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ummy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一樣摘自狄渭上古東亞史筆記,大二上 12 月進度〕 公元前 770 犬戎聯合申侯滅西周,周平王東遷至雒邑。 周王室威信大衰,連帶影響各分封諸侯國對領域之控制力。 同時漢水長江流域新興之南蠻系楚國亦延續周穆王時之擴張政策, 窺伺中夏諸國動向。 公元前 662 東周初期新興強國鄭國及宋國相繼內亂,出奔公子請求楚國出兵。 楚軍入宋、鄭平亂、立君後駐軍洛水畔,問鼎於周, 並自鑄新九鼎隨軍。周派王孫滿慰勞, 發現鼎上多有不識之銘文,以此為由暗諷楚人南蠻文化低落, 楚文王怒斬王孫滿,悻悻然退兵而去。 (渭注: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我推測這段軼事可能也可證實, 楚人從燕、齊行商處習得不少葉文, 並且誤以為是中原文字而興沖沖運用在銘文上, 結果碰了個大釘子。如果不是齊商、燕商在南方有重要地位的話, 楚人可能不會這麼珍視其文字。) 公元前 658 齊桓公與陳、魯、宋、衛等國君會盟, 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號欲為諸侯領袖, 魯君稱「南蠻問鼎,文亦齊文,是公欲攘之哉!亦有以夷變夏已矣。」 桓公大為慚憤,歸國後納豎刁、開方之策, 下令搜集全國葉文、簡策焚之,「一從周書」, 「賈者謗之」。亦有大量商人懼罪出奔至徐夷、舒、楚、吳等地。 如此可說明現今發掘出土的葉文,年代下限到公元前七世紀為止, 此後絕跡。 公元前 584 楚莊王於邲之戰擊敗晉軍,打遍中原無敵手, 大會中原十四國諸侯,並於盟會中端出新鑄銅鼎分贈諸侯, 上書文字中原諸侯多不識,鄭伯拒受,率軍與楚軍決一死戰, 戰敗被殺,史稱「葵丘之辱」。 莊王又下令「異書」,被中原諸國稱為「蠻書」。 這件事在《春秋》中被孔子痛加撻伐, 孔子的弟子齊太史左丘明也對楚國的蠻橫多方描述 (雖然他是個齊人)。 可惜除了中原史書外沒有其他書面記載旁證, 楚國自己的史書也在後來越滅楚的戰爭中被焚於郢都, 不然應該找得到楚人記載這些鼎文, 以及楚莊王是怎樣下令創製新文字的。 至少我們可以從湖北出土春秋時期青銅器銘文及楚簡顯示, 楚人在器物上使用來自齊地的「葉文」頻率漸有壓倒性趨勢, 但楚地的葉文與齊地亦有不同,往往不具膠著語尾, 顯示楚人語言與東夷系的燕、齊人亦有相當不同, 亦屬於孤立語型態。 比起齊人係燕代亡國遺民而言,新興楚人文化自尊心較強, 可能難以忍受中原諸夏憑恃文化的輕視, 所以到了莊王時索性不理中原傳統,全用「字喃」式的「楚文」了。 這也可說是東亞文字史上又一次變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5.18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