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ummy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之銘言: : ※ 引述《Thompson (祈)》之銘言: : : 我查到一個有趣的資料來分享一下: : : http://amizaur.prv.pl/www.wargamer.org/GvA/weapons/introduction.html : 有不有趣我不曉得,但是砲彈的穿透深度是算穿進去的那的洞的深度 : 也就是圖裡面的紅線部分 :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Sloped_Armour_Diagram_v7.png
: 可是你卻直接錯當成裝甲厚度 不好意思,我給的資料不是砲彈的穿透深度。 而是可以用何種砲彈在哪個距離傾角擊破多厚的軋壓均質裝甲板。 你把裝甲厚度錯當成穿透深度了。 這種實驗都是拿特定厚度的軋壓均質裝甲板做測試, 因為裝甲板厚度才是可以簡單控制的參數。 這是測試用的軋壓均質裝甲板的數據: http://amizaur.prv.pl/www.wargamer.org/GvA/weapons/usa_hardness_gun.html http://amizaur.prv.pl/www.wargamer.org/GvA/weapons/british_hardness_gun.html 其中 Definition of Penetration 很清楚的寫著: USA Version: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projectile must pass as a free missile through the plate 砲彈中的主要部分必須像無阻礙的飛彈一般穿過裝甲板 British Version: 1. Projectile completely through 砲彈完全穿過裝甲板 2. 20% of Projectile passes through 兩成的砲彈完全穿過裝甲板 : : 美軍的部分: : : http://amizaur.prv.pl/www.wargamer.org/GvA/weapons/usa_guns7.html : : 90–mm Tank Gun T15E2 使用APCR(超速穿甲彈)可以在1828公尺外 : : 以30度的入射角擊破173mm的軋壓均質裝甲 : : 90–mm Tank Gun M3 使用APCR(超速穿甲彈)可以在1371公尺外 : : 以30度的入射角擊破176mm的軋壓均質裝甲 : M60車體正面裝甲厚度110 mm,傾角25度,水平厚度厚度超過200mm : 砲塔正面水平厚度最高為254mm : 砲盾厚度178mm,砲盾具傾斜角,水平有效厚度也超過200mm : 虎式坦克裝甲厚度110mm,但無傾斜,水平有效厚度110mm : 而且M-26到終戰為止也才配屬了310輛,比虎式還稀罕 : 那個傢伙在欺敵阿,讓老共覺得台灣的裝甲兵水準太差,不要沒騙到 : 老共結果你先被騙了 我知道傾角可以帶來更厚的水平厚度。 這就是為什麼我選用傾角30度的破甲力數據的原因。 p.s. 網站中多數數據也都是用傾角30度測試的。 ------------------------------------------------------- 另外,有人宣稱 penetration capability 算的一直都是下圖中的虛線: http://www.angelfire.com/mi4/armania/armor/armour/angled_armour.jpg
但那是完全錯誤的說法,原因很簡單: 穿透深度影響因素太複雜,拿穿透深度當測試基準根本不可行! 穿甲的測試可不是數學遊戲,拿三角函數乘一乘就可以的。 (趙括怎麼死的可別忘記了) 可以看一下,下面這張圖: http://i.imgur.com/aLZ5H6e.gif
就算有傾角,砲彈其實並不完全是以該傾角穿透裝甲。 在此種情況下,不但面對不同角度的裝甲板會有不同結果, 連面對不同厚度、不同材質的裝甲板砲彈都會有不同的偏向。 「只要對方裝甲厚度和角度來比對穿透深度就知道可不可以穿透」 僅僅只是偽軍迷的神話而已。 而有些人看圖說故事,光看到上圖中砲彈偏向並不明顯 就宣稱角度對穿透深度的影響不明顯就更是一大笑話了 下兩張圖是同樣的砲彈打在不同角度的裝甲板: http://i.imgur.com/lwxkNA6.jpg
http://i.imgur.com/KcCBCQC.png
這影響可以說是決定性的。 ------------------------------------------------------------ M26 Producti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M26_Pershing Regardless of how it came about, production finally began in November 1944. Ten T26E3 tanks were produced that month at the Fisher Tank Arsenal, 30 in December, 70 in January 1945, and 132 in February. The Detroit Tank Arsenal also started production in March 1945, and the combined output was 194 tanks for that month. Production continued through the end of the war, and over 2,000 were produced by the end of 1945. M26 少只是因為他太晚量產了。 對數字敏感的人,就會發現 M26 的產量不斷增加 (30 -> 70 -> 132 -> 194) 如果美國按這個速度繼續提升產量, 在 1946 年初,美國至少有 5000 輛 M26。 