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時間:2010.9.11 14:45 地點:國家戲劇院 演員:殷正洋、洪瑞襄、程伯仁、江翊睿、羅美玲、陳何家、    張世佩、徐詣帆、黃浩詠、葉文豪、陳家逵、郭耀仁、    葉百恂、李宏鳴、謝怡安、王宏元、達姆拉‧楚優吉、    高丞賢、陳祈伶、李羿萱、鍾筱丹、蔡景馨、黃雅亭、    買黛兒 導演:符宏征 這是一齣看似熱鬧卻亂中不見其序的戲。 序言 常有人說,劇場所呈現的是"人生的片段(a slice of life)", 尤其像這齣戲所講述的是特定人物(蔣渭水)的生命故事, 該從哪裡下刀,又該切得多厚多薄, 能具體講述此人事蹟,又不至流於俗套或前後無法連貫, 這一點是我看完戲後覺得編劇要更深思熟慮的地方。 以下,我想分為"舞台"、"語言"、"敘事"等三部份, 來分享個人的些許心得。 舞台 國家戲劇院的舞台,是目前台灣功能性最強大的, 雖然受限於鏡框的基本設計,場域空間也為了有國家規格而拉大, 不像小劇場來得親切,也不像北藝大戲劇廳一樣可以讓演員悠遊劇場中, 但在三年前曾看過"看不見的城市"的戲友們, 相信對那次"兩廳院二十週年舞台功能呈現"印象深刻, 不只舞台可以上下升降三層平台,有旋轉舞台,也可將平台推至舞台最深處。 也因此,每次有在國家戲劇院的演出,而且編或導常有實驗性作品, 我都會很好奇這一次會怎樣去玩舞台。 因為有這樣的舞台,不玩真的太可惜了。 這次主要以四方柱的概念將劇中重要場景合為一體, 換景時只要轉個角度,不但省下時間, 且另外三面或兩面的場景可同時進行細部微調, 這一點我很喜歡,算是中規中矩運用旋轉舞台。 不過,一旦有旋轉,自有順時鐘跟逆時鐘轉的差別, 讓我不自主聯想到順敘跟倒敘的象徵意涵。 一開始從一九八一陳甜獨居慈雲寺到一九二一年的春風得意樓, 舞台的確逆轉了六十年,而之後換景也都以順轉搭配時序前進, 但在台灣臨床講義之後,時序繼續向前,但舞台卻逆轉了, 就此打破順逆間的象徵連結。 下半場,舞台開展,順轉逆轉也不再明顯,回歸到單純舞台功能。 觀眾是否都會注意到這樣的細節我不知道, 也不確定一開始的換景轉法是巧合還是導演真的有想過要這樣做, 但既然用到了旋轉舞台,能多一點觀戲的趣味,我想是加分的。 另外,下半場舞台開展之後,靈堂景也提早曝了光。 在得知莫那魯道殉難之前,右舞台就已掛滿了大大小小的白布縵, 我坐在一樓七排,還可明顯看到其中一塊透著"奠"字, 雖然是以背面示人,但仍是頗為顯眼,也不合為莫那魯道服喪的前後因果, 讓我會有"喔,下一場蔣渭水就要走了,戲該結束了。" 於是靈堂戲變得理所當然,感受不到"失去"的痛。 這應該是當初舞台設計的時候就考量過的風險, 因為四面景同時存在舞台上,不像一般換景可以將下一場的景先藏好, 若順序和四面景的相對位置沒處理好,曝光是遲早的事。 最後,利用舞台特性做出來的靈堂漸遠的效果,真的挺美的。 語言 其實這一點大可併在敘事中一起說, 但因為我本身從小講台語到大, 對於這齣打著"台灣音樂劇"卻在語言處理上讓我覺得疏離的戲, 我會想將語言獨立出來講。 這齣戲的基調,是以台語作為台、日、原三族的共通語言, 但為了想更加擬真,加入了日語跟原住民語, 卻也因此增加了語言處理的挑戰性,稍有不慎就易造成違和感。 如春風得意樓中,我一直想不透, 為何身為日本人的稻垣,跟同樣是日本人的佐佐木與水野介紹蔣渭水的時候, 說的不是日本話卻是道地的台語。 而原住民姑娘李菜的哥哥,看到深痛惡絕的日本人, 衝口而出的不是習以為常的原住民語,卻是台語, 只有在罵人的時候才講幾個原住民語彙。 另外,因為角色背景交待不清, 也會讓我質疑,日本人稻垣跟原住民塔道諾干到底如何學得一口流利台語, 流利到絲毫不帶自己原族的特有口音或腔調。 當然,這一部份我提到,這齣戲的基調就是以台語為共同語言, 那這樣大家都說台語說得很標準也不會多奇怪, 但若為了擬真而用了日語跟原住民語,語言間的衝突也該有所呈現, 不應該只是讓觀眾聽得懂,而是要聽出所以然, 只靠水野台日交雜的趣味來沖淡違和感是不夠的,那只不過是消極的做法。 