femi只是配角,像是一個懸在空中的三角形, Kiko是頂點,Anna跟Femi是底端,而上面的那條線,在Fiona無形的手中。 "人只要有相信的事,就很幸福了。" 只是,在現實當中,有太多太多的"真相"在擾亂我們, 所謂的幸福,只能靠我們自己相信的片段,記在日記本中, 在深夜獨處時,翻著書頁,才能稍稍舔舐到幸福的酸甜滋味。 無論這齣戲是以怎樣的手法呈現,或是還有一些地方可以更好, 但戲中對於友情對於陪伴以及關於日記的闡述和思考, 的確有其獨特的能量,也很期待這股能量可以引導出更完整深層的作品。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4.23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