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clips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拿個輕鬆一點的議題做開場好了。 很多人用 Eclipse 一陣子之後,裝了一大堆 plugin,開始越來越感覺得到 Eclipse 的緩慢。我們系上有一些 IBM 的開發工具(Rational Application Developer),也是 建立在 Eclipse 上的,那速度更是慢到令人吐血,別人用開發工具是為了加速開發, 我覺得我們在用開發工具好像是為了磨練耐心。於是我開始四處尋找讓 Eclipse 跑得 比較快的方法。好一陣子,我都暗字都祈求 IBM 或 Sun 趕快做一張 PCI-E 介面的 java 加速卡,我一定捧場去買一張。 前幾天跟朋友討論的時候扯出一個想法 - Eclipse 如果能夠原生編譯成機器碼,而不是 java bytecode,執行效率是否能有所提昇? 可是我該去哪裡找工具讓我把 java 編譯成 機器碼呢? 這時我才發現一直被我丟棄在一旁,不太使用的 gcj/gij 竟然有提供把 java source 和 java bytecode 編譯成機器碼的功能,而且老早就有人把 Eclipse 拿來開刀了。最早 這麼做的應該是 Red Hat 的工程師,他們弄了一個 native Eclipse 的專案,後來成為 Fedora 專案的一部分 - Fedora Eclipse。 (http://sourceware.org/eclipse/) 我在 Ubuntu Linux 套件庫內也找到 eclipse-gcj,一樣是以 gcj 編譯的 natively- compiled Eclipse。但是我想試試最新的 Eclipse europa,所以我決定自己編譯一次。 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因為有現成的文件。(http://0rz.tw/fd2UX) 按照這份文件,直接把 Eclipse 的所有 plugin 從 .jar 檔編譯成 .jar.so,然後建立 一份 mapping 資訊告訴 gij 該用哪個檔案取代原本的 .jar 檔就能運作了。gij 倒是 做得不錯,native Eclipse 還是可以安裝一般的 Eclipse plugin,沒有編譯成機器碼 的部份就是以 java bytecode 的方式執行,所以可以有部份 plugin 是編譯成機器碼的, 另外一部份則是 java bytecode。 效率呢? 的確,感覺得出來有快一點,至少載入的時間縮短了,但是還有一些小問題。 首先,GNU Classpath 對 JDK1.4 的相容程度都還不到 100%,更遑論新的 JDK1.5/1.6, 因此不是所有 java 程式都能正常、穩定的執行。我就有遇到一個小狀況,在啟動編譯好 的專案程式時會跑出錯誤訊息,要等上幾秒鐘才會執行。 再者是 gij 執行 java bytecode 的效率太差,跟 Sun JRE 的效率差距是我可以明顯 感受到的,所以只要使用太多 java bytecode plugin,就沒有優勢。這也是為什麼我 平常鮮少使用 gcj/gij 的原因。 不過這仍然是提昇 Eclipse 性能的一個有趣的解決方案。在 Sun 提供 GPL 授權的 JDK 後(OpenJDK: http://openjdk.java.net/),gcj/gij 或許有機會從中吸取經驗或 直接使用其部份原始碼藉以提昇性能和相容性。所以這仍然是可以期待的。 附註:GNU Classpath 與 JDK1.4 的相容性資訊: http://www.kaffe.org/~stuart/japi/htmlout/h-jdk14-classpath.html -- 本著作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2.0 台灣(中華民國)授權條款 授權 您可以任意複製、散佈、修改本著作,但須標示姓名並使用相同授權條款 詳見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2.0/tw/ 本著作引用之任何形式著作,其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Copyright(C) 2005 Samael Wang, Some Right Reserve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82.153
KENyroj:推! 08/20 09:34
archerlin:不如將Eclipse掛在Ramdisk上跑不知道會不會快很多? 08/20 09:38
PsMonkey:這叫輕鬆的話提阿.... Orz 08/20 12:35
freesamael:不然要討論Eclipse這名稱到底是不是衝著Sun來的嗎XD~~ 08/20 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