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聯合報╱何定照】 2011.04.10 台灣近年不少團體挑戰定目劇等長期演出,發現過去短期演出不曾面對的問題。優人神鼓 藝術總監劉若瑀表示,以「花蕊渡河」來說,最大困境在於演出者不夠。該劇一天演3場 ,台上須22人,但打鼓甚耗體力,每場須輪番上陣,總共需60人。 劉若瑀指出,百老匯等劇院向以高薪留人才,大陸包括印象系列等,以人海戰術取勝,農 漁夫、工人晚上下工就可演,不需技術。然而台灣表演著重技術,收入卻很有限,未來優 人若成立山上劇場園區,將培訓更多團,兼顧定點、巡迴演出。 以幾米音樂魔幻劇場「走向春天的下午」首次挑戰百場演出的鴻鴻,則發現保持演員及工 作人員體力及心情的重要。他認為,不同於太陽劇團著重精準,國內可藉多場演出不斷精 修,並發展不同新鮮感,算是意外收穫。但諸如短期演出不曾有的洗衣費等費用,也讓劇 團飽嘗苦頭,「成本增加1、2成」。 「百合戀」編導黃致凱指出,優良定目劇如他的恩師李國修所說,須顧及普及性及永恆性 ,讓男女老少都看得懂;最大困境則在於如何兼顧藝術及娛樂性,照顧和屏風觀眾群不同 的觀眾。他認為未來定目劇的主要方向有二,一是本土題材音樂劇,二是輕巧喜劇。 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朱宗慶雖尚未挑戰定目劇,卻深感興趣。他贊同李國修「增建劇 場,才能帶動表演藝術蓬勃」看法,也看好幾年後將在士林夜市旁落成的台北藝術中心定 目劇場,應能和夜市商機連成一氣,帶動觀眾。「將來朱團也可養成三團,考慮定點演出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176.10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