另外,少女陳甜出場時,話語間滿是台語四句聯的特有韻味, 妙趣橫生,是我覺得最能呈現台語美的片段。 敘事 這齣戲的敘事,我覺得是最大的敗筆。 整齣戲繞著蔣渭水打轉,卻也因此犧牲其他所有角色, 跟陳甜的愛意滋長看不到,跟稻垣的友情深度看不到, 跟林獻堂貌合神離的衝突看不到, 更別提副線中稻垣跟李菜的情愛關係, 一切只看到發生後的結果,卻不見其過程, 似乎蔣渭水"就這樣"開了春風得意樓,"就這樣"跟日本人友好。 "就這樣"創辦了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 "就這樣"被抓去關又放出來又進去關,然後, "就這樣"走了。 但觀眾最關心的,是"就這樣"的"這樣"是"怎樣"。 以同樣身為醫生和同樣創立黨會搞革命, 將蔣渭水拉到 國父的高度,但問題是, 國父當時面臨的是各地軍閥加上高壓帝制的雙重壓力, 蔣渭水面對日本政府的態度卻不全然是反抗, 而對日革命犧牲的烈士大有人在, 只是一味強調蔣渭水悲劇英雄的色彩和歷史高度, 越強調只會越讓觀眾懷疑"真的是這樣嗎?" 其中蔣渭水高舉布條陳情與在演講場合提倡改革的戲碼, 張力之小有如兒戲一般, 演員這麼多,卻在處理抗爭戲碼的時候人力省得很, 而日本政府在戲中對蔣渭水的態度也很讓我猜不透。 反倒是面對原住民毫不手軟, 日軍壓制原住民反抗軍的段落是張力最顯的時候, 偏偏,這一段跟本戲主角一點關連都沒有。 專注主角犧牲配角的結果,除了造成我在"語言"中提到的問題之外, 也讓稻垣跟李菜這一段締結日原兩族情緣的副線失去效用, 無法與日軍強力鎮壓的形象取得平衡, 讓我覺得稻垣只是一個很莫名以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日本人而已。 另外,如果以女性主義來看這齣戲,一定會大罵特罵, 因為這齣戲中的女性是全然的附庸, 陳甜的個性自從與蔣渭水交往後就不見了, 李菜也不過是亂世中幸運被救的一個小女孩,連功能性都稱不上。 結語 這齣戲的導演,曾是我的老師,我也曾看過他在小劇場中的作品, 這次會去看"渭水春風",除了音樂時代的名氣跟演員陣容, 也因為是他來導這齣戲。 雖然結果是頗讓人失望的, 但演員舞蹈中的肢體畫面卻很有他的個人風格, 場景的調度也依稀有以前課堂上的影子。 我想,不管認不認識,身為觀眾,進劇場都會有所期待。 而這次的期待很顯然是落空了。 雖然我不是團隊內部的人,自然不清楚到底問題是出在哪個環節上, 但至少我把觀察到的點分享出來,很希望之後能看到更好的戲。 畢竟劇場無法脫離觀眾而存在, 觀眾也期待劇場能每一次每一次,給他們獨一無二的體驗, 並能將這體驗帶回現實生活中,讓自己對人生的體會更多一些, 也就此能在舞台上更加發光發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175.193 ※ 編輯: home99888 來自: 220.135.175.193 (09/22 12:26)
CarolynSun:推~ 好用心且認真!!! 09/22 13:23
home99888:謝啦不點^^ 09/22 14:08
petit46:推用心 09/22 16:08
LaTraviata:推~~ 09/22 20:15
starshine:推敘事部分的評論 真的是"就這樣" XD 09/22 23:03
benbon:我覺得寫的很好 劇情真的是大問題 09/24 21:12
clarice3:推! 09/25 09:35
home99888:剛剛再看一次才發現有錯字= =" XDDD 09/25 10:32
※ 編輯: home99888 來自: 211.74.62.253 (09/25 10:37)
seraphymn:推 09/28 03:37
Atica:推一個!!!! 10/04 02:25
sneak: 我覺得寫的很好 劇情真 https://daxiv.com 09/06 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