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arthScienc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新聞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18/78/1rbzj.html 自由時報- 《921大震十週年》板塊位移加快 擠「瘦」台灣 2009.09.18 記者林嘉琪、胡清暉/台北報導 斷層活躍 學者預警大地震將再來 九二一地震後,地質學者發現中部近震央地區,包括新社、埔里及霧社等地,受到板塊擠 壓而發生水平位移速度加快二到三倍。由於台灣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界處,長期 受到板塊擠壓,地形也越趨狹長。學者分析,地殼變形快速、證實斷層作用持續活躍,台 灣仍然會有大地震發生的機會。 學者研究指出,九二一重創的集集地區,到了二五○○年有可能再發生強震,而下一次規 模七以上的地震會發生在哪?擔心的眼光都望向嘉南平原。 台中新社 10年來水平位移30公分 中研院地球科學所研究員余水倍表示,屬於菲律賓海板塊的綠島、蘭嶼持續朝位在歐亞板 塊的澎湖快速靠近,相互擠壓,因而讓台灣本島的中央山脈逐漸變高,也累積能量孕育地 震。 以台中新社到西部海岸為例,九二一地震前,每年往西南海岸水平位移約一公分,余水倍 研究團隊從九二一後持續觀測台灣地殼變形,發現強震過後,位移加快,該區每年以三到 四公分水平位移,至今累積三十公分,日月潭更累積四十公分(亦即日月潭些微變窄了, 更往澎湖靠近)。 目前中部地區每年水平縮短量三公分,西南部地區高達四公分,而台東縱谷每年也以三公 分持續變化中。「地殼變形快速,證實板塊仍在產生擠壓,斷層作用活躍。雖然地景變貌 屬於大自然的現象,但也預警台灣仍然會有大地震發生的機會。」 台大地質系主任陳文山指出,車籠埔斷層在三千年以來共發現有七次古地震事件,研究團 隊從累積滑移量與古地震年代分析,發現車籠埔斷層特性屬於時間可預測的再發性模式, 該區下次再發生相同規模的大地震將在二五○○年前後。余水倍提醒,但這不意謂中部絕 對不會再發生規模五到六的地震,民眾仍要提高警覺。 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台灣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板塊擠 壓就會釋放能量而發生地震。 嘉南平原 百年週期強震高風險區 余水倍的研究資料指出,「嘉南平原將是台灣下一波大地震發生的高風險區。」未來會發 生大地震的地區,可能是嘉南平原、台北和中部,但發生時間無法預測,民眾在日活生活 中,隨時都要有防震的心理準備。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王乾盈提醒,嘉義縣一七九二年、一九○六年兩次大地震,規模 都有七.一,死傷逾千人,如今存在週期逐步逼近,嘉義縣恐怕會發生百年週期強震的機 率不低。 台灣學界目前除與美、日共同進行地震研究外,同時也規劃與中國展開人工震源引爆,進 行雙向分析震波路徑,希望了解海峽地殼厚度與構造。但余水倍和陳文山都強調,受限現 行技術,人類仍無法預測地牛打算何時、或從何地翻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5.24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