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conomic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ozami (不用在意 偷笑就好)》之銘言: : 由國民所得帳可知: : Y=C+I+G+B=C+S+T(B=X-M) : =>S+(T-G)=I+B : 在賴景昌教授的書中(p.217) : 稱B為"民眾對外國的投資" : 貿易餘額的內容 : 包含了本國消費者 廠商 以及政府對外國貨的消費與投資支出 : 也包含了外國消費者 廠商 以及政府對本國貨的消費與投資支出 : 用"民眾對外國的投資"這樣的名稱來代替"貿易餘額" : 我覺得不恰當 : 還是說我誤解了作者的意思? 移項你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B=S+(T-G)-I S+(T-G)稱為國民儲蓄,國民儲蓄除了用在本國投資I外,其餘的用在 外國投資,這就是S+(T-G)-I的意思了。這個我在前幾次回答有關貿易 帳赤字常常用到的恒等式。 其實他這樣寫,我猜,只是要表達類似於封閉經濟商品市場均衡式(也有可能 和封閉經濟的情況相比較或是對比)。封閉經濟的商品市場均衡 國民儲蓄=國內投資 開放經濟的情況是 國民儲蓄=國內投資+國外投資 ( S+(T-G)=I+B ) 這就是作者在課文中所表示的 : 接著文中又說到: : 由於美國信用制度的完善 : 民眾儲蓄意願較低 : 因而在政府預算大幅赤字的期間(T-G<0) : 貿易赤字(B<0)仍不可避免 : 我無法了解"美國信用制度的完善"和"民眾儲蓄意願較低" : 兩者有什麼關聯? : 感謝解答~~~ 我的解釋是這樣:因為信用制度完善,民眾的消費就不受流動性限制,可以 選擇超出當期所得能力的消費組合,因此民眾儲蓄意願較低 。 峰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146.133 ※ 編輯: soun 來自: 219.68.146.133 (06/28 22:44)