到了 1947 年初,美國至少有 10000 輛 M26。 說 M26 少的人,常常忘記美國的航母數量可是 從個位數暴增到 150 多艘。 只要給美國工業足夠的時間數量根本不是問題。 : 以下同理 : : 蘇軍的部分(想慣穿M60的砲盾有點難,應該是彈藥的原因): : : http://amizaur.prv.pl/www.wargamer.org/GvA/weapons/soviet_guns8.html : : http://amizaur.prv.pl/www.wargamer.org/GvA/weapons/soviet_guns9.html : : D–25S, D–25T, D–2, S–4 and A–19 obr.1931/37 使用APBC(風帽穿甲彈) : : 可以在2000公尺外以30度的入射角擊破105mm的軋壓均質裝甲 : : D–10S, D–10T and 100mm ATG BS–3 使用APBC(風帽穿甲彈)可以在2000公尺外 : : 以30度的入射角擊破100mm的軋壓均質裝甲 : : 英軍的部分: : : http://amizaur.prv.pl/www.wargamer.org/GvA/weapons/british_guns5.html : : http://amizaur.prv.pl/www.wargamer.org/GvA/weapons/british_guns7.html : : Ordnance, QF, 17–pounder Mk.I to Mk.VII 使用APDS(脫殼穿甲彈)可以在1371公尺外 : : 以30度的入射角擊破176mm的軋壓均質裝甲 : : Ordnance, QF, 95–mm howitzer Mk.I 使用HEAT(破甲彈)可以在1828公尺外 : : 以30度的入射角擊破110mm的軋壓均質裝甲 : : (其實這一項是拿來唬外行人的,距離及初速對HEAT的影響很小。 : : HEAT對距離1000m與100m的目標有相同的效果。) : : p.s. T55 打不穿 M60 應該是誤傳。 : 同場加映 : 在二戰末期才出現的M9反坦克火箭,宣稱可擊穿125mm的裝甲, : 理論上可以打穿虎式,但是因為實戰中不可能有與裝甲完全垂直的射角 : ,而且理論值和實際差異很大,所以沒有出現步兵拿著火箭筒正面對幹 : 把虎式幹爆的紀錄 : 至於台軍最新的紅隼反坦克火箭,貫穿厚度大約是400mm,可以擊破二戰 : 所有坦克正面裝甲,包括鼠式超重坦克 話說如果戰爭多拖個一二年,可是有不少新傢伙會出來。 Bazook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zooka In October 1944, after receiving reports of inadequate combat effect of the M1A1 and M9 launchers and their M6A1 rockets, and after examining captured examples of the German 8.8 cm RPzB 43 and RPzB 54 Panzerschreck, the US Ordnance Corps began development on a new, more powerful anti-tank rocket launcher, the 3.5-inch M20. However, the weapon's design was not completed until after the war and saw no action against an enemy until Korea. Rocket Launcher, M9 "Bazooka" Could penetrate up to 4 inches (102 mm) of armor Rocket Launcher, M20 "Super Bazooka" Could penetrate up to 11 inches (280 mm) of armor 就算引信不好,只要能十中一, 耗也可以把戰車隊耗死。 ------------------------------------------------------------- p.s. 雖然我覺得沒有實戰意義,但步兵拿火箭筒正面把虎式幹爆的紀錄其實是有的 During the Allied invasion of Sicily, small numbers of the M1A1 bazooka (using an improved rocket, the M6A1) were used in combat by US forces. The M1A1 accounted for four medium German tanks and a heavy Tiger I, with the latter being knocked out by a lucky hit through the driver's vision slot. 不過這種運氣彈對不能補充的軍隊來說還是很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2.228.8
dasfriedrich:其實很多東西就夠巴頓系列好受的了,反戰車砲不提, 06/16 13:25
dasfriedrich:必要時砲兵的"挺進破壞射擊"也夠狠。 06/16 13:26
xxxer:這枚步兵還真猛啊…話說我知道一部分美軍在發布戰爭公報時, 06/16 14:16
xxxer:會把"很誇張但其實是真的戰績"給調降…或者為了一堆不明理由 06/16 14:17
xxxer:誇大戰績…不過事後卻會去調查實情XD 06/16 14:17
※ 編輯: Thompson 來自: 111.250.48.8 (12/24